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陳坤李晨出演“南陳北李”, 《1921》開啓主旋律大片新思路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八卦

今年是建黨100週年,大銀幕將以何種形式打響建黨百年主旋律大片第一槍呢?或許這重擔,要落在電影《1921》身上了。

在距離7月1日還有百天這樣一個特殊的節點,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電影《1921》官宣了陳坤和李晨的重磅出演,二人在電影中分別飾演陳獨秀和李大釗這兩位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百年之前,陳獨秀和李大釗一南一北,如決然的“盜火者”,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火種傳播給大江南北的進步青年。

作為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的思想先驅,1920年2月,“南陳北李”於前往天津的騾車上相約建黨,之後二人互通書信,確立了建黨細節,預設了“赤旗插遍華夏”的美好未來。

海報上的陳獨秀面容瘦削,發須凌亂,身後的獄卒以及頭頂的鐵柵欄,表明其被困囹圄。而他的目光中,是不屈的意志和救國的熱望。

本片時空鎖定1921年,採取了窺一斑而知全貌的敍事方法。關於陳獨秀,還展現了他在廣州找孫中山先生爭取教育經費,以及與27歲的毛澤東的對談。前者見出他的勇於任事,後者見出他對青年人的指引。

當時的陳獨秀40歲左右,是一位成熟的革命家,即使入獄依然不屈不撓,持續讀書寫文章研究問題。

如果説陳獨秀是澎湃激情的,那麼李大釗則沉靜如海。一個外放昂揚,一個內斂沉穩。

海報上的李大釗,坐黃包車穿過雨霧。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憂思,似乎在想如何改變舊中國的面貌。

李大釗為人寬厚,急公好義,但在革命上慷慨激進,不避刀斧,實為燕趙慷慨悲歌之士。陳獨秀入獄後,他多方奔走營救,並且前往探望。

遇事不驚,思想深邃,熱血滿腔,誰是適合的扮演者呢?

用製片人的話説,選擇李晨來飾演李大釗,首先是因為李晨平日裏的性格,亦是這般正直仗義。生活中的李晨不像表面那麼粗獷,喜歡讀書看電影。

這一次,最初選擇李晨來飾演這一角色時,大家還有些擔心常年飾演軍旅題材作品的李晨形象偏硬朗,離大家印象中文人形象為主的李大釗是否有點距離。當化妝組按歷史原型照片,給李晨剃了當年的髮型,戴上鬍鬚後,獲得全組一眾“太像了”的驚歎。

除了形似以外,李晨這次演繹出了李大釗沉穩如山、深沉似海的一面,“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也這符合蘇軾説的“天下大勇”者。在拍攝李大釗就義的一場戲前,為了在身心兩個層面都更貼近人物赴死前的狀態,李晨一夜未眠,第二天眼圈黑紫、面部浮腫,呈現出了化妝所無法達到的狀態。

這次,陳坤、李晨在演技上做了減法,以真誠、質樸的情感抒發,來呈現南陳北李的形象。二人“形神兼備”地展現了革命先驅的風采,也體現了《1921》在選角上的獨到用心。

參加一大的代表們,平均年齡不到30歲。因此,青春的理想主義也洋溢在全片之中。

截至目前,《1921》已公佈的陣容有陳坤、竇驍、黃軒、李晨、劉昊然、劉詩詩、倪妮、宋佳、佟麗婭、王俊凱、張頌文、祖峯等多位演員。一些歐洲、日本等地的知名演員,也將飾演相關國際角色。

歷史上那些青春、熱血的革命先輩,由當代中青年演員來演繹,在年齡上非常適合。一百年前,一羣青年人開眼看世界,用新的理論展開救亡圖存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路。

一説到建黨,我們的視野往往侷限於國內,那麼當時共產國際有何作為呢?《1921》同時聚焦當時國際範圍內的共產主義力量,以開闊的國際化視角和多線並進的講述,使得故事好看,耐看。本片還加入了諜戰元素,更有觀賞價值。


本文綜合自公號 影視毒舌 新浪娛樂

編輯:徐璐明

責任編輯:範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