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破20億,賈玲不應該只是那個胖胖的女孩
今年除夕,難得跟家裏人一起看春晚,突然發現那些我們熟悉的面孔都沒了,董卿、趙本山、宋丹丹、馮鞏等人從台上的明星變成了看客。如今挑大樑的人物成為了一眾的中生代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那個胖胖的女孩賈玲。
對於不看綜藝的人來説,對於賈玲的印象就是那個胖胖的女孩。記得曾經看到賈玲出現在電視上,我總是會跟老婆討論,這個人怎麼火起來的?後來得到了一個答案:她以前很瘦,一直沒有火,後來胖了就火起來了。
對於非綜藝圈的人來説,賈玲就是一個沒有標籤的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標籤非常重要,它可以把一個人迅速信息化,然後被歸類,然後更快在腦海裏面被人搜索到,簡單來説就是一個明星的人設。過去對於我來説,賈玲的標籤就是胖。
2010年賈玲第一次登上春晚,那一天賈玲給父親打了電話:老賈,你女兒在電視上呢,快看看。那一次賈玲跟白凱南合作,一起出演一個相聲節目。這樣的節目在春晚註定無法成為經典。過去10年賈玲已經6次登上了春晚,儼然已經成為春晚語言類節目的頂樑柱了。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説,賈玲依然是那個胖胖的女孩。
大約就是一個用誇張動作跟語言,逗笑觀眾的角色。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是看着香港電影長大的,對於周星馳應該是最熟悉的。周星馳被譽為喜劇之王,而他在電影之外卻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周星馳逗笑了全世界,卻沒有人可以逗笑他。
有一個段子説:有一個病人去看心理醫生,説自己非常不開心。醫生説在廣場上有一個小丑,你去看他的表演,你一定會開心起來的。結果這個病人説我就是那個小丑。
事實上如果沒有《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很多人可能永遠不會了解賈玲,在很多人眼中,一定會認為賈玲是一個心寬體胖的人物而已,用着讓人略帶誇張的表演逗笑觀眾,甚至有人會認為賈玲是譁眾取寵。
今年的春節,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人沒有回家過年,加上一年的壓抑,整個電影市場爆發了,先是《唐人街探案3》票房破30億,陳思誠成為了第一個票房破百億的中國導演,隨後賈玲的《你好,李煥英》票房也突破了20億。不同於《唐人街探案3》的超級高排片,《你好,李煥英》靠着口碑一步一步逆襲了。
其實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我是不看好的。第一個賈玲是一個成功的小品演員,而且《你好,李煥英》這部小品據説也很成功,但是電影是一個複雜的工業產品,賈玲這樣的初出茅廬的導演很難取得高票房。
第二個過去很多跨界當導演的人都失敗了,從何炅到蘇有朋,再到郭小四等等,他們的電影都是乏善可陳,最終都是口碑大跌之作。
不過最終賈玲獲得了成功,賈玲的處女作成功收穫了20億的票房,而且按照走勢非常有可能突破30億。賈玲已經是中國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女導演了。在中國有着非常多優秀的女導演,比如説香港許鞍華。許鞍華的電影好,就是因為她總是可以用平凡人的角度去安靜的講述平凡人的故事,在電影裏面感動我們的就是娓娓道來的愛。
周星馳的電影之所以好,是因為他是在用無厘頭的喜劇方式去講述小人物的逆襲,從《少林足球》到《功夫》都是如此。雖然《降魔》跟《美人魚》都獲得了非常高的票房,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卻不是真正的周氏電影。
《你好,李煥英》從電影的角度來説不算完美,但是讓很多網友感動的地方就是賈玲對於母親的愛。李煥英其實是賈玲的母親,這是一部賈玲改編自己故事的電影。賈玲用穿越的方式來講述自己跟母親的故事。很多人説電影80%都是在笑,剩下20%則是在哭。
周星馳用無厘頭來演繹小人物逆襲,真正的核心價值是勵志,而賈玲用荒誕表演來詮釋母愛,或許賈玲可以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子。喜劇的內核永遠都不是喜劇,就好像悲劇也不是為了詮釋悽慘,而是告訴我們人類的生命力可以有多強。
從這部電影來看,賈玲確實非常用心去製造,從劇本到拍攝,都對得起票房,也非常適合春節這個時候觀看,所以電影獲得了成功。
許多人不知道,賈玲當年剛剛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她的母親就車禍去世了。姐夫給賈玲打電話,告訴她媽不行了,讓她趕回去見最後一面。一路上賈玲一直不明白,什麼是媽不行了,到了家裏她才直到媽媽沒了。
賈玲第一年在北京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結果沒有考上,她留在了北京打工,並且準備第二年的考試。第二年賈玲為了保險,於是就選擇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跟相聲。最後賈玲同時被兩個專業錄取,學校打電話到賈玲的家裏,聽電話的人是賈玲的母親。
母親把戲劇聽成了喜劇,於是就給賈玲選擇了相聲,結果賈玲就這樣成為了一個相聲演員。賈玲的人生轉折,在於她2005年拜入了馮鞏的門下,從此賈玲的演技開始突飛猛進,也獲得了更多的資源。
這個時代,迪麗熱巴、楊穎、楊冪這樣的大美女成功幾乎是順理成章的,而賈玲這樣的人,天生似乎就不配成功。過去估計很多人跟我一樣,認為賈玲出名是因為沒底線,沒有底線地惡搞,沒有底線把自己吃胖,在撲克網紅臉扎堆的時代,胖其實也是可以出名的。
不過從《你好,李煥英》之後,請不要叫她是胖胖的女孩,請叫她為賈導。從此提到賈導,我們不應該只想到賈樟柯,還應該想到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