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位喜歡聽歌,唱歌的小夥伴們來説,KTV往往是他們的主場。不過,KTV的環境也太過嘈雜,而且費用太高,長期去也讓很多小夥伴消費不起。
隨着科技的進步,如今想唱歌也不一定要去KTV了,我們只需要在手機K歌軟件上就可以盡情的嗨歌,像唱吧,全民K歌,酷狗等K歌軟件早已紅遍大江南北。在手機上K歌,要想擁有好的K歌效果,那麼一套專業的K歌設備是必備的,因為它可以讓手機的K歌效果得到很大的優化和提升,還可以有效的優化音色,隔絕周圍噪音干擾,還原高清音質。
一. 魅聲T8-2獨立聲卡
魅聲的這款外置聲卡是專為K歌,直播,錄音研發生產的,還在擔心唱歌聲音質量不夠優質,聲音乾澀等問題嗎?魅聲的這款聲卡就可以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可以修飾美化人聲,讓聲音變的更加好聽,同時它還有電音,魔音,喊麥,環繞音等100多種音效。
二.魅聲T8-5電容麥克風
這套和上一套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它的麥克風,這款更加專業。它是專為K歌愛好者打造的,心形的指向,可以精準的拾取聲音細節,而且靈敏度較高,它還可以有效的降低環境噪音,保持聲音的真實度,錄製出來的聲音效果非常細膩,用它來K歌,效果槓槓的。
三. 得勝-PC-K320電容麥
得勝PC-K320電容麥採用性能電容音頭,高靈敏和寬廣的寬頻響應範圍,錄製出來的聲音清晰自然。心形的指向,拾音距離可達30-50CM,噪音低,用來K歌或者是直播效果都很不錯。鋁合金外觀,堅固耐用,美觀時尚。
四. ISK BM-800麥克風
ISK 旗下的電容麥克風音質都是挺不錯的,尤其是這款BM-800電容麥克風,它的內部採用精密全電子線路控制,以及純金鍍膜大震動音頭,具有良好的心形指向拾音和高靈敏輸出,低噪音,動態範圍寬。還可連接懸臂支架,方便安裝和拆卸。
結語:
有了這些設備,還擔心自己在手機上錄製出來的效果不好聽嗎?相信有了這些設備,你也能唱出不一樣的天籟歌聲,展現出不一樣的自己,説不得哪天也成為了一個眾多粉絲追捧的“網紅”歌手呢。
——大公司——
1、申通快遞發佈2017年半年報,實現利潤總額近10億元
8月20日消息,申通快遞發佈公告顯示:2017年半年內,公司業務量為17.26億件,同比增長18.3%,市場佔有率為10%;實現營收55.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87%;實現利潤總額近1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7.4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9%。
微點評:申通的7.47億元淨利潤是在55.61億的營收基礎上獲得的,在通達系中處於中等水平。對於申通業務量落後的原因,分析認為是因為申通以犧牲業務量的代價換取了價格的穩定上升。
2、中通快遞公佈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淨利潤7.169億元
8月23日消息,美股上市公司中通快遞於北京時間今日凌晨發佈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
財報顯示,中通快遞第二季度營收為29.714億元(約合4.383億美元),同比增長29.9%;淨利潤為7.169億元(約合1.05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淨利潤4.258億元增長68.4%。
其他財務數據還包括:第二季度毛利潤為11.239億元(約合1.658億美元),同比增長35.8%;運營活動所提供的淨現金為9.032億元(約合1.33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2.785億元。
根據市場狀況和業務運營情況,中通快遞預計2017年第三季度營收將達到29億元(約合4.278億美元)到30億元(約合4.425億美元)之間,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23.2%到27.5%。
微點評:中通的淨利潤在通達系中最高,但其高利潤數字背後可能會存在中美會計準則的差異,尤其是對一些資產類的會計處理上會造成部分差異,前段時間中通還因此在美國吃了官司。
3、韻達2017年上半年淨利7.5億
8月23日消息,韻達股份發佈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收43.1億元,同比增長43.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48億元,同比增長41%;累計完成業務量達19.67件,同比增長44.28%。
微點評:相比於申通的55.61億元營收穫得7.47億元淨利潤,韻達在淨利潤方面相對可觀,以43億元的營收穫得7.48億元的淨利。
4、阿里系的心怡科技與小麥便利店達成戰略合作
8月23日消息,支持無人值守模式的小麥便利店與國內知名第三方物流供應鏈企業心怡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基於戰略合作,雙方將以“信息化+自動化+算法”為理念,通過OMS(訂單管理系統)、WMS(倉庫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CMS(客户關係管理系統)等各模塊的運用,實現對上游供應商信息、下游門店終端信息的信息交互和數據收集,並結合銷售策略和商品物流特質等因素,給予系統一定的算法規則,由信息化數據和算法規則代替人去做決策,最終達成物流庫存管理做到極致,充分發揮大數據的魔力,實現智能倉貨的協同化。
