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想説聲“愛過你”,好難
薛定諤的楊冪粉絲,是娛樂圈最難以解釋的問題之一。
她的口碑,自從紅起來之後就在崩壞和勉力維持之間反覆橫跳。
路人覺得沒什麼粉絲,但好像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又能“詐”出來很多。
前天熱搜又出現了祖傳的“活久見”系列。
劉詩詩探班楊冪,楊冪把劉詩詩送到車上,趴在車窗外跟她説話。
見慣了各種合體“撒糖”招數的烏蠅哥,吐槽這對姐妹花又來這套。
而看着楊冪的戲長大的95後女孩還是很有感觸的。
平時隱藏着(前)楊冪粉絲的身份,生怕被嘲“掉價”“沒眼光”。
一看到詩冪這往日重現的一幕,就按捺不住了。
烏蠅哥對這些粉絲的來路表示納悶。
聽得我心裏直咯噔。
作為曾經被楊冪迷得“七暈八素”的粉絲一名,沒想到時代的眼淚來得這麼快。
追過楊冪早期古偶劇的95後女孩,小時候心裏都住過一個楊冪。
覺得她直率、果敢、坦蕩不扭捏、腦子轉得快。
承載了小女孩心目中理想的大女孩形象。
長大了要成為(想象中的)她,是很多被楊冪支配童年的95後女孩的共同回憶。
十年前,她把我收割得服服帖帖。
是跟我“同病相憐”的95後女孩們躲不過去的“劫”。
十年過去,才察覺楊冪的“完美”形象不過是單向箭頭堆砌出來的。
少不了雪見、雪鳶、郭襄這些討喜角色的加持。
也離不開小女孩們藉由早期採訪發言,對她本人進行的漫天想象。
如今長大了回頭望望,小丑竟是我自己。
【1】
最近流行“釣系美人”這種説法。
勾人、有誘惑力成了新晉圈粉利器。
要我説,這都是楊冪玩剩的了。
她的“釣”,可比鑽研表情管理學的愛豆們野多了。
十年前,95後小女孩剛開始偷偷摸摸網上衝浪,就被精準擊中了。
《仙劍3》播出後,楊冪第一次亮相《快樂大本營》。
聊天環節主持人讓在場女藝人用一種花來形容自己。
楊冪來了個“野花”。
因為家花沒有野花香。
何老師解釋説,“野花”在室外經受風吹雨打,比温室裏的花堅韌。
楊冪不想沿着這台階走下來。
又表示了一下“家裏沒有外面的好”這層意思。
這段話要放在現在,妥妥的羣嘲案例。
低情商、低俗、價值傾向有問題,拎哪一個出來都是一場腥風血雨。
但那會還小的我可不這麼想。
滿腦子都是為“大膽説話”鼓掌。
青春期最不缺的就是深埋心底的秘密。
多的是自己都捋不清邏輯的小心思。
碰上這種帶着點惡趣味和男女關係的危險發言,立馬就被吸引了。
小女孩對成人世界的想象有了個可以描畫的輪廓。
説話不用那麼“正確”,不必時刻敏感。
還是這場快本,楊冪貢獻了她的第一個人設。
中戲校草誇自己學校,被楊冪一次又一次懟得熄火。
嘴皮子利落的白切黑形象,最招小姑娘喜歡。
對方會不會下不了台面、受到冒犯,不在考慮範圍內。
拿低情商當真性情、把不顧別人感受包裝成“real”都是後話了。
95後長大後面對的是一點就炸的網絡輿論環境。
身處其中,或多或少自願或被動地攝入各方互潑髒水的罵戰。
帶着立場下場,極其容易陷入情緒的撕扯中。
抽身離開不被粉絲的身份裹挾,可能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那會還是實績在手資源我有的大花們的天下。
“高逼格”的廝殺下壓根沒有低齡粉施展拳腳的地方。
好不容易蹦出來這樣一個有點好玩有點衝的潛力小花。
十幾歲的小女孩可算是找到根據地了。
正好趕上粉絲文化的熱潮,一頭就猛扎進去了。
2011年《宮》成了現象級爆款劇,楊冪大紅。
帶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在訪談裏大談潛規則。
訴説被投資人女朋友換角,這種事很常見自己都能應付過去。
收穫一水的“太敢説了吧”好評。
小女孩們眼中的娛樂圈是黑白分明的。
認知還處在“富商逼貌美女明星就範”的階段。
在她們看來,道出一些骯髒事,就等同於跟黑惡勢力劃分界限。
可能楊冪在説的時候,都沒抱着把自己塑造成這種形象的打算。
只是粉絲們年紀還小,不願也沒有能力把人性的複雜看透。
