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陽賦》終於及格了!可章子怡“影后”光環還是碎了!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八卦

《上陽賦》進行到男女主角開啓“先婚後愛”的劇情後,口碑是小有逆襲的,豆瓣評分從最初的5.8上升到了目前的6.2。
特別是大婚當天這場戲,女主被男主獨自扔在婚禮現場,王儇站在高台上那一刻,面對賓客摘下鳳冠,隱忍和霸氣撲面而來,猶如看到當年與宮二命運緊緊相連的章子怡。
還有蕭綦給王儇上藥時的那一段戲,淡妝“懟臉”這一幕充分展現了什麼叫做“大銀幕”臉的美感。
所以平心而論,《上陽賦》裏章子怡的顏值和演技並沒有部分網友口中所説的拉垮,她在很多鏡頭裏都保持發揮了影后應有的水準。
但是僅僅如此顯然不夠,從幾個方面來説,這都是一部生不逢時的劇。
01
不尊重創作規律的逆齡勢必被吐槽
《上陽賦》的話題點是由章子怡“扮嫩”引爆的。節目組為了宣傳,把#章子怡少女感#營銷上了熱搜。
章子怡發了一條微博,要片方和平台方不要再營銷她的“少女感”,可是,她一發這條微博,“少女感”的問題,更被放大了。
原因在於,從大眾傳播的角度來説,情緒G點最容易引發傳播。
像最近幾年,大齡演員演年輕角色,惹來爭議的例子實在太多。前兩年有《如懿傳》中的周迅,近有《有翡》中的趙麗穎,《燕雲台》中的唐嫣,《大秦賦》的張魯一,無一例外都是從角色的少年時期開始演,無一例外的都遭遇了羣嘲。到了章子怡這裏,如果沒有聲明這回事,説不定大眾對《上陽賦》的關注,不會只集中於她的年齡問題。
尤其讓網友不滿的是,一邊是章子怡在演技綜藝裏大談“門檻論”,卻被翻出發微博誇過Angelababy和孟美岐,對金莎&金子涵的評價有“看人下菜”的雙標嫌疑,
另一邊則是配合現場打光、後期磨皮等技術手段,讓40+的影后硬是“煥發青春”。可惜的是眼神無法騙人,妝容背後透露出來的滄桑感,讓章子怡一下子被標上了“丫頭教”的標籤。
於是反駁“少女感”營銷博文發出後,有人用她在節目裏説的“演員是一個很低級的職業嗎,為什麼每個人都要來分一杯羹”反過來去嗆她,形成一種輿論反噬,讓更多人把視角都放在了王儇的臉上,就算後續情節逐漸精彩,也難以喚回流失觀眾的心。
説影后“扮嫩”,可能是有些説的過分了,但《上陽賦》的她頻頻讓人出戏卻是真實的。
和舅舅撒嬌的戲份,居然有種奇異的CP感↓
要表現少女的俏皮,選擇了吐舌頭的方式↓
以至於,全劇演員的年齡都要往上走,於是有網友開玩笑,只有於和偉老師是在老老實實的演一箇中年人。
那麼20歲時候章子怡能演出原著裏那個15歲的王儇嗎?估計也不行。
當年她演《卧虎藏龍》,驕縱的玉嬌龍驚豔了李慕白也驚豔了世界
到了《藝妓回憶錄》,和兩位前輩同框時,“小百合”又清冷脱俗
這兩個角色也都是少女設定,但是一個倔,一個冷,非常貼合她的特質。
如果説個性演員有一個特質的話,章子怡的特質是倔,周迅的特質則是靈。所以,25歲的周迅能撐起小太平的靈動,但是20歲的章子怡演着驕傲的少女,眼神中卻是對命運的不妥協。
周迅《大明宮詞》唐風美少女扮相已成一個年代的經典。
雖説《上陽賦》中少女王儇的人物設定,很像小太平:天真不諳世事。可這個設定又與王儇世家女的身份相悖,這就更需要章子怡去“演”這個少女。矛盾由此而來:一旦開始“演”,而不是影后掛在嘴邊的演員信念感,這種少女氣就帶了違和。
也有人拿章子怡和演過少女武則天的劉曉慶作對比,認為章子怡之所以顯出年齡感,是因為沒有毛戈平老師擔任化妝。這其實是一種自帶情懷濾鏡的看法。
過去沒有高清攝像機,外加使用了柔紗蒙到鏡頭前,再有毛戈平的化妝功力加持,演員鏡頭下自然有種朦朧感,但若是一個沒有看過劉曉慶版少女武則天的觀眾去看,一樣是不能細究。
而現在,隨着高清鏡頭的使用,當下的觀眾驟然發現,15歲的少女竟然眼窩凹陷,僅僅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很多觀眾失去進一步就演技展開與劇情走向的觀看興趣。
還有人疑惑説,為什麼從《大秦賦》到《上陽賦》都堅持用年紀大的演員演角色的少年時期,放棄給年輕演員機會?