同時,在配送管理環節,通過對供應商集約化和共同配送為基礎的供應鏈鎖方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整體的配送成本。雙方還將藉助阿里巴巴體系商品供應資源豐富小麥商品體系,並助力心怡科技實現“千城萬倉”擴展計劃在北京的快速落地。目前,雙方通過“兩個公司一個團隊”積極推進兩家的數據、系統的對接。
微點評:阿里在無人便利店的路上越走越遠。
5、怡亞通2017年半年報:淨利3.30億
8月24日消息,怡亞通發佈2017年半年報,公司2017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304.43億元,同比增長14.76%;物流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10.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0億元,同比增長6.59%,物流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134.78%。
在披露2017半年報的同時,披露了投資設立“深圳市怡家宜居供應鏈有限公司”的公告。怡亞通因業務發展需要,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怡亞通深度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擬以現金出資方式出資設立“深圳市怡家宜居供應鏈有限公司”,深圳怡家宜居的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深圳市怡亞通深度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00%。
微點評:在供應鏈領域,怡亞通走的很深,其中的佈局值得學習。
6、圓通2017年上半年淨利6.9億,加快提升快遞主業競爭力
8月25日消息,圓通2017年半年度報告今早公佈,2017年上半年圓通實現業務量22.6億件,營業收入達82.11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6.93億元。與通達系其他企業一樣,圓通也以快遞服務為核心,圍繞客户需求提供代收貸款、倉配一體等產業鏈延伸服務。
取、收、派、發環節中,圓通採用樞紐轉運中心自營化和終端加盟扁平化的運營模式,快遞的攬收、派送環節工作主要由加盟商承擔,各加盟商負責固定區域內快件的攬收、派送工作,其終端網點及快遞員構成了服務體系中最末端的網絡體系,承擔了快遞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工作,實現“門到門”的服務。
在披露2017年半年報的同時,圓通速遞發佈關於聘任公司副總裁的公告,經圓通總裁喻會蛟提名,董事局提名委員會審核,決定聘任鄧小波、許張清、葉鋒擔任公司副總裁,任期自董事局審議通過之日起至2019年10月16日。
微點評:圓通的營收在通達系中最高,淨利潤卻是最低。圓通業務量雖然可觀,但其增速卻低於行業30.7%的平均增速,或因年初時部分網點不穩所致。
7、順豐控股2017上半年:淨利潤18.84億元,完成2017承諾利潤的63.73%
8月25日消息,順豐控股發佈2017年上半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順豐控股2017年上半年營收321.61億元,同比增長23.28%;淨利潤18.84億元,同比增長7.4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7.94億元,較上年同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16.98億元,同比增長5.65%,已完成2017年承諾利潤(28.15億元)的63.73%。
微點評:不得不承認,順豐憑藉良好的服務贏得了消費者口碑,奠定了行業地位,從目前情況來看,順豐有望提前完成2017年承諾利潤。
——投融資——
1、集行神州宣佈獲得新一輪2500萬元戰略投資
8月25日消息,集行神州創始人李元超向億歐透露,已於近日完成2500萬元新一輪戰略投資,投資方為探針資金、拙贏資管。
集行神州是一套針對卡車公司研發的SaaS系統,用户可在PC端或移動端使用該系統,發佈、尋找集裝箱貨源和閒置運力,從而提高車貨匹配效率。整合外貿物流市場中浪費的閒置運力,將其標準劃、規模化後,堅持自營模式、為內貿市場用户提供高質量的物流運輸服務。
微點評:互聯網是提效降本的鏈接方式,而絕不能去顛覆物流,變成互聯網的附屬品。尊重物流市場,這會讓我們也得到市場的尊重。
一帶一路,智慧物流。9月14日億歐將在北京雙井富力萬麗酒店舉辦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2017中國智慧物流領袖峯會,活動詳情及報名請戳:一帶一路——2017中國智慧物流領袖峯會
版權聲明
(2017-08-27)
近日備受熱議的“爆款”課程,是教育部最新納入高校專業的電競,被解讀為“上課就是打遊戲”,引網友感慨“生不逢時”。
事實上,2003年電子競技就被列為正式體育項目, 2011年起高校電子競技專業課成為最火爆的公共選修選課之一。電競進入高校專業,在專家看來還有點“進得太晚”。
除了打遊戲,一邊上課積學分還能一邊賺錢,這樣的好事也成了真。9月22日,上海財經大學的FinTech課程開講,這是全國第一個互聯網金融高校公共選修課,並將計入大學學分。專家稱,這樣的課程是“千呼萬喚始出來”,還應該開發得更多,大學生們對課程的追捧讓其迅速成為大學校園新奇課的“爆款”,學生需要秒殺才能搶到名額。
理財體驗金讓這門全國首門互聯網金融學分課更具實戰意義。
大學爆款新課程“跨界”互聯網金融
