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藝術家郭振清:《平原游擊隊》裏的李向陽,78歲去世,墓碑很特別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八卦

説起上世紀50年代的銀幕形象,有一個一定不能錯過。

那就是1955年在《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

隨着《平原游擊隊》的風靡全國,李向陽的扮演者也一炮而紅,全國人民都認識了這個濃眉大眼的小夥子。

這個小夥子就是郭振清。

在那個沒有特效的環境下,他憑着自己不服輸的精神和精湛的演技,塑造了這一經典形象。

他沒有經過專門的表演學習,他的成功都是靠苦練幹出來的,就像他説的:

我是在實踐中幹出來的,生活是我的基礎。

郭振清是天津人,出生於1927年。

郭振清幼年的時候,因為父親小生意做的不錯,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也算得上是無憂無慮。

但1937年,天津被日本人佔領,郭家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就舉家回到了老家避難。也是因此,郭振清也失去了繼續讀書的機會。

天津是曲藝之鄉,民間藝人非常多,曲藝表演更是豐富多樣。

郭振清回到家鄉之後,經常去看藝人表演,學會了很多技能,像數來寶啊,相聲啊,還學了武術和高蹺,當時他心裏就萌生了當藝人的想法。

1943年,郭振清迫於生計去當了電車的售票員,售票員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凌晨3點就要起牀,一工作就是12個小時。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樂趣,為了招攬生意,街邊的商鋪裏都會放很多當時的流行歌曲,每天在車上聽這些歌曲是讓郭振清最快樂的事情。

後來,郭振清還毛遂自薦參加了電車公司的京劇團,就這樣,日子雖然很艱難,生活也安定,但是郭振清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熱愛的文藝。

隨着天津的解放,郭振清的生活翻開了新的篇章。

1949年,郭振清被選上了電車公司的第一任工會委員,他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天都帶着大家進行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1949年底,他被選送到了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

可以説,這次學習是郭振清命運的轉折點,在學校學習畢業之後,他去報考了天津市總工會文工團,從此郭振清正式成為了一名演員。

兩年之後,郭振清服從組織調遣,從文工團去了新成立的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工作。

在劇院的郭振清經常會去體驗生活,體驗生活中,他認識了不少工人,還幫助運輸公司排練了話劇《搬運工人翻身記》,郭振清自己也在裏面扮演了角色。

這部話劇上演後,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因為反響很好,長春電影製片廠決定將這出話劇改編成電影並更名為《六號門》。

在話劇中扮演男二號,並且有着不俗表現的郭振清自然成了導演的首選。

導演呂班認為郭振清爽朗樸實又剛毅的形象和氣質特別符合角色要求,於是,郭振清就這樣參加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

這個角色扮演的非常成功,也讓很多人記住了初登大屏幕的郭振清。

《六號門》對郭振清來説,有着特別的意義。

因為在片中,他和一位叫李曉功的女演員相識了, 二人相識相知相愛,成為了夫妻。

李曉功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在郭振清的表演生涯中,李曉功的幫助功不可沒。

1955年長影籌拍《平原游擊隊》,導演武兆堤想起了郭振清,他認為郭振清的形象氣質以及人品都非常合適,便極力推薦了郭振清。

當郭振清看到劇本的時候,他想起了侵略者的暴行,想起了流離失所的鄉親們,當時郭振清就在心裏將李向陽與自己緊緊地聯繫起來了。

他大聲的説:“我郭振清就是李向陽!”

而導演蘇里看到郭振清這麼自豪又爽快的狀態,也是深受感染,他打了郭振清一拳,大笑着説“好小子,就是你啦!”

《平原游擊隊》的拍攝並不輕鬆,為了表現出李向陽的威武的英雄形象,郭振清需要學習很多技能。

郭振清當時的年紀與角色相近,但是他不會騎馬不會開槍。

為了演好角色,他先是和劇組一起去河北體驗生活,感受民風,又去了山東老區,通過學習和體會,讓自己更貼合人物。

因為李向陽的騎術高明,郭振清必須學會騎馬,可是高大的戰馬並不好駕馭,郭振清一開始總被戰馬甩下來,每天屁股都被摔得不敢碰。

但為了角色,郭振清咬着牙堅持,慢慢也戰馬有了感情。

在一次次跌倒爬起中,郭振清征服了戰馬,他終於可以在騎着戰馬,像李向陽一樣飛馳了。

在苦練騎馬的同時,郭振清也苦練射擊技術。

練到可以熟練地完成雙手持槍,在馬上輕鬆完成的射擊的鏡頭。

尤其是影片最後,當李向陽行雲流水一般上子彈,舉槍射擊,一舉打掉了松井手中日本軍刀的時候,真是一氣呵成,讓觀眾看得非常過癮。

郭振清既奔放又質樸,即熱烈又細膩的表演演活了李向陽。

電影上映後的的反響特別熱烈,郭振清也獲得了多個獎項,他也被人們稱呼為“李向陽”。

但是,這部電影對郭振清的意義還遠不止於此,因為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始終用“李向陽”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

那之後,郭振清又陸續參演了很多影片,比如《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

在拍攝過程中,郭振清始終堅持,無論角色大小,一定要認真對待的原則。

任何角色,哪怕只有幾句話不多的鏡頭,他也都認真研讀劇本,深入思考,把每個角色都演繹的活靈活現。

1957年,郭振清的兒子郭曉清出生了,因為父母的工作都很忙,於是郭曉清就被送回了天津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郭曉清回憶小時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剛正不阿的性格和父親心中的英雄情結。

郭振清曾經和兒子説過

我是從天津大雜院走上影壇的,我的根就紮在百姓中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

郭振清也是這樣做的,他平時和鄰居在衚衕口一起聊天的時候從來沒有架子,不説的話,根本看出來他就是個大明星,在單位就連燒鍋爐的師父也都和郭振清是很好的朋友。

1981年的時候,郭振清做出了一個決定,回到了天津,他為什要回天津呢?

郭振清説:“很早以前我就想,全國不少省市都拍攝了自己的影片,天津這個大城市卻是一片空白。我就自告奮勇地回來了”。

郭振清後來讓兒子改學電影攝像專業,也是為了報答人民的熱情,希望能繼續為大家奉獻更多好的作品。

兒子郭曉清在工作中,拍攝了多部電視專題片,獲得過天津電視台以及中央電視台的大獎,他一直記着郭振清的教誨,演戲如做人。

郭振清晚年的身體非常不好,但是在2003年的時候,《電影傳奇》欄目組想訪問郭振清,講述當年的電影故事。

作為兒子的郭曉清十分猶豫,他不知道患病多年的父親是否能接受採訪,因為患病的關係,郭振清的語言和思維表達都有一定的障礙。

但沒有想到的是,他回家與父親一商量,郭振清竟然滿口答應了,完全沒有推脱

於是就有了《電影傳奇》中關於《平原游擊隊》的講述。

郭振清在身體極度不適的情況下仍然心繫中國電影,這也是老一輩電影人對事業的熱愛和對理想執着的追求。

在生活上,郭振清和妻子李曉功感情非常好,雖然有時候難免磕磕碰碰,但一輩子兩人始終恩恩愛愛。

2005年8月24日,郭振清因病離世,享年78歲。

8年後,86歲的李曉功也因病逝世。

郭振清的墓碑很特別,上面有一個銅像。

銅像的造型是雙槍李向陽,這是郭老最經典的一個角色。

雖然這位老藝術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那種熱愛人民,對藝術執着的精神不會消失。

他在屏幕上塑造的經典形象,將一直在時光中閃着光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