這裏有不同角度看問題的答案。
其實看章子怡發的微博,小姐姐是信她選擇“與角色成長”,選擇用自己的演技去展現少女的天真爛漫,是一種行業環境下的無奈“必須”。
從投資方的角度來説,作為出品方飛寶文化傳媒的持股人之一,《上陽賦》的成敗顯然對章子怡不僅僅是去“下凡”體驗一把小熒屏的玩法那麼簡單。投資方有投資方的考慮,控制投資風險很重要。
而大咖位的演員從頭演到尾,能保證劇集話題度與熱度的持續,就好像《大秦賦》導演解釋為什麼要用張魯一演少年嬴政:“前面已經有兩個嬴政了,再換第三個,再出來第四個,人物就會跳躍得太快,如果真的再找一個20多歲的演員去演十幾歲的嬴政,可能大家也不認可,因為演員能不能駕馭這些戲,真的很難説。”
這個説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於觀眾來説,卻需要另一種回答,因為觀眾看的是戲,希望看到的是不違和的畫面。
《上陽賦》原著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以王儇為例,“她的人生重大事件很多都發生在20歲之前,相愛、喪母、喪子,若用少年演員,能撐起這個階段的生離死別嗎?”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看看豆瓣9.1分、拍於2000年《大明宮詞》,其抉擇思路無疑更大膽更有勇氣。當年“太平公主”這個角色分別由周迅和陳紅出演。作為女一,陳紅沒有干涉導演的創作自由,強行要求演少女太平公主,播出後觀眾對於兩個演員演同一個角色,也沒覺得有割裂感。最後就是陳紅和周迅兩人共同努力,打造了太平公主這個經典的銀幕形象。
因而回到近年這個名演員“裝嫩“潮流,説到底,是創作上尊重不尊重自然規律和尊重不尊重觀眾的問題。
而且,當真是沒有能出演少女時期王儇的新人嗎?小姐姐和魯豫都不信。
這個話題其實在隔壁韓國有過許許多多成功例子。以小姐姐很喜歡的,豆瓣破8分的《擁抱太陽的月亮》為例,這部劇就是啓用了金裕貞來飾演韓佳人的少女時期,也正是因為用了童星,讓整個故事前半部分的少年情感更加真摯,故事更具説服力,而這部劇走出的童星,現如今都成了能獨當一面的韓劇主演。
國劇最近也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正午陽光去年作品《清平樂》,徽柔與懷吉的少年演員換了3撥以上。
不同時期的徽柔和懷吉,不同年齡段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情感變化,而在角色成年之後,劇方也依然大膽啓用任敏和邊程,14歲的邊程甚至演到懷吉的中年時期。邊程和任敏兩個青年演員因此脱穎而出。
可見,若只是以少年不能擔起演技之論就過於武斷,更何況,“少”可以演“老”, 但少女感和少年氣,卻不是僅僅靠着演技就能出現的。
想一想,我們總是談中年演員沒有機會,又總説演員斷層,但明明是該用少女/少年的時候不用,明明是換成幾個小年輕演都能當作俗套古偶感動觀眾幾次,都可以更不違和展現前8集少女王儇成長弧光。但《上陽賦》依然選擇安排一羣資深演員説着瑪麗蘇的台詞,演着劇情不自洽的故事,他們越是認真,越讓觀眾覺得違和。
02
豪華陣容拍了一個過時的故事
《上陽賦》的評分目前看來有可能像《如懿傳》一樣有口碑逆襲之勢,即便如此,後續的熱度與播放量想節節攀升也並非易事了,畢竟各方面來説,這都是一部“生不逢時”的劇。
儘管幕後班底都是行業翹楚:導演是執導過《我的父親母親》的侯詠;攝影用的是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的菲利浦·勒素;美術設計韓忠與章子怡合作過《十面埋伏》、《羅曼蒂克消亡史》等作品;就連燈光指導也來自《一代宗師》。