中國大學開始嘗試不一樣的課程:走出校園圍牆,“跨界”互聯網金融。
9月22日,上海財經大學的FinTech課程開講,這是全國第一個互聯網金融高校公共選修課,並將計入大學學分。與此同時,課程部分內容還與全國數千萬大學生共享。
“你的財商,夠防騙嗎?”“用父母的錢買房,是孝順還是啃老?”“唸書的時候,要不要理財?”這堂“不一樣的公共選修課”,上來不談國事、天下事,而是用大學生最關心的一系列接地氣的財商問題,開啓了全場大討論。
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魏航表示,理財、買房,都是如今大學生們常常聊起的話題。這門課程,受到了熱烈歡迎:第一次公開選課,這門課只開放了107個名額,瞬間爆滿。後來換了個大教室,名額增加到180 個,又滿了。許多想換來上這門課,或者想“加個號”的,都只能望洋興嘆。
更有甚者,有同學在新生羣裏放言,“800+ 收互聯網金融,有意私戳”。雖然校方嚴正表示,並不鼓勵這一經濟行為,但這門新課的“爆款”程度,可見一斑。
魏航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個性化選修課程”《互聯網金融與創新》由上海財大與螞蟻金服商學院合作共創,意義遠不止於打造“爆款”,而在於讓大學教育“無邊界”。
目前,該學院實施“1+X+3”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平台,其中“1”為包括由經典閲讀與文化傳承、哲學思辨與倫理規範、科技進步與科學精神等7個模塊所組成的通識教育課程,“X”為由學科共同課和專業(方向)課組成的交叉複合型工商管理專業課程,“3”以“拔尖計劃”、“卓越計劃”和“創業計劃”為導向的個性化多元培養課程。這門《互聯網金融與創新》課是為“創業計劃”導向的學生打造的個性化課程,也同時放開給所有在校學生選修,為其提供互聯網金融前沿的理論與知識。
“這對打破學科邊界、打破院系壁壘,實現校內協同、校企協同有着重要的示範作用。”魏航説,這門“一體化”、“無邊界”的課,對培養“專通結合”的複合型人才,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有重要意義。
選修名額和場地空間有邊界,但教育理念可以“無邊界”:開課現場還坐着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等多地名牌大學的老師,這些大學也是全國青年財商教育公益計劃的發起單位,相互探討大學生財經素養教育。
財商、情商和智商三“商”大PK 打響了全國首門互聯網金融學分課。
除了教如何賺錢,還教如何防騙
互聯網還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讓這門課的部分內容傳遞給千里之外數千萬人,真正做到知識與信息的“無邊界”:課程現場讓同學們體驗“校園防騙大作戰”互動測試,這套由螞蟻金服商學院聯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法治協調創新中心共同設計的試題,9月19日起由支付寶“校園生活”推送給全國超過2400萬大學生,讓大學生在趣味互動中學習防騙知識。
課程研發團隊告訴澎湃新聞,這門“互聯網金融大學第一課”的現場,從設計到細節都充滿個性。
首先,計入學分。是全國第一門互金專題的學分選修課。為期8周的課,由最受歡迎的學院老師和一線互聯網金融公司實踐者輪流教授,把前沿理念和業務邏輯深度結合。課程結束後,校方課程老師將把實操結果作為學業考核的標準之一,學以致用。
從簽到也能看見這門課的“不一樣”:每個學生進教室打開手機掃門上二維碼,就會進入到有180個學生和授課老師所在的支付寶學習羣自動簽到,老師會在羣裏佈置作業,還會發理財體驗金——這也是全國第一個邊積學分、邊學賺錢、還能真賺錢的課堂。這堂課學生們全勤出席,一個不少。
第一課程的“第一課”,是由螞蟻金服研究院副院長李振華講“互聯網金融發展業態與趨勢”。他從中國的新經濟談到新金融體系,並解析了移動支付、網貸、互聯網銀行、互聯網基金、互聯網證券、眾籌、互聯網保險、網絡徵信等各種業務模式,談到行業泡沫和偽互聯網金融興起。這種對新金融全局性的介紹,大大豐富了同學們過去對互聯網金融的零散認識。
在這堂課的最後,李振華給學生們留下了幾個思考題:“技術變化,行業的本質變化了嗎?”“美國互聯網金融發達嗎?中國是否會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中心?”“什麼是好的金融、什麼是好的社會”……
台下的年輕人們,卻被這些問題代入了更專注、更重要和更深遠的思考。
專家稱中國的學生財商教育起步太晚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青年的金融、財商教育相對滯後。在英國,儲蓄和理財在中小學階段就已經成為必修課,美國孩子從小就學會要如何用錢。中國的財商教育比較滯後,以至於很多學生上了大學仍然信用意識不足,衝動消費、月光甚至負債新聞頻出,對網絡詐騙等防範意識和知識不足,被騙時有發生,不乏極端案例。
由清華大學等發起的《中國青年財商認知與行為調查報告》顯示,近七成大學生認為財富管理技能的作用大,但風險意識與專業化培訓匱乏,財商素養普遍不高:四成大學生將股票作為理財“首選”;16.8%的大學生有“小錢買彩票撞大運”的想法;1.4%的大學生參與放高利貸或民間借貸。
專家呼籲,中國青年的理財、投資、財富觀念、財務風險意識等,亟需專業教育和引導。
