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某些人長期以來都致力於用曲解史料的方式宣傳誤導路人,聲稱長孫家在貞觀時代的地位和榮耀與皇后本人並無甚關聯,全是國舅長孫無忌牛叉所致。在這些笑話中,儼然長孫無忌才是一國之主,小李不過是他擺在皇位上的一個傀儡罷了。可憐的李世民不僅迫於國舅淫威不得不重用長孫一族,連寵愛妻兒都不敢隨性,甚至長孫皇后之所以後位穩固,都是由於靠上了親哥哥這顆大樹。最近更發明了一個奇談,拿着新唐書外戚傳中截取的四個字“弗緣內寵”作為長孫後無寵,長孫無忌全靠自己功勳卓著才上位的“證據”到處宣揚,但事實果真如此麼?
先來看看新唐書列傳131《外戚》的開場白到底如何説:
原文和翻譯如下:
凡外戚成敗,視主德何如。主賢則共其榮,主否則先受其禍。故太宗檢貴幸,裁賞賜,貞觀時,內裏無敗家。高、中二宗,柄移豔私,產亂朝廷,武、韋諸族,耄嬰頸血,一日同污鈇刃。玄宗初年,法行近親,裏表修敕。天寶奪明,委政妃宗,階召反虜,遂喪天下。楊氏之誅,噍類不遺,蓋數十年之寵,不償一日之慘,甲第厚貲,無救同坎之悲,寧不哀哉。代、德而降,閹尹參嬖,後宮雖多,無赫赫顯門,亦無刀鋸大戮。故用福甚者得禍酷,取名少者蒙責輕,理所固然。若乃長孫無忌之功,武平一之識,吳漵之忠,弗緣內寵者,自見別傳。
譯文:
凡是外戚的成敗,要看人主的品德如何。人主賢明外戚就共享榮華,人主不賢外戚就先受災禍。所以太宗約束貴幸,裁減賞賜,貞觀年間,外戚中沒有破家的。到高宗、中宗,權柄轉移到后妃,禍亂出現於朝廷,武、韋諸族,老耄嬰兒的頸血,一天之內同染刀刃。玄宗初年,法制施於近親,對內對外都能整飭。到天寶年間喪失明智,政事託付給妃子宗族,招致安祿山的反叛,幾乎失掉天下。楊氏滿門被誅,殺得一個也沒留下,以致幾十年的恩寵,頂不上一日滅門之慘,大宅第和厚資財,救不了同坎掩埋之悲,怎不可哀啊!代宗、德宗以下,宦官受到寵幸,後宮妃嬪雖多,沒有赫赫貴顯,也沒有遭到大殺戮。所以享福過甚的得禍酷,得名少的受責輕,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長孫無忌的功績,武平一的識見,吳漵的忠誠,都不是由於內寵的原因,自另見別傳。
可以很明白看出,某些腦殘黑們不過是斷章取義妄圖忽悠人罷了,原文的意思本來是用長孫無忌等三人作為外戚中具備功勞、見識、忠心這些亮點的代表者,説明部分外戚的個人能力與裙帶關係無關,所以給他們另外單獨列傳,這也能扯到皇后得不得寵上去,向來高貴冷豔表示不屑爭寵的某些人是有多精分啊~~~
別的不説,先説傳説中“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為什麼備受唐太宗寵信,就在新唐書的長孫無忌列傳裏已經説得明明白白了: “帝以無忌皇后兄,又少相友,眷倚日厚,常出入卧內”。這麼簡單明晰的文字有點文言常識的人就該明白,長孫無忌上位的關鍵原因第一就是他是長孫後的哥哥,第二便是他是唐太宗的“發小”,所以某些選擇性失明外加歪曲史料的黑還是省省吧,自家再整也整不出料來,只能靠YY黑人過日子是有多苦逼啊~~~
再仔細看就不難發現,新唐書外戚傳因為定下了“貞觀時,內裏無敗家”的基調,又用長孫無忌、武平一、吳漵這幾人為例,可以説將有可取之處的外戚都給排在《外戚傳》之外了,因此舊唐書中,長孫敞、長孫操父子等都赫然列入其中,但在新唐書中,因為這幾人多少都有些閃光點,顯然和上面開場白主旨不符,就全給扔到了長孫無忌的傳記後面了= =
不光是長孫家如此,舊唐書外戚傳中竇家等幾個也給踢了出去。當然更典型的還有武則天家的武平一,因為自己有見識,所以也給掛了出來,如果按黑那種解讀,武平一掛牆頭難道説明武則天無寵?這真是一踩踩一片啊,為了黑皇后連武女皇也躺槍了喲!