這樣豪華的班底,確保了整個劇的質感,隨便截個圖都是電影級的畫面。
也正是因為章子怡動用了自己的人脈,用了這麼一個豪華班底共譜一段瑪麗蘇,才讓人覺得分外可惜,畢竟看看精美的畫面以及章子怡本身的氣場,總覺得他們應該拍的是正劇。
更關鍵是,超強班底“過家家”演了個架空故事還不算,這個瑪麗蘇故事還是個過時的IP。
原著小説《帝王業》寫於2005年,講述了上陽郡主王儇被迫嫁於異姓王蕭綦,後來強強聯手篡權。整個故事的精髓在於展現女主的野心,以及夾雜在家人和愛情之間的痛苦,這種主線寫愛情,副線是宏圖霸業的寫法,在2005年的網文界很新鮮,甚至奠定了後續網文世界裏女性向權謀古言的套路。
然而,十五年後的現在,就連網文界都不流行這類故事了,《上陽賦》在影視化過程中居然絲毫沒有想過這個IP存在過氣的問題。
如果説在買IP版權的第一步就選了一個過時IP,註定了這個故事有個過時套路的話,那麼改編上,更是深陷瑪麗蘇漩渦,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去其糟粕”的意思。
《上陽賦》前8集只講了原著3章的內容,不斷用旁白來交代背景,講述人物關係,然後開始展現王儇從小多麼受寵。
幾乎每個角色的台詞,又都要讚歎一遍女主有多不凡。
但是天選之女的設定用原著十幾年前的梗顯然滿足不了加量瑪麗蘇的心,於是,女主從牆上摔下來,分別被白月光初戀和男主恰到好處接到並對視的戲份用了兩次,又有後續買面具偶遇男主,吐槽被發現結果男主一見鍾情“哇這個女孩好特別”梗一次,女主被人設計差點和太子生米煮成熟飯的戲份一次…..
這些在原著裏完全不存在的套路,廣大觀眾看了多少年了?就算要展現女主多麼不一般,多麼吸引人,為什麼要用這種審美倒退十幾年的梗呢?
沒能獲得任何新鮮改編不説,權謀與朝堂的故事,更是展現得如兒戲。
《上陽賦》講的是架空故事沒錯,可凡是學過中國古代史的觀眾,一看劇情就能明白這個故事的背景脱胎於東晉。“舊時王謝堂前燕”七個字雖短,卻濃縮了世族大家幾百年的運勢沉浮,合則各佔半壁江山,分則相互制衡,原本其實可以在這條線上做足文章。(歪個樓,於和偉老師那張非常正劇權臣的臉,完全可以把這個故事往厚度上改。
但《上陽賦》沒有這麼做。
太子是憨憨的,其他兩個皇子也臣服於女主的魅力之下;被架空的皇帝有真愛,被下個毒就算是權謀犧牲品了;後面還有草原出身的異族反派對女主心生愛慕,之後是先婚後愛,守護百姓江山…這些劇情又都在觀眾“意料之中”。
你要説這是大女主劇,沒必要在權謀上刻畫太詳細,那也可以,但是後面的女主成長進階路總得有説服力一些吧?
即便已經盡力渲染王儇的聰慧,但看到現在,一個陷於小情小愛個人格局裏的美女,你讓人怎麼信服於她是能“拳打甄嬛、腳踩如懿”的狠角色,是個真正能搞事業的“大女主”?
更何況,現在的觀眾對“大女主”有更新期待,並不是説觀眾對“大女主”不感興趣了,而是對於一路開掛的女性敍述這種跟風套路,膩歪了。
《上陽賦》跟風於《甄嬛傳》之後,被積壓了幾年,如果早五年播出,或者這個故事還能有市場,但是如今還在試圖用權力和謀略服務於女性視角對女性故事的想象,還在用所謂女強與權謀作為搞對象的遮羞布,試圖去迎合下沉市場的偏好,顯然是對現如今觀眾的口味和審美有一種錯誤的低估。
過氣IP傳遞過氣女性價值,國外的大女主題材都進行到了《後翼棄兵》這種講述女性應該如何被當成一個正常人看待的“大女主”爽劇了,我們的大女主題材能不要再砸錢在過氣題材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