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黑函”事件:原定主角人美戲差脾氣大被換、陳紅試戲遭匿名舉報
【陳凱歌執導的《風月》男主角一開始就鐵定張國榮,女主角“如意”的選角過程卻一波三折:有名無名眾多女演員你方唱罷我登場,最終花落台島女模特王靜瑩之手。但王靜瑩拍攝了40天后,終因人美戲差脾氣大被換掉。接下來,後來成為陳太太的當時大陸演藝圈第一美女陳紅前來試戲,獲得陳凱歌首肯。然而就在此時,製片人徐楓接到一封匿名來信……】
1994年,因《霸王別姬》斬獲金棕櫚獎而一夜成為“名導”的陳凱歌躊躇滿志,開始籌備根據南方系作家葉兆言的小説《花影》改編的民國大戲《風月》。
《風月》從劇本創作階段男主就鐵定張國榮,而女主角“如意”的人選卻遲遲定不下來。陳凱歌起先屬意陳沖和劉嘉玲,但她們都年齡偏大,演不了閨閣女兒,所以只好放棄。
其實,劉嘉玲與最終確定的女主演鞏俐同年,尷尬。
陳凱歌苦尋幾個月,看了不知多少女演員,最終卻還是遍尋無獲。
後來,陳凱歌與總製片徐楓決定採用投標中選的辦法,在各大報刊上刊登選角啓事。大製作,名導演,大明星的豪華陣容,誘惑無法抵擋,一時投標信件如雪片般飛來。徐楓和陳凱歌足足甄選了幾天,才在三百多封投標信中“海選”出46名候選人。
然後,經過一天的面試,三天的反覆研究,這46名候選人最後只剩下4名“選手”在香港進行最後的角逐,其中包括張庭。
本來這四個花容月貌色藝俱佳的女孩各有所長,平分秋色,讓徐楓與陳凱歌,還有後來請來參加評判的張國榮都挑花了眼,難以取捨。後來徐楓提出讓她們穿上戲裝看看效果,結果四人穿上專門定做的二十年代的服裝,再梳頭編好辮子一亮相,哇,這下勝負立判,台灣模特出身、曾出演過徐克的《東方不敗風雲再起》與《黃飛鴻》的王靜瑩頓時脱穎而出,活脱脱就是從民國初年富貴之家走出來的大家閨秀,按照行話來説,太有上鏡的貴氣感了。
那一瞬間,幾個“評委”既驚豔不已又如釋重負,知道花落誰家了。連張國榮都開心地走過去與高挑(一米七五)的王靜瑩比個子,還調侃説“跟我搭戲還好嘛,還不算太高!”
王靜瑩望着身旁玉樹臨風般的天皇巨星張國榮,想到即將與他合作,也不由喜形於色。
就這樣王靜瑩一路過關斬將,成功拿下這個當時各路人馬虎視眈眈的大熱角色。製片方湯臣公司女老闆徐楓也極為看好她,有意扶植新人,準備待這部戲一炮打響後便將她簽約旗下全力扶持。她甚至還賜名王靜瑩一個新名字“王瑩”,隱隱有仿效鞏俐之意,覺得兩個字的名字更易於揚名國際。
所以王靜瑩進組之時,儼然有眾星捧月之勢,與她配戲的不但有張國榮,還有謝添、林連昆、葛香亭、周野芒、何賽飛、林健華、張世等一眾兩岸三地的戲骨演員。
眾裏尋他千百度,塵埃落定後,《風月》於1994年8月上旬在蘇州開機,然而拍了一個半月之後,劇組突然傳出撤挨王靜瑩的消息。
這是怎麼個意思呢?
原來,誰也沒有料到,看似靈氣逼人的王靜瑩演起戲來卻冥頑不靈,照陳凱歌的話來説“她是一個經驗既不足,又有很多雜念的演員”,據説王靜瑩入戲既慢,還只關心鏡頭把自己拍得美不美,甚至連陳凱歌批評她,她還耍脾氣擺臭臉。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場很吃重的戲,直拍了兩個多小時,陳凱歌想盡辦法王靜瑩仍不能入戲,搞得陳導最後也毛躁起來:“我怎麼才能和你溝通?你告訴我,如果你認為很難和我溝通,你可以隨便請哪個人,通過他來傳達我的意思,請你講一個辦法出來!”