熱衷於把她送到手撕圈中內幕的酷颯定位上。
常有人説,時間會改變一個人、時間會看清一個人。
但很多時候,粉絲們只是一廂情願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罷了。
解釋權握在自己手裏,就不會那麼糾結了。
等到漸漸長大,二極管思維已經無法説服自己。
所謂的“黑惡勢力”,不過是你情我願的利益交換罷了。
出淤泥而不染的單方面幻想,長大後才發現純粹是自己戲多。
【2】
幾年之後,再看楊冪和秦奮、王思聰的合照。
面容姣好的少女冪,對着鏡頭託臉賣萌。
讓人覺得諷刺,又有點她原來也不過如此的失望。
並不是説楊冪與這些靠錢出名的“富二代”們存在不正當關係。
而是逐漸長大的小女孩們終於明白——
她再也不是撕扇子尋開心的晴雯了,又或者從來都不是。
學會看人臉色,戒掉情緒。
何嘗不是每個小女孩不得不和周圍握手言和的必修課。
當然可以把它看做長大的勳章。
但看着楊冪的戲長大的95後們,最希望的,是她能逃到規則之外,無需把這當成進階之路上的試金石。
説到楊冪主動擁抱資本場,繞不去的是三年對賭協議。
到了這種比較專業的領域,小粉絲們聽風就是雨是常規操作。
把數字擺出來,採用能渲染情緒但又不至於煽情的口吻。
就離讓小姑娘們感動又佩服不遠了。
身背3.1億盈利要求,15到17三年馬不停蹄拍了12部戲。
悶頭工作,對負面傳聞不回應不解。
最終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超額完成協議規定。
戲裏戲外都是大女主風範,爽劇變成現實。
自己當老闆,自己扛業績。
又一次嚴絲合縫地戳中95後們被困在校園裏的事業心。
當95後逐漸步入職場,才反應過來這裏面的偷換概念。
本職工作沒有出彩的地方。
就把焦點放在完成了對賭協議上。
把演員應有的專業水平弱化,強調商業女強人的“逆風翻盤”。
用後者的得勢去掩蓋甚至替換前者的平庸。
到了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的年紀,95後已經不想為這錯位的邏輯買單。
就比如我有一篇文沒有寫好,但是一直拿毫不相干的事跟老闆邀功。
我明明把辦公室的盆栽打理得長勢喜人。
你為什麼不誇我?
自欺欺人的泡沫不用戳就破了。
小粉絲們成長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楊冪的成長速度。
產生繼續向前跑不留戀過去的想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眼看着年紀到了,在偶像劇裏打轉不是長久之計,轉型要提上日程。
把“人民女演員”的目標宣言亮出來,想一掃三把金掃帚的陰霾。
楊冪轉身撲進了文藝片的懷抱,把希望寄託在《寶貝兒》上。
《親愛的》裏趙薇的成功,大概是被當做了可以復刻的最優解。
可惜已經把表演程式化了的楊冪,沒能貢獻什麼驚豔表現。
導演劉傑説她同一個鏡頭拍十條,十條都一樣。
95%的戲要靠補拍。
跟十年前李少紅的評價相比,楊冪的演技仍沒有什麼進步。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回了下血,一段原聲哭戲簡直要打出彪炳影史的派頭。
《扶搖》上線的時候,拿着只能唬小孩兒的炸裂式演技討巧。
不能説她不努力。
她的確在好好“演戲”。
但也就止步於此了。
年紀漸長對演技有更多期待的老粉們,一次次被消磨着耐心和熱情。
隨着95後那批初代粉絲們的年紀增長,觀影渠道越發豐富,口味也發生着變化。
一千個觀眾同一個大女主的古偶劇和披着職場皮的瑪麗蘇已經不能滿足95後的需求。
把視野轉向更多元更關切現實的題材水到渠成。
楊冪這批人的存在感就降低了。
仍時不時在熱搜上出現,但已經不會吹起心裏的波瀾。
軋戲、頻繁請假出席各種商業活動,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是楊冪的工作常態。
為了進行資本積累,不得不接下一些爛片。