去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意見指出,教育部要將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國民金融素養。今年4月,教育部、銀監會聯合下發通知(教思政廳函【2016】15號)要求,通過開設金融學、網絡安全學等相關公共基礎課或選修課,邀請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網信安全等部門專業人員,在校內開展金融、網絡安全知識普及教育。9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開展2016年“金融知識普及月”,主打“金融知識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有針對性的金融知識普及活動。
專家表示,史上第一門“互聯網金融”大學課程 “千呼萬喚始出來”,不僅是中國高校教育創新又一標誌性事件,也是中國青年更好地為社會創造財富的 “必修課” 。大學生們則稱其為“一門必須修一輩子的必修課”。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大王叫我只巡山”:呵呵,大家都去金融,賺錢,賺不到了怎麼辦? 其實答案已經呈現:我們的社會現狀
網友“雨一直下”:中國孩子戴眼鏡都太早了。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我懂了,謝謝
網友“唐僧”:看到圖片上這麼多孩子戴眼鏡,心疼。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您不單境界高,家底也厚,估計最少也得一千多萬,才夠有資格説這種話。我們這些窮鬼只想上個好大學,學好專業知識,日後賺錢養活家人。而您不同,由於您家境殷實,兒子可以放心的學文史哲和基礎學科,可以放心的做學術而不為房子,車發愁。學這些東西能不能賺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些鼓勵家境一般的學生做一些不掙錢的學術研究,追求精神享受,不考慮實際情況的人,非傻即壞。
網友“sun”:多學技術沒錯,但是把課堂弄的像交易所,只會導致學生急功近利,很容易誤入歧途,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南大畢業,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一點人生經驗!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弱弱的問一句,您是哪個大學畢業的,家境如何?太高尚了,我們這些大學生只想儘可能的多學點技術,專業知識,以後多賺點錢養活家人。如果錢夠多的話再考慮別的。
網友“sun”:不是高尚不高尚的問題,才上大學就滿腦子錢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再説,這樣就能賺到錢了?
網友“hpfamily”:意思是學術就不應該賺錢麼,按照這種邏輯,學術永遠都發展不起來。
網友“theskyilove”:誠然,學術沒個經濟支撐沒法做的;那個不需要經費,就算以前的大師不是家裏有點錢就是有人資助。
網友“sun”:大學的責任是什麼,感覺過於媚俗了!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大哥,就你高尚,不需要考慮生活。現在的大多數國人生活也沒那麼好到不需要考慮賺錢的程度。
網友“sun”:不是高尚不高尚的問題,才上大學就滿腦子錢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再説,這樣就能賺到錢了?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弱弱的問一句,您是哪個大學畢業的,家境如何?太高尚了,我們這些大學生只想儘可能的多學點技術,專業知識,以後多賺點錢養活家人。如果錢夠多的話再考慮別的。
網友“sun”:多學技術沒錯,但是把課堂弄的像交易所,只會導致學生急功近利,很容易誤入歧途,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南大畢業,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一點人生經驗!
網友“sun”:大學的責任是什麼,感覺過於媚俗了!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大哥,就你高尚,不需要考慮生活。現在的大多數國人生活也沒那麼好到不需要考慮賺錢的程度。
網友“sun”:不是高尚不高尚的問題,才上大學就滿腦子錢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再説,這樣就能賺到錢了?
網友“sun”:大學的責任是什麼,感覺過於媚俗了!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大哥,就你高尚,不需要考慮生活。現在的大多數國人生活也沒那麼好到不需要考慮賺錢的程度。
網友“sun”:不是高尚不高尚的問題,才上大學就滿腦子錢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再説,這樣就能賺到錢了?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弱弱的問一句,您是哪個大學畢業的,家境如何?太高尚了,我們這些大學生只想儘可能的多學點技術,專業知識,以後多賺點錢養活家人。如果錢夠多的話再考慮別的。
網友“sun”:大學的責任是什麼,感覺過於媚俗了!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大哥,就你高尚,不需要考慮生活。現在的大多數國人生活也沒那麼好到不需要考慮賺錢的程度。
網友“sun”:不是高尚不高尚的問題,才上大學就滿腦子錢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再説,這樣就能賺到錢了?
