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傑“懟”謝娜獲500萬網友點贊:家有女兒,這 4 件事媽媽別管,讓爸爸教!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八卦

作者?|麥小麥

來源|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之前,謝娜的一則微博視頻,引發網友熱評。

視頻裏,奶爸張傑正耐心給女兒講故事,誇張的語調、搞怪的變音,魔性的笑聲,逗得女兒咯咯直笑。

即使沒畫面,聽聲音都能感受到爸爸對女兒濃濃的愛。

自從成為父親,張傑就被網友戲稱為“寵女狂魔”:

孩子還未出生,他就把對孩子寵溺的想象寫進歌裏,一首《Precious》,滿屏的父愛。

謝娜生產的那段時間,張傑推掉所有通告,專心陪伴妻子和女兒,好丈夫、好爸爸的形象滿分。

上綜藝,他還被嘉賓調侃:“怎麼當了爸變傻了,無時無刻不在掛念女兒。”

只要談到女兒,張傑就收不住話匣子。

説自己最近變黑了,是因為常帶女兒逛公園曬的;

還透露自己常製作一些歌,專門給孩子洗澡、郊遊的時候聽;

未來還準備給她們錄一整張唱片……

連謝娜都懟張傑説,很吃醋!

以前,媽媽要去上班,女兒都會依依不捨;後來,女兒“無情”地説:“媽媽,你去工作吧,有爸爸陪我就好了~”

張傑回“懟”説:這是幸福的“嫉妒”啊。

對媽媽而言,“不缺席”的丈夫是她育兒路上最大的依靠;對女兒而言,“不吝惜”陪伴的爸爸,是她成長路上最甜蜜的回憶。

《愛的藝術》中説: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在女兒人生的各個階段,陪伴她、保護她、教育她、引導她,成為開啓她未知世界的那個領路人,是爸爸的必修課。

5歲前,帶女兒“放飛自我”

前兩天,好友訴苦:“媽媽陪娃玩一天,抵不過爸爸陪娃10分鐘。”

比起媽媽們看書、講故事這些常規帶娃方式,孩子更喜歡爸爸們的“不按常理”出牌。

國外有個爸爸,因為帶女兒“瘋玩”火了。父女倆在一起的每一幀畫面,都搞笑而温馨。

他們時而變成“猴子香蕉組合”

時而化身“老奶奶和小孫女”

“休閒的家庭婦女”?2

“貴婦喝下午茶”,太放飛自我了

女兒天真爛漫的笑容中,藏着父親對她的無限寵溺,這樣“自毀形象”的陪伴,也只有爸爸才能玩出精髓。

世衞組織有研究説:

“平均每天和爸爸相處兩小時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因為在家庭教育中,男性擁有的堅韌、大膽、果斷、豪爽都是母親無法替代的。”

曾經,一則“90後奶爸帶4歲女兒從東莞騎行去拉薩”的新聞,一夜刷爆全網。

這位爸爸,為了帶女兒玩遍“千山萬水”,煞費苦心。不但親自繪製地形圖,更專門為女兒定製了小拖車,帶齊了各種裝備上路。

青海湖邊看過“海”

油菜花田裏看過春天

皚皚雪山裏感受大自然造物的力量

女兒在爸爸的牽引下,開啓了另類的“玩樂之旅”。

父女倆歷時71天,跨越4000公里,最終抵達終點站。

這一路不容易,但有爸爸的陪伴,女兒連夢都是甜的。

陪娃的過程中,比起媽媽們的小心翼翼,爸爸們更願意培養她們的冒險精神,多給孩子親身體驗的機會,激發她們的探索欲。

10歲前,教女兒一項運動

比起男生天生愛“動”,日常生活中,多數媽媽會忽視女孩的體育鍛煉,總覺得女孩就該文靜。

未必是女孩天生不愛運動,很多時候是父母人為強化了孩子的性別差異。在鼓勵女兒參與挑戰,激活女兒“運動細胞”這些事上,爸爸們優勢明顯。

抖音上有位爸爸,因教女兒打拳“太走心”,圈了大波粉。

這位寶爸外號牛哥,為了提升6歲女兒喧喧的身體素質,他用寓教於樂的方式,給女兒當拳擊教練。

視頻中的他身材魁梧,但對着女兒,卻總用搞怪扮醜的方式,逗女兒出擊。

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他更“身先士卒”,主動被女兒打得落花流水。

日復一日的練習後,小小年紀的喧喧,以出拳快、準驚豔了眾人。

一期綜藝節目中,牛哥分享他的教育成果,他説:“教女兒打拳,最大的收穫,不僅是她的身體素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她膽子變大了,抗壓性更強了。”

主持人問喧喧:“打拳苦不苦?”