只要對史料有些瞭解的,就會發現新舊唐書中關於長孫皇后子女以及長孫皇后家族成員等的傳記裏“以皇后所出”、“以皇后親”之類的記載舉不勝舉,明明白白彰顯出長孫家的地位榮耀和長孫皇后有直接關係,而且通常是首要關係。只不過長孫家人才輩出(首當其衝當然是我們的無忌舅舅),雖然有皇后妹妹撐腰,自己多少都有功勞才華,所以導致良性循環,讓唐太宗不管於公於私都對他們更加看重,加上長孫家最穩固的後盾長孫皇后遠見卓識,這才保證了貞觀朝長孫家族作為外戚的輝煌和平安。
補充史料:
《全唐文》
◇ 冊高士廉改封申國公文
維貞觀某年月日甲子,皇帝若曰:於戲。昔周建五等,漢班六條.經邦之制既宏,載祀之祚惟永。是以樊侯申伯,功成藩翰。喬卿叔節,績宣刺舉。惟爾特進吏部尚書許國公高士廉,識宇宏正,風鑑秀激,地惟姻戚,才稱棟幹。雲雷在運,參霸圖於艱難。龜鼎有歸,奉王猷於獻替。廊廟推重,縉紳佇德。總方牧之寄,勝殘播美。綜銓衡之職,得人流詠。固已聲高多士,功書太常,桐柏作鎮,長淮設險,形勝之地,允屬勳賢。是用命爾為使持節申州諸軍事申州刺史,改封申國公。傳之子孫,世為唐輔。往,欽哉。率循典禮,勉固誠節,垂裕來葉,以保黎庶。可不慎歟。
○允長孫無忌遜位詔
昔東漢功臣,莫任機密;西京戚里,或存退讓。故能長守富貴,不懼危殆。尚書右僕射齊國公無忌,神識清舉,風彩凝映,賢戚之望,朝野所推。比軒禁不虞,釁生慮表,倉卒之閒,厥功以茂。自居樞要,聲實俄遠。然以椒掖之親。處權衡之地,深知止足,有戒滿盈。收衽之言,情詞懇切,宜遂其心,以厲貪競。可解尚書右僕射,仍進散位開府儀同三司。
○授長孫無忌司空詔
論道台階,實賴明哲,丹青神化,寄深燮理。自非鹽梅是屬,棟幹有歸,則曠職俟能,罔或必備。開府儀同三司齊國公無忌,器宇凝正,風度峻遠,才包文武,地兼賢戚。誠著草昧之辰,業預艱難之始,功侔十亂,聲高三傑。亮採銓衡,庶僚有序,儀形端右,彝常以穆。自任參鼎司,位班槐路,捴挹之美,形於縉紳;翼贊之規,彰於帷扆。宜崇名器,允副具瞻,可司空。所司具禮,以時冊命。
○授長孫無忌太子太師房元齡太子太傅蕭瑀太子太保制
明兩之重,實固宗祧;輔導之職,莫先師保。是以呂望、召奭,勝芳於有周;叔孫、元成,繼美於隆漢。司徒趙國公無忌,器範宏邈,風鑑秀遠。材稱棟幹,地兼姻戚。佐命之功,勒乎鐘鼎;論道之譽,穆乎台槐。股肱是屬,邦國攸賴。教諭少陽,僉望斯在。司空梁國公元齡,體業忠肅,識具宏通。誠著霸圖,功宣鼎業。奉上之節,所懷必盡;益國之事,知無不為。必能厲茲六行,審喻三善。特進宋國公瑀,操行清約,識局貞正。夙受先遇,早升朝右。立身之操,必在於直道;體國之心,無忘於忠義。輔翼儲貳,望實攸歸。無忌可太子太師,元齡可太子太傳,瑀珂太子太保。
《舊唐書·長孫無忌列傳》: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太宗以無忌佐命元勳,地兼外戚,禮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內。
安世子祥,以文德皇后近屬,累除刑部尚書,坐與無忌通書見殺。
《舊唐書·高士廉列傳》:
時太宗為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親敬之。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問之,因敍説生平,流涕歔欷而訣。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於京師崇仁裏私第,時年七十二。太宗又命駕將臨之,司空玄齡以上餌藥石,不宜臨喪,抗表切諫,上曰:“朕之此行,豈獨為君臣之禮,兼以故舊情深,姻戚義重,卿勿復言也。”
《舊唐書·外戚列傳》:
長孫敞,文德順聖皇后之叔父也。仕隋為左衞郎將。煬帝幸江都,留敞守京城禁苑。及義旗入關,率子弟迎謁於新豐,從平京城,以功除將作少監。出為杞州刺史。貞觀初,坐贓免。太宗以後親,常令內給絹以供私費。
《舊唐書·長孫順德列傳》:
後,順德監奴,受人饋絹事發,太宗謂近臣曰:“順德地居外戚,功即元勳,位高爵厚,足稱富貴。若能勤覽古今,以自鑑誡,弘益我國家者,朕當與之同有府庫耳。何乃不遵名節,而貪冒發聞乎!”
《新唐書列傳第三十》
無忌從父敞,字休明......貞觀初,坐受賕免。太宗以後屬,歲私給稟,償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