網友“sun”:大學的責任是什麼,感覺過於媚俗了!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大哥,就你高尚,不需要考慮生活。現在的大多數國人生活也沒那麼好到不需要考慮賺錢的程度。
網友“羅曼羅蘭”:都去賺錢了,那學術誰來搞
網友“羅曼羅蘭”:都去賺錢了,那學術誰來搞
網友“窮養歹念富養良心”:贊成這種觀點的人真令人噁心。你們中估計沒一個搞學術的,卻希望那樣搞學術的整天過着貧窮的生活。弄得學術跟賺錢兩者對立一樣。
(1970-01-01)
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田徑比賽2日開賽,雖然男子百米名將蘇炳添、張培萌均在上午的比賽中出場,但更吸引媒體目光的卻是女子標槍及格賽僅取得第18名的運動員,她就是未滿19歲、來自加拿大的妮娜。
本屆全運會首次接受外籍華人華僑運動員以個人身份報名參賽,妮娜成為其中一員。她還有着一個特殊的身份,是中國田徑名將鄭鳳榮、段其炎的外孫女。1957年鄭鳳榮曾以1米77的成績打破當時的女子跳高世界紀錄,成為中國首位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選手。段其炎則是1959年首屆全運會男子跳高冠軍。
當天上午的女子標槍及格賽結束後,身着深藍色的運動服、揹着包的妮娜,一走到混合採訪區,就被媒體記者們團團圍住。由於人數太多,混合區的欄杆差點被擠倒,志願者們不得不在妮娜身旁用手支撐着,幫助完成了這次採訪。
落落大方的妮娜説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她表示回來參賽並非心血來潮,而是一直就想能夠代表中國隊,尤其是希望能夠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彌補姥姥未能參加奧運會的遺憾。“我的目標是參加東京奧運會七項全能,希望爭塊牌子吧。”
雖然在全運會參加標槍和鉛球兩個項目,妮娜的主項卻是女子七項全能,由於身體正處於調整期,她在美國的教練不允許她出戰七項全能。雖然這兩項並不是她的強項,但能夠回到中國,在姥姥姥爺的陪同下參加全運會,妮娜非常高興。
妮娜透露,自己從小就跟着鄭鳳榮夫婦練。“從小我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就讓我和我哥哥在外面玩,算是訓練,但我們不知道。小時候也不知道她破世界紀錄。長大就懂了,想超過我奶奶(姥姥),但現在知道(世界紀錄)多難了。”
妮娜説,現在最想趕緊把加入中國籍的手續辦完,儘早代表中國出現在國際大賽上。
在運動員出口處,八十歲的鄭鳳榮微笑着在等待着外孫女。心直口快的鄭鳳榮説,妮娜8月31日才從美國飛到北京,然後又立即轉車趕到天津,“時差還沒倒過來,還想睡覺呢”。
鄭鳳榮説,妮娜訓練非常自覺和刻苦,目前她在美國上大學,正接受田徑名師的指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次雖然因為時差、訓練週期等原因,不能盡展才華。但孩子已在全運會上亮相,這就夠了。
雖然還不滿19歲,但妮娜展現出了“家傳”的運動天賦。“跳高我已經超過奶奶了。”妮娜笑着説。
今年4月,妮娜在女子七項全能項目上拿到6021分,她目前在今年的世界女子排名中可以排在39位,在20歲以下選手中則能排在第4。
近兩屆全運會這個項目的冠軍成績都沒能達到6000分,今年6月舉行的2017全國田徑冠軍賽冠軍成績為5137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dreamaniac”:挺美的,説實話
網友“吐槽給在點上”:回覆@清清河邊A2:以個人名義參賽的
網友“不違反常識1”:回覆@現場保安:還真是
網友“詹詹言言”:歡迎,養眼
網友“愛依然情不捨”:啥意思,國外不能比賽?
網友“愛懷舊的年輕人”:祖國歡迎你
網友“123拔刀齋”:回覆@di裏裏那個嗒嗒:不管你愛不愛國,其實都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能要求你
網友“東蒙尼”:説説而已
網友“marc_zhao”:@marc_zhao: 歸化,大概是這個詞吧。美加的田徑太強大,想出人頭地不容易。回來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至少現在我們知道有個華僑標槍運動員叫妮娜。
網友“絕地驕陽”:歡迎每一個真心想為國效力的人。歡迎回歸!
(1970-01-01)
在中國,城市規劃是一個熱門專業。但在英國,這個專業並不熱門,為什麼?