喧喧認真地説:“苦啊,可我從沒放棄過。”

爸爸常帶女兒體育鍛煉,不但能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更能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中,讓女兒學會堅持。

青春期,教女兒正確和異性相處

進入青春期的女孩,最讓父母擔心的是“情感叛逆”。

如果有天,你上高中的女兒對你説:“我喜歡的一個男孩今天心情不好,他想讓我晚上陪他。”

你會怎麼做?暴跳如雷;扇耳光;把她關在房裏…

顯然,這些都不能讓女孩真正妥協。

網上看到一個爸爸的做法,温暖而有力量。這個爸爸,把“早戀”的女兒拉到一旁,耐心地和她聊天。

爸爸問:“你很愛那個男生嗎?”

女兒説:“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覺得他們比你們更懂我。”

爸爸接着説:“對一個人有好感,是很正常的,為喜歡的人付出沒什麼錯。

但爸爸也是男生,如果我是他,我是不會讓一個17歲的女孩大晚上出門的,因為這個要求不但過分,而且晚上出門很危險。”

看着爸爸温和而又堅定的表情,女兒若有所思。

爸爸又説:“如果這個男孩的父母也安慰不了他,他需要朋友傾訴,爸爸陪你一起去,説不定我們也能成為朋友,下次他不開心可以找我。”

女兒聽了爸爸的話,父女倆還一起商定了很多異性相處時不可觸碰的“雷區”。比如幾點前一定要回家;不可以單獨喝酒;不一起去陌生的地方等等。

對青春期的女孩來説,父親的影響比母親要大,因為女孩可以從父親身上找到理想化的異性形象,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一個缺乏父親陪伴和引導的女孩,進入青春期後更容易從家庭之外的男性身上尋找父愛,稍有不慎,就會丟失自己。

父親高大、温柔的形象是女孩青春期重要的保護傘。

成年後,教女兒正確的婚戀觀

對女兒來説,父愛是世上唯一不計回報的來自異性的愛,父親的形象與行為會直接影響女兒對未來伴侶的選擇。

知乎上看到一個女孩提問:爸爸看不上的男孩,能嫁嗎?

女孩小月,用親身經歷給了答案。

小月到了適婚年齡,便把男友帶着見父母。

席間,男友一直自顧自地點菜,完全忽視小月不吃辣的習慣;更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取得的工作業績,對小月的工作指手畫腳……

這頓飯,成了男友的個人專場秀,半點沒小月説話的份。

小月的父母為了女兒的面子,忍着把這頓飯吃了。回到家,父親語重心長地説:“你到底喜歡他什麼?”

小月説:“他工作出色,有時對我也挺好,而且我確實也到了結婚年齡。”

父親説:“一個人工作業績再優秀,也掩蓋不了性格上的缺陷。

談了一年多,都不知道女友吃飯口味,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男人,怎麼能指望他給你幸福?結婚不是湊活,別勉強自己。”

聽完父親的話,回憶起日常生活中,父親為母親付出的點滴,再想到男友的獨斷專行,小月決定給自己一個“結婚觀察期”。

小月和男友最終分手的導火索,是一頓飯。

那天上午,小月和男友説起她肚子不舒服,可到了餐廳,男友依然全點了自己喜歡的辣菜。

小月一口沒吃,看着男友吃得津津有味,最後平靜地提出了分手。

小月説:“爸爸説的對,如果戀愛時我都處處遷就,那婚姻只會把剩下的耐心消磨殆盡。”

有時候“老人言”也是“肺腑箴言”。

電影《剩者為王》裏,關於女兒的婚姻,老父親有段催淚的台詞:

她不應該為父母親結婚,她不應該在外面聽什麼瘋言瘋語聽多了,就想着要結婚,

她應該想着要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去結婚,昂首挺胸的,要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

有一天就突然帶着男方出現在我面前,指着他跟我説,

爸你看,我找到了,就是這個人,我非他不嫁。

父親的言行,是女兒未來幸福的指路明燈。

別輕易讓女兒“缺課”,畢竟成為父女,就只是這輩子的事。

願天下的父親,都能努力讓女兒感受到這幾種愛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