導讀:18世紀的中國,外表看起來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和諧社會。然而,就在這樣一個所謂的“盛世”下,史無前例的人口爆炸和商業擴展漸漸引致一個遊民社會誕生。帝國的城鎮到處是四處遊蕩的陌生人。他們紛紛投入山堂,藉此呼朋引類,互援互助,一個“江湖”由此成形。
高隱寺據傳是天地會發源地
高隱寺位於平和縣大溪鎮赤安村的天馬山麓。據載,高隱寺由萬五道宗禪師所建。1996年,在高隱寺發現了一批天地會遺物:印章二方、寶劍一把、神像三尊、會簿十數冊等。會簿中不僅記述天地會“五祖”逃難結義的經過,還記述了天地會在各省發動起義的部署內容。此外,高隱寺附近山間還有多處天地會遺址。據此,一些專家學者論定高隱寺是天地會發源地。
莊上城可能是天地會城堡
位於靈通山腳下之平和縣大溪鎮由葉氏後人聚居的莊上城,外界一直名之為莊上土樓,但這一稱謂素來被居住在這座土樓裏的葉氏後人所拒絕,從土樓落成到今天的300多年間,他們都稱之為莊上城。這裏的“城”與“樓”的分野,並非僅僅是稱呼名謂不同那麼簡單!它反映的其實是對這座土樓來歷底細的知與不知。知者名之為城;不知者,則僅僅從其建築形態上判斷而呼之為樓。從這點不同入手,筆者研究後發現:莊上城可能是與天地會有關的一座城堡。
根據世居於莊上城裏的葉氏後人所説,這座“城”的建造者是當地葉氏十世祖葉衝漢。這在大溪葉氏族譜中有記載。筆者雖無緣見到這冊族譜,但在由大溪葉氏後人葉長生、葉紅光、葉敬宗為漳州市政協編著的《漳州傳統古村落》一書所撰的《大溪鎮莊上村》一文中,筆者見到這樣的文字:“族譜記載築樓者名為葉衝漢”。
關於葉衝漢,筆者尚未在主流的正史裏見到記載,但他在大溪葉姓氏族中卻如雷貫耳。《大溪鎮莊上村》一文中涉及他的文字頗多,例如:“葉衝漢,名崇業,秉性剛直守信,廣交天下義士,與鄭成功部將萬禮結為兄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始建莊上大樓。”再如“此人加入反清復明的天地會”云云。
太極峯 曾是天地會秘密據點
太極峯位於平和縣東南部南勝鎮邦寮山與石屏山之中,離三平寺只有16公里,最高海拔982米。經文物專家鑑定,太極峯是當年天地會的主要秘密活動據點之一,天地會創始人萬五道宗曾在此留下“太極峯”石刻。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皇帝接到了一份奏摺。福建陸路提督任承恩奏請,他要親自赴台灣鎮壓新近發生的民變。之前,閩浙總督已經調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率三千人馬渡海平亂。此時,乾隆已經平定大小金川、準噶爾和回部等內亂,這位皇帝正處於一個帝王所能達到的“頂峯”,對台灣小小的叛亂,他頗不以為然,“豈有兩提督往辦一匪類之理!若不誠是巧詐,若誠是至愚!”因此,當福建巡撫徐嗣曾未同閩浙總督諮商,便命令閔安協副將徐鼎士率兵度台,這種“越制”行為受到乾隆嚴厲斥訓。
然而,他未曾想到,水陸兩路提督同時抵台平亂,竟然持續經年,任承恩和黃仕簡因貽誤軍機被革職拿問。最終,他不得不調陝甘總督福康安以“欽差協辦大學士”身份,統領湖廣、四川、廣西、貴州等省號稱十萬(實際上為六萬)大軍,登台作戰。這場耗費了一千萬兩白銀軍餉的戰爭方告終結。只是,乾隆更不曾想到的是,在平亂過程中,官員們從被擒獲的民變首領楊振國、林爽文和莊大田等人的供狀裏,第一次發現了“天地會”──如此這般的鍍金時代,居然存在着一個不為官府所知的秘密社會,且已有二十多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