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謝園去世,勾起太多喜劇往事
2020年8月18日,知名演員謝園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61週歲。
謝園1959年6月17日出生於北京,197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1年憑藉《新兵馬強》出道,之後他曾憑藉《棋王》、《上海一家人》、《天生膽小》等電影獲得金雞獎、金鷹獎、飛天獎、百花獎等諸多獎項。
得知謝園去世的消息後,張藝謀、陳凱歌、黃磊、劉曉慶、劉亦菲、王力宏等娛樂圈明星以及他帶過的眾多學生都發文悼念。
“喜劇三劍客”的成名得益於“市民喜劇”的興起
謝園演藝事業的高峯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曾出演的不少喜劇作品,為他獲得了不低的國民度。
在九十年代,他與葛優、梁天一起被稱為中國內地的“喜劇三劍客”,他們仨合作了不少喜劇作品。
“喜劇三劍客”的成名,還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市民喜劇”的勃興説起。
“喜劇三劍客”合照。圖片來自網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文藝創作也迎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繁榮。
陳佩斯的小品,是八十年代最鮮明的喜劇符號之一。1984年央視春晚,陳佩斯與朱時茂合作表演的《吃麪條》,不僅給全國觀眾帶去了笑聲,也讓小品自此成為春晚上最受歡迎的固定節目類型。
1984年央視春晚,陳佩斯與朱時茂合作表演的《吃麪條》。圖片來自網絡。
陳佩斯讓小人物、小市民成為了喜劇的主角,他的作品始終以平視的視角來表現小人物、小市民的悲喜與無奈。1990年,趙本山攜小品《相親》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從此開啓了趙本山的小品時代。
1993年,電視劇《我愛我家》橫空出世,這部由英達執導、梁左編劇,集合了宋丹丹、梁天、葛優等諸多喜劇明星的情景喜劇所獲得的成就,至今都未能被超越。
謝園也在其中飾演了“寶財哥”一角,雖然只是客串,但“寶財哥”也如後來因為惡搞表情包“葛優躺”而爆紅網絡的紀春生一樣,成為經典角色,傳播度甚廣。
《我愛我家》裏的“寶財哥”
九十年代,喜劇電影崛起。除了“喜劇三劍客”外,這一階段引人注目的喜劇樣式還有馮小剛的“馮氏喜劇”。連同《海馬歌舞廳》、《編輯部的故事》等影視作品,業內曾有人把這一時期的喜劇表現形式概括為“市民喜劇”。
所謂的“市民喜劇”,從表現的對象來説,主角當然是市民(幾乎都是北京市民),關注的也是市民生活。
從表現手法上來説,這一時期的喜劇創作“不以誇張的肢體動作或者滑稽的面部表情取勝,而是依靠精巧的情節安排或者內在的觀念衝突來製造笑點”。
八九十年代是現代與傳統、新與舊碰撞激烈的年代,“市民喜劇”敏鋭地把住了變化的脈搏;當時的城市老百姓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與思想困惑,都可以在喜劇影視作品中找到印證,這些作品以幽默消解轉型時代的迷惘和恐慌,並表達最基本的良善和道義立場。
進入新世紀後,除了葛優長期活躍在一線外,不僅僅是謝園,不少同期的喜劇演員也漸漸遠離觀眾的視線,比如梁天、陳佩斯、馬曉晴、馬羚等。
這一現象的背後,展現的自然是喜劇發展的正常更迭,但是,我們也可以不無遺憾地説,這也代表着“喜劇三劍客”所代表的“市民喜劇時代”已經巔峯不再,逐漸遠去。
謝園和梁天。圖片來自新京報新聞報道。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喜劇創作
進入新世紀,甯浩、徐崢從“喜劇三劍客”“馮氏喜劇”手中接過接力棒。
2006年,甯浩的《瘋狂的石頭》以小博大,開創了中國電影在21世紀的第一波喜劇創作熱。
▲《瘋狂的石頭》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甯浩喜劇與“市民喜劇”有傳承,也有發展。寧式喜劇在喜劇手法上使用了更多的黑色幽默和反諷的手法,它雖然也擁有鮮明的底層意識,但隱喻色彩更重。
可以説,自此喜劇進入了“炫技”階段,觀眾渴望笑聲甚於在喜劇中獲得認同。
徐崢則將“市民喜劇”推進為“中產喜劇”。
隨着中國經濟的騰飛,中產階層崛起並不斷長大,中產階層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越來越多的電影潛在地迎合銀幕外中產階層的情感需求。
徐崢的“囧三部曲”的主人公都是陷入困境的中產,電影的主題,也是通過一次旅途獲得自我安慰式的大徹大悟。
▲《泰囧》劇照
2015年,開心麻花的喜劇時代到來。
開心麻花的喜劇依然擁有鮮明的平民底色,但與“市民喜劇”的平實、踏實風格不同,開心麻花喜劇帶有強烈的“白日夢”色彩,小人物逆襲是其常用的喜劇套路。
開心麻花的崛起背後是“小鎮青年”的崛起。中國電影市場持續向三四線城市尤其是廣大縣級城市的滲透和下沉,讓小鎮青年成為舉足輕重的觀影主體,“討好他們”成為喜劇創作的一大主流。
▲《夏洛特煩惱》劇照
謝園演繹生涯的高低起伏背後,亦是中國喜劇表現形式的幾番更迭。我們很難説哪一階段的喜劇更高明,只能説,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喜劇創作,它們不是相互取代或不斷遞進的關係,而是像一座綿延的大山,有不同的波峯。
一切就如葛優所説的,“觀眾會永遠記住謝園對中國電影、電視劇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從某種意義上説,“市民喜劇”時代看似已經遠去,但其實它的內核從未被拋棄,而觀眾也會永遠感念那批電影人帶給我們的笑聲。
□從易(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賴揚敏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