因為城市規劃是增長的敵人:規劃的名聲不大好,每當新的領導者上任,為了讓經濟增長,首先會削減規劃。因此,西方的城市規劃,與中國截然不同。
中國的市長就任後,會大興土木,做一番規劃。大家對比一下東歐,就知道,在社會主義經濟垮台後,規劃師都無所事事——因為計劃經濟都不要了,還要什麼規劃呢?在中國,事實上是在改革開放、引入市場經濟後,規劃的地位得到了高度抬升。
為什麼中國的城市規劃這麼熱門?我想有三個解釋。第一,在中國,規劃適應了市場;第二,規劃能解決市場化帶來的很多問題,如環境問題、社會不公正問題;第三,規劃其實創造了一個增長的話語。通過創造增長的話語,它強調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管制的一種手段,從而也提高了規劃自身的地位。這就是我想談到的三點。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前的規劃
我想先回顧一下中國的規劃。其實,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規劃的國家之一。城市的建制有一定規制,《周禮》就有記載。但實際建設又因地制宜,比如引入所謂風水,以及建造時要負陰抱陽等。因此,城市的選址,也就符合自然地理條件。
在此條件下,對中國城市進行研究,意義在於“Wall City”,即有城牆的城市。在帝國時代,城市是統治的中心,比如衙門。這裏是上海的縣城圖。
租界建設時期
真正現代意義的城市規劃,起源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的租界建設。當時為建造租界,規定了土地細則,從而逐步延伸出城市建設的規制。當然,在此時期,城市是分隔的,分成中國傳統的城市部分和租借地部分。青島這樣完全的半殖民地城市,就顯現了宗主國德國的風格,而哈爾濱就體現了俄羅斯的風格。
很有意思的是,1927年,上海做了一個“大上海計劃”,理念十分先進,要在江灣建立“新市民中心”,要將分裂的租界和華府聯合起來,變成一個城市的中心。在這個計劃中,有市政廳、博物館、圖書館、醫院等,都是為市民服務的建築。整個計劃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未得實施。現在,要尋找當時“市民性”的建築,還是很困難的。比如,現在的體育學院中間,有一座建築就是當時規劃中的市政廳,現在作為中西合璧式的圖書館。在社會主義時期,市政廳在某單位的圍牆之內,但它本該是一個開放的、具有服務性質的市民中心。
1927年在南京也有一個“首都計劃”,設想在紫金山南麓建設一箇中央行政中心。當時的設想十分宏偉,要在明故宮遺址上,建設一個商業中心。因明故宮離城市較近、土地平坦、發展較成熟,如果把該地設置成商業中心,會取得很高的土地收益回報,從而支持新的中央行政的建設。但當時,因為國民黨兩個派系的爭執,這個計劃沒能實施。
1946—1949年,上海區域規劃編制了三輪,共有三稿方案(這本書已被上海規劃院重新編輯出版)。當時的規劃理念非常之新。1940年的“大倫敦規劃”,強調有機疏散、強調鄰里建設,而上海這些規劃中,就提出要在市域裏建設新式居民區,當時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理念。所以,當時中國的規劃水平,可以説和世界水平比肩平齊。
把規劃師作為一種職業,這緣於現代中國的形成。它繼承了中國對城市的傳統認識,有着強烈的建築和工程傳統,以空間構建為工作核心,藍圖式的規劃風格始終得以保持。城市規劃把城市看作放大的建築,廣義上,是當作一種人居環境。在塑造人居環境過程中,規劃師始終是能動的,堅信能通過規劃建設實現強國富民,通過整體設計可以對城市進行通盤規劃。然而,由於受到戰亂、經濟波動的影響,規劃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當時,規劃師呼籲建立新中心,政治家卻踟躕猶豫。或因黨派紛爭,或因財力有限,這些宏偉的規劃都未得以實現。而現在,情況恰恰相反,規劃師對建造“新中心”十分謹慎,而政治家卻在説,自己要向東或向西,建設新的中心,進而讓規劃師重新佈局。
由此,當時的規劃來自學習西方,通過現代化、建設新城市,來實現社會理想。可惜在當時都以失敗告終。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前,這段時期的規劃,有鉅變也有不變。變的是國傢俱備了強有力的實力,不變的是現代化的理想。只不過,現代化是通過工業化實現,強大國家實力、鞏固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城市化、市政建設。
這一時期在國家層面,國家對產業佈局的能力空前強大。對生產的項目,通過審批,可在全國範圍內佈局。在冷戰高峯時期,為提高工業生產能力,實行了所謂“三線建設”。