為了公司的前途和長久發展,不得不賺點快錢不讓對賭計劃流產。
這般挽尊或是賣慘,放在十年前或許還奏效。
在象牙塔裏還沒捱過社會的重錘,跟資本家共情還有可能。
只要當了打工人,就不想給這種話術遞眼神甚至還有點想笑。
錢也賺了,臉也刷了,粉絲一茬接一茬沒斷過,還想收買觀眾的認可。
簽下對賭協議是演員自己的選擇。
除了不懂眾生皆苦的小孩們自顧自心疼,沒人有義務提供額外觀照。
累一點,壓力大一點,也沒有讓觀眾捂嘴的道理。
已經嚐到被社會敲打滋味的95後們,再去心疼楊冪,可就太同情心氾濫了。
【3】
大多數95後女生在青春期階段接觸到網絡。
海量的信息湧入,還沒有足夠的閲歷和能力進行獨自思考。
平平無奇的事情也能以一種高級姿態被擁戴。
聽起來難度很大,但其實特別好糊弄。
只要瞄準了小女孩對新時代女性的期待 ,就能把粉絲抓得牢牢的。
我曾經深陷楊冪的“企圖心”。
覺得她敢在鏡頭前展示慾望和野心,好酷。
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她的業務水平還停留在企圖的階段。
我終於知道了一個演員“不忘初心”是什麼意思。
就害怕退休的時候初心還是實現無望。
漂亮話用來裝點門面、騙騙小孩子還能勉強過關。
在二十多的成年人看來,這跟光説不練、練了也沒用沒什麼區別。
拋開女明星濾鏡,把楊冪的各種宣言放到普通人的角度。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吹牛皮説大話。
既像沉迷於畫永遠實現不了的大餅的領導。
又像看起來很用力但肚子裏一點貨都沒有的合作伙伴。
這樣的言論也要上趕着找亮點誇,不禁覺得當年的自己有些卑微。
人靠衣裝馬靠鞍,楊冪説出口的話也帶上了高級屬性。
稍微帶點態度或是觀點輸出的話,都能被誇“人間清醒”。
“你在看着太陽,所以你就不要管身後的那些影子”,聽起來像模像樣。
“他是你草船借來的箭,所以你應該感謝每一個想罵你的人”,還用上了歷史典故。
要還是十年前,我説不定會一筆一劃抄到本子上。
每天翻上個好幾遍,感慨自己粉上了一個有格調有思想的明星。
再給自己打個氣,追星讓我變得更好。
但是現在,我對這種雞湯早就免疫了。
跟楊冪學做人這門公開課,大概只能吸引小女生的注意。
大肆宣揚的那些出圈語錄,對步入人生新階段的95後來説,表演性質遠遠大於實質作用。
演員只是一個曝光度高、個人形象在工作中佔很大比重的職業而已。
沒有必要把一個明星當範本,人生各有不同。
就像楊冪結婚、生子,沒有遮遮掩掩。
會有人誇她灑脱果敢。
但到日常生活裏轉一轉,這只是絕大多數職業從業人員無需強調再正常不過的一點。
透過一層粉絲濾鏡看人,優點被無限發散般放大。
通透、豁達、拎得清、活得明白,楊冪簡直成了移動的褒義詞詞典。
願者上鈎的小女孩們,看到可誇的抓手就使勁發力。
給一張活動圖、一句採訪回答,就能翹起整個誇誇世界的版圖。
而當自己有了更多的生活經歷,就知道明星的言行舉止跟自己沒有什麼干係。
我對喜歡楊冪的小女孩們沒有任何惡意,也不討厭曾經把《宮》看了三遍的自己。
其實還有點羨慕她們。
因為她們對美好的事情還充滿着不受約束的想象。
有很多很多的愛,可以分給沒什麼交集、屏幕那頭的明星。
到了現在這個年紀,對一切的第一反應都是質疑。
更多地考量投入的情感、時間、精力成本和所能得到的反饋。
不是變得現實,而是用一種更現實的方式愛自己。
95後的女孩逐漸要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
楊冪能帶來的東西不夠用了,從她的興趣班結課畢業的人越來越多。
包括我在內。
她給我上了一堂很久很久的課。
沒有對錯,只是隔空相望的互相成長。
而00後的小姑娘,也會陸續從Angelababy、趙麗穎那裏畢業。
05後的小姑娘,幾年後大概也要在關曉彤、迪麗熱巴那裏結束進修。
一代一代的女明星和一代一代的小女孩們,相遇又分離。
和時間一起,在不停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