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竇漪房陰差陽錯被錯分配竟意外當了皇后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八卦

  導讀:竇姬是漢文帝劉恆的老婆,劉恆在代國時她是王妃,劉恆當了皇帝,她超越王后當了皇后。因為生了劉啓,劉啓繼位皇帝后被封為太后。古代女子大多沒有名字,按照習慣,應該稱她為竇姬。不過,有人説她的名字叫竇漪,也有説是竇漪房,因其進入代國後成為代王劉恆的側室老婆,這時候起個名字也是有可能的。竇姬家庭出身非常貧寒,否則,她不會被選入宮中。像那些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女兒,也有可能被選進宮裏,但那些人大多是作為皇帝的老婆被選中的,竇姬則不同,她在宮裏僅僅是一個宮女,有一種説法是侍候呂后,總之是個幹活的。陰差陽錯,後來這個竇姬當了皇后,成了皇太后、太皇太后,大富大貴,漢景帝、漢武帝兩代帝王都受到了她的掣肘,竇家也一時顯耀無比。然而,誰又能夠想到,竇姬的顯貴,竟然是因為當初出宮時被錯分配呢?

  呂太后執政時期,她將一部分宮中女子遣送出宮,賞賜給各諸侯王,每人五人。竇姬的家是清河觀津(今河北清陽),希望到趙國去,這樣離家近一些,於是就對主管遣送的宦官説:“您一定把我安置在趙國行列的名冊裏。”趙國當時屬於比較富庶的地方,劉邦把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劉如意封為趙王,可見這是個好地方,況且這兒離家近,竇姬提出來這樣的要求很正常。這個竇姬家裏很窮,父親死了,弟弟也被人搶去賣了,大概拿不出錢來賄賂宦官,這個宦官就輕易把這件事情給忘了,胡亂安置她在代國行列名冊當中。名冊報上去以後,詔令認可,竇姬的命運也就這樣決定了。啓程的時候,竇姬知道自己要到代國去,很不情願,就哭鼻子抹眼淚,埋怨宦官,不想走,後來被強迫着押送上路才去了代國。代國屬於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還經常受到匈奴侵擾,竇姬的目的落空了。然而,就是這次錯分配,卻徹底改變了竇姬的命運,到了代地,代王劉恆唯獨寵幸這個竇姬,不久就生下了女兒劉嫖,後來在漢惠帝七年又生下了漢景帝劉啓。設想一下,如果按照竇姬自己的想法去了趙國,會是一個什麼狀況呢?

  漢惠帝元年(前194),呂后將劉邦封的趙王劉如意毒死後,改封淮陽王劉友為趙王。劉友的王后是呂氏女,劉友不喜歡她,而喜歡其他姬妾,這個女人很嫉妒,憤怒之下離開了家,來到呂后面前誹謗劉友,説劉友説過,“呂氏怎麼能夠封王?等太后死了,我一定收拾他們!”呂太后聽後大怒,立刻詔令劉友進京。惠帝七年正月(前181)劉友進京後,呂太后把他安置在官邸裏卻不接見,並派衞隊圍守着他,不給飯吃。趙王的手下有人偷偷地給劉友送飯,就被抓起來問罪。劉友飢餓難忍,做了一首歌,就這樣唱着歌被囚禁餓死,按照平民的身份安葬了。二月,呂后改封梁王劉恢為趙王。這個劉恢被改封為趙王,心裏並不高興,呂太后就把呂產的女兒嫁給他做王后。這個呂氏女隨從的官員都是呂家的人,專攬大權,暗中監視着趙王,劉恢像是被監視居住一樣不能隨意行動。劉恢有個寵愛的姬妾,王后派人用毒酒毒死了她。趙王傷心悲痛,做了一首歌讓樂工們唱,然後自殺身亡。劉恢自殺後,呂太后不但廢除了他的王號,還剝奪他的後代王位繼承權。

  如果竇姬真去了趙國,會是一個什麼結局?看了上述兩位趙王的悲慘命運,完全可以想象竇姬會是一個什麼樣子!除了這個竇姬,那些和她同樣分到各國的幾十個女子,誰又知道她們姓甚名誰?命運眷顧,竇姬成了代王妃子。命運還在繼續眷顧着她,代王后沒有生育。成了皇帝的劉恆在立皇后的時候,他的母親薄太后説話了:“皇帝的兒子都是同母所生,就立太子的母親為皇后吧!”代王后是薄氏,是薄太后孃家的侄女,竇姬能繞過薄氏成為皇后,不能不説是命運的又一次眷顧。太子是劉啓,當了皇帝后為漢景帝,竇皇后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竇太后。