而在城市建設方面,則借鑑了蘇聯的衞星工業城鎮建設。實際上,蘇聯的經驗受到有機疏散、花園城市等西方規劃理念的影響。在北京,有“十大邊緣區”;而1959年的上海,也設想建設新城,但受到1946—1949前一版規劃的影響。有意思的是,解放後,陳毅市長採納了國民黨時期的上海城市規劃,並沒有對它全盤推翻。
社會主義城市最吸引人的城市特色,是城市外圍的“工人新村”,如上海的曹楊新村。當時,曹楊新村有2.5萬户。我的外婆1990年代住曹楊新村,是使用馬桶的,可見曹楊新村當時雖然建設標準相對不高,但很先進。當時曹楊新村的房屋,是贈送給工業界的勞動模範人士的。其模式受到蘇聯影響,即所謂的“super block”(大鄰里街坊)。它很適合蘇聯的嚴寒地區,居住的樓宇沿街坊佈局。
當時的建築還是不錯的,如北京的百萬莊居住區,是中央機關單位輻射區之一。不過,百萬莊也在近期的拆遷計劃當中。改革開放後的大規模居住區,還有北京的方莊。
這種大規模居住區的建設僅是一部分。社會主義城市建設,另一個受關注的現象,是城市的形象,即所謂斯大林之建樹,或説社會主義的宏偉形象——宏偉的社會主義城市。比如北京展覽館,當初工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幾噸重的紅五星搬到建築頂上,但在唐山大地震時,紅五星掉了下來,後來被換成了塑料。
當時“梁陳方案”設想,要建設新中心,但最終沒有這樣做。我可以理解政府的意圖,第一,想維持舊城;第二,因為國家財力確實有限,建設新中心的決心難下。城市建設實際是非生產性的投資,並沒有資金的循環體制,所以建設新中心的決心難下。政府機關被設置在長安街兩旁;大量居住區沒有規劃,而是見縫插針。北京很多四合院,在解放後逐步走向衰敗。
但是,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確實是不存在的。社會主義城市和大家想像的不一樣。社會主義的國家雖然是強有力的,但它的城市建設並非通盤規劃、通盤建設。社會主義城市不需要規劃,也不能規劃。原因是,社會主義城市是高度分割的。
分割首先是垂直的分割,就是單位體、單位制。規劃對單位內部的用地,是無法進行管制的,規劃只是國民經濟的具體化,是計劃經濟下位的選址規劃(或工業選址規劃),量大面廣的住宅開發,實際是單位制內部的計劃,不是城市規劃可以直接干預的。所以,這時的城市規劃,並不像在西方資本主義城市那樣是社會集體消費的產物。
另外,規劃的影響力也非常有限。對鄉村地區,實際上沒有規劃,規劃止於城鄉邊界(state domain),對農村是不管的。
之所以建新中心決心難下,也是因為基礎設施負擔大,缺少投資機制。
實際上,這時的規劃,不是在公共領域的對話(public domain),規劃是一個國家、單位體制內的規劃,是在體制內部的(state domain)。所以,單位的存在,並未使規劃能直接深入單位內部。在這樣一種特殊體制下,公共利益無需界定,規劃實際上不是一個需要討價還價來協調控制的手段。
中國的“規劃體系”
向西方人介紹中國城市規劃時,他們覺得非常難理解。對不熟悉中國規劃情況的人來説,要了解中國規劃體系,簡直是盲人摸象。因為存在三種規劃:住建部的法定城市規劃體系、國土資源部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發改委系統的“五年計劃”和發展綱要。
城市規劃存在兩層:總體規劃是城市發展的定位以及土地利用的總體佈局;下放到下位是詳細規劃。實際上,城市規劃真正的得意之時,是改革開放以後,1990年實行的城市規劃法,確定了“一書兩證”(現在的所謂一書三證),建立了發展控制機制——在西方規劃裏面,其核心就是develope control。
當時,在城市的總體規劃之上,還有城鎮體系規劃,所謂城市的結構、功能、佈局等等。但實際上,城市規劃對城市的規模沒有控制能力,雖然可以通過項目選址來間接控制。所以,即便在社會主義時期,所謂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積極發展小城鎮、合理發展中等城市,這種規模控制,實際上沒有實施能力,除非把它落實到公共政策中。
總而言之,中國的城市之路,和英國非常接近,實際上是建立在自由裁量的、規劃許可證基礎上的規劃體系。也就是説,規劃師看規劃圖,面對規劃的申請,決定批准還是不批准。它決定批准還是不批准呢,要到實地考察,根據對規劃的理解和對規劃申請的認識,決定是否批准規劃。即“規劃許可證”和“法定規劃”本身的聯繫,要依照規劃的“實地情形”的考量——這在市場體制下,實際是一種政治利益問題,也是規劃體系中薄弱的一環。
所以,在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就出現了規劃失控。
我們老説規劃失控的一些具體原因,如:總圖不夠細緻,需要建立控制性的詳細規劃,搞得更詳細一點,建立一套指標體系;或者,規劃控制的範圍不夠,於是把規劃全覆蓋,擴展到鄉村地區;或者,控制不夠明確,那我們就設定藍線、紅線等;或者,規劃缺乏法律地位,在上海、深圳就實施了一些法定圖則的嘗試,等等。