然而王靜瑩終究拿不出來一個“辦法”,只好黯然出局。
接下來,當今早已貴為天后當時卻還是北京歌廳一個無名歌手的周迅進入選角視線。徐楓慧眼識才,認為她是一方待琢璞玉,他日前程無可限量(徐楓真是眼毒!)可是周迅激動萬分前來蘇州試戲,鏡頭中不過一米六左右的她看上去實在沒有富家大小姐的氣場,即便穿上高達七公分的鞋,最終還是“撐”不起“如意”這個角色,徐楓只有忍痛放棄。
周迅外形氣質不合適,但畢竟有演藝靈氣,徐楓和陳凱歌都比較惜才,所以還是給她安排了一個歌廳舞女的角色,在電影中留下驚鴻一瞥的影像。
這下女主角又沒着落了,期間徐楓和陳凱歌考慮過很多人選,包括大名鼎鼎的張曼玉,連王祖賢也曾來試過戲,但最終因為“胖”被否決(其實後來接拍的鞏俐當時看起來更胖)。
其實,在周迅試戲之前,徐楓與陳凱歌曾考慮過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因出演瓊瑤劇《水雲間》廣為人知的陳紅,陳紅也極力爭取這個角色,並且試戲似乎還比較成功,因為後來陳凱歌評價説:我覺得陳紅有動力,一個演員最怕的是沒有動力,因為她有想演如意的強烈願望。有了這種願望,她會在一種比較好的條件下和我討論,我覺得她是有潛力的演員,我對她的印象是:她是一個挺簡單的女演員。
聽口氣似乎已取中陳紅,但沒想到卻又節外生枝。陳紅到《風月》劇組試戲後不久,製片人徐楓突然接到一封匿名來信,信中説陳紅為了拍《風月》,與陳凱歌“如何如何”,描述的情形有些不堪。
這封信令徐楓很是不爽,但她沒有聲張,把這件事壓了下來,所以劇組絕大部份工作人員都不知情。然而人多嘴雜,不知誰走漏了消息讓媒體得知,當時上海的《文化電影時報》對這件事還做了簡短報道,定名為“黑函事件”,不過還好沒有引發什麼大的反響。
兩個當事人對這件事如何看待?陳凱歌倒沒覺得對他有什麼傷害,相反,徐楓把信給他看過後他忍不住直笑,因為信中“舉報”説陳紅到攝製組後“二陳”如何如何,其實陳紅來劇組試戲整個過程徐楓都在場,即便她不在場,以徐楓對他的瞭解與多年的合作關係都不至於被謠言蠱惑。
他特別鄙視這種無恥做法,覺得如果真的光明正大完全可以實名舉報,面對面把話講清楚,而這樣的伎倆只能讓他“一笑了之”,沒有憤恨或不平,也不在意。
其實,除了這個“黑函事件”,導致陳紅最終無緣《風月》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陳紅的合約問題。因為當時她還有一部已經簽訂的電影合約《銀飾》,據陳凱歌的説法,那才是造成她不能扮演“如意”的主要原因。因為徐楓有自己的原則,不願陷入與其他影視公司的合同糾紛中去,尤其不願“奪人所愛”,給人一種大公司名製片以強凌弱的印象。
所以,綜合種種原因,陳紅最終無緣《風月》,據説當時她為此痛哭傷心到暈厥進了醫院。其實“如意”這個角色並不是那麼適合陳紅的,她要是知道若干年後她會和陳凱歌結為夫妻,自己也將轉型成為一名優秀製片人,婚姻美滿,生活幸福,妥妥的人生贏家,她還會如此傷心動情嗎?
最終,幾易女主角,反覆停拍,最後終於等到剛剛拍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鞏俐救場。鞏俐演技是沒有問題的,但她的面貌氣質偏西方化,身材也較為豐滿,最後呈現在影片中的形象並不是那麼貼近那個內心千迴百轉的民國富家小姐。
1996年,陳凱歌躊躇滿志地帶着團隊去戛納參加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後卻遭到威尼斯電影節主席蓬特卡羅的負面評論。
《風月》在香港上映時也遭遇票房滑鐵盧,差評一片,被形容是“金棕櫚得主患了頭腦發熱症,神思朦朧之際的作品”。
被寄予厚望的《風月》真的是先天不足而命途多舛。
我是仇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