  代王妃竇姬很受寵愛,當皇后的竇姬卻不太受漢文帝的寵愛,上面還有婆婆薄太后壓着,因而沒有多少故事。可是,當了太后的竇姬卻是尊貴無比,也有了不少故事。劉嫖是竇太后的長女,竇太后給了她特權,可以隨便出入宮中,不需要手諭詔令。這個劉嫖被稱之為竇太主,不能不讓人感覺她好像是竇太后的影子。這個劉嫖很不簡單,弟弟景帝的夫人美人想得到臨幸,首先要得到這個大姑子的推薦。這還不算,她竟然插手太子的廢立選拔。如果沒有竇太后的撐腰,她會這樣張狂嗎?梁孝王是竇太后的小兒子,更是得寵。他得到的賞賜多的難以計數,他王國倉庫裏的錢和珠寶玉器比京城裏還要多。這還不算,每次上朝,景帝都要派出使節到函谷關前迎接。到達京城,和皇帝同行同住,一次在京城常住半年之久。有一次,兄弟倆喝酒,景帝説:“等我去世以後就把皇位傳給你。”竇太后聽了很高興。她的親侄子竇嬰以不和規矩為由,及時糾正了景帝的這個失言,竇太后竟然找藉口免去了侄子的官職,取消了他出入宮廷的資格。為了這事,漢景帝到即位第四年上才立太子。

  漢文帝七年(前150),漢景帝廢了太子劉榮,改封為臨江王。中元二年(前148),劉榮被控犯了重罪,被傳到酷吏郅都的中尉府審查。劉榮想得到紙筆給皇帝寫封信説明情況,但郅都卻禁止獄吏給他。在平定“吳楚之亂”時有功,竇嬰被封為魏其侯,是他派人偷偷地給了劉榮紙筆。劉榮向皇上寫了謝罪的信,然後自殺了。竇太后聽説了這個消息,大怒,漢景帝只得免了郅都的官。漢景帝知道郅都是個幹事情的官員,沒有等到郅都回家,就派出使節讓郅都到雁門去當太守。雁門是防守匈奴的前線,自從郅都到了雁門,匈奴人竟不敢靠近。這事讓竇太后知道了,一定要景帝殺了郅都,景帝説:“郅都是忠臣。”竇太后怒不可遏,説:“臨江王難道不是忠臣嗎?”終於把郅都殺了。

  太子被廢,竇太后又想起了讓小兒子梁王劉武繼承帝位,在一次酒宴上對景帝説:“天子的車駕,可以傳給梁王。”景帝只得答應下來。酒宴過後,景帝徵求大臣們的意見,遭到了一致反對。梁王懷恨在心,竟然派人刺殺了十幾位反對他當太子的大臣。梁王犯的是死罪,證據確鑿,竇太后聽了就躺倒牀上不吃飯了。景帝為了不落個不孝之名,只得派人告訴她,殺人是梁王手下乾的,與梁王無關。竇太后聽了,立刻起牀進食。幸好這個梁王劉武死在景帝前面,否則,真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更荒唐的事情?

  景帝死後,竇皇后成了太皇太后。但是,竇氏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增大和眼睛失明而失去對權力的興趣,相反,她的權力慾望更強。竇氏喜好黃老學説,厭惡儒學,她的孫子漢武帝卻偏偏喜歡儒學,為此,兩人的矛盾日漸突出。爭鬥的結果,崇尚儒術的官員趙綰、王臧、竇嬰、田蚡等人先後被免職,趙綰因為説了句“不要再向東宮(竇氏居住地)奏報政事”的話而招來殺身之禍。漢武帝即位的前幾年基本沒有什麼作為,其根本原因,就是大權掌握在他的奶奶竇太皇太后手裏。假如他開始就要堅持他的“獨尊儒術”的主張,這個皇帝還真的難説能不能幹下去?!

  竇太后的干政雖然沒有呂太后那樣嚴重,卻也算不上安享尊榮一類。可是,竇太后的掌權干政,為什麼沒有像後世那樣形成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原因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大臣們相對還有較大的權力;呂后以後,人們還對外戚勢力保持着高度的警覺;竇氏家族的頂尖人物竇嬰並不為竇太后所待見,當竇嬰進入權力核心的時候,王氏勢力迅速崛起了。因為最終沒有形成對皇位的決定權,這也讓竇太后的所作所為最終沒有形成大的惡果,因而她本人也就沒有進入“惡後”的行列當中。被錯分配的竇漪房享受了一生的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