這些做法都是想加強中國規劃的控制能力,但這是很困難的。因為,中國的規劃體系,實際上是一種“發展型規劃”,或者是我所説的這種“為增長而規劃”,而不是一種控制型的規劃。它實際上繼承了計劃體制下“資源配置”的功能,缺少“利益協調”的功能。在向市場經濟轉化的時候,這個“資源配置”的功能不僅並未消失,還被試圖進取的地方政府所俘獲,成為其配置資源的一種手段。
相比之下,英國是規劃許可證制度,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就是説,我發放許可證,對你批還是不批,可以討價還價,即要求開發商為社會做貢獻,要貢獻個小學、圖書館,等等。這個市政貢獻,就是所謂規劃得益(planning gain)。
那中國的規劃得益去了哪裏呢?實際上,我覺得它積澱在土地的出讓金上,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一部分。隨着土地出讓的規範化,“招拍掛”機制的應用,中國的planning gain,相對來説比較透明。當然,也有腐敗等問題,畢竟這個體系本身,還是比較透明的。
但是,規劃的收益以金錢形式存在,並未成為一種福利供給,往往作為土地增值性投資,成為“增長機器”。所以,社區看不到這些錢,看不到相應的規劃得益,從而對規劃的政治參與興趣,相對較弱。當然,在居住小區中,如果有塊綠地要佔掉、要開發的話,小區居民會反對,因為這時居民能看到規劃得益——如果不讓規劃,綠地會被保留,綠地本身就是規劃得益。而多數土地出讓形式,其收益不會直接被社區居民利用,居民既然看不到,便也不會被動員起來,對得益進行討價還價。也正因此,規劃不會為發展製造障礙,沒有成為增長的敵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從規劃的法定體系來説,從1990版開始,規劃法建立了一個“發展控制”的程序,但九十年代主要的趨勢是分權,在這個分配製下,把地方政府發展成型。所以這個“發展控制”程序,與當時的城市發展體制不一致,規劃中的控制,往往沒有想象的那樣容易實施。
2008年後,規劃法才擴展到鄉村地區,成為城鄉規劃法。在那個時候,可以説是遲到的規劃法。因為,住建部管理下的城鄉規劃體系,有兩大塊東西沒有得到控制:第一是土地,土地是由國土資源部發放指標的形式控制,不需要在圖上畫很多塊,實際上只要一個指標;另一塊,是所謂資金和立項體系,它仍掌控在發改委的手上,而發改委也把其計劃體系逐漸空間化,成為所謂五年的空間規劃。
當然,因為經濟建設需要,城市規劃學科大力發展,成為一級學科,規劃也顯而易見成為一種社會風格的藍圖,或者是領導的喜好——至少城市規劃展覽館非常重要,展現宏大的城市發展藍圖。
回顧2000年以來,規劃和政治體制的變化,實際上,西方學者一直講到的是城市企業主義(urban entrepreneurialism)。
urban entrepreneurialism是怎麼產生的呢?西方的解釋是,生產經濟活動,由福特製向後福特製演變,轉向靈活生產。所以資本流動加速,之後政府要吸引投資,所以出現了競爭,從福利國家轉向競爭性的政府,城市變為工地,成為企業化。也有很多在西方的中國學者,解釋中國城市發展時,用這個urban entrepreneurialism。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體制是怎樣形成的呢?它是世界工廠模式下的城市發展,是城市的企業化建立的土地財政,就是地方政府通過人家出讓土地吸引資本,而資本的到來自然吸引到勞動力。
這種模式有兩個問題。第一,這裏的勞動力,不是市民,沒有發言權,不存在市民權,出現了所謂社會斷裂和居住分異的爭議;同時,大規模擴張土地,導致空間破碎,城市建設就像建設工廠一樣,真正的城市沒有得到繁盛的建設,或者説,沒有形成實體意義上的城市。
城市規劃起到了增加土地財政和税收、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地方政府對城市規劃非常重視。實際上,大家都知道,真正的總規劃師是一把手——雖説請了規劃師來看,讓一兩個月之內拿出規劃方案,但實際幕後的總規劃師,是站在後一排裏的某一位。
[作者系倫敦大學學院(UCL)巴特雷特規劃系講座教授。本文整理自作者在同濟大學的講座分享,未經作者本人審訂]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南京規劃”:【規劃視點】為了增長的規劃
網友“腦子佤特了”:高度城鎮化的西方更注重城市更新
網友“龍平川”:西方城市不用規劃嗎?
網友“TOM25G”:有多少規劃是真正科學的規劃,是排除掉長官意志的科學規劃
網友“sade”:歡迎
網友“眼角上翹”:感覺還可以簡潔一點,有點冗長
網友“貝多芬”:又到澎湃來學習啦
網友“意中人”:我喜歡
網友“OREZ-JOEL”:推薦看一看
網友“AtmosHao”: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網友“龍平川”:西方城市不用規劃嗎?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