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一時的後宮劇,讓人意猶未盡,為何《羋月傳》風評一跌再跌
對於宮廷劇的追捧,每個人都非常喜歡,皇上與妃子的恩愛情仇。各大幕後的爭風吃醋,看的每個人意猶未盡,為何《羋月傳》的風評一跌再跌?
《延禧攻略》
佘詩曼在角色後期設定上非常霸氣啊,造型好看,眉眼都是戲,超有氣場很帶感!就是戲份太少了,嫺妃一出場就好像回到爾淳那時候。雖然女主吳謹言這個角色大開金手指,但是瓔珞這個角色有勇有謀,有智慧,挺帶感的。女主性格很喜歡,高能量,再者服飾妝容真實歷史還原,畫風也是古意盎然,一眼望去可以做屏保,相當美,像一幅水墨畫,還是工筆畫那種。
不得不佩服於正對古裝的色彩處理得很好。這次不再是腦殘劇。而是津津樂道的耳目一新的清裝傳奇。這種不費腦子、不磨嘰、技術含量低、報仇短平快的爽劇,真是工作之外、茶餘飯後解毒化瘀的良方,又不傷神又解恨。明知道是包裝精美,服飾養眼的“霸道總裁”舊戲碼,卻還是被“白月光”富察皇后、“大豬蹄子”皇帝、吃麪條的魏瓔珞、傅恆小天使圈了粉。
畫面精緻服裝配色也一改之前大紅大綠的配色風,而是較多的選用米白、淡黃、黛青色等比較護眼的配色,畫面真的不錯。劇情上也非常解氣,並不是那種女主傻白甜一句全靠主角光環的那種。而是女主一開始便是個性強勢,受不得半點委屈,並且智商絕對稱得起那麼高的心氣,也是這些年的宮鬥劇中比較不一樣的存在了吧。
《如懿傳》
但從氛圍的營造和場景的還原,感覺應該也會符合原著粉的期望。主要周迅的身上確實有一種迷人的吸引力,青櫻這個人物從一出場就揹負了太多的包袱,姑母陳沖反覆向她強調的家族榮光,皇帝霍建華對她的綿綿情意。這些本該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卻成為了她一生負重前行的枷鎖,而周迅的表演令你很快走進這個人物,並能夠為她的喜怒悲歡感同身受。
演員陣容大氣場景恢弘,台詞裏都是話裏有話,開始“末代皇妃”直接就鬥了一把,甄嬛秒青櫻,看上去的稀疏平常的日常,又不動聲色地埋下伏筆的小鬥了幾次,接着劇情已經不斷的開始撕扯了。隔壁的令妃傳更像推理系,宮鬥太弱,在《如懿傳》才能看見真正的宮鬥。最厲害的是不髒了自己的手而成功,在鐘鳴鳥叫的後宮生活裏,演繹宮鬥背後帝后離心的婚姻悲劇。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如懿知道自己時日不多,當皇帝最後一次來看她的時候,如懿説的四個字:“蘭因絮果”。我翻閲了一下資料,“蘭因絮果”出自清·龔自珍《醜奴兒令》:“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悽迷,掐也悽迷,夢向樓心燈火歸。”蘭因:比喻美好的結合。絮果:比喻離散的結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時美滿,最終離異。
《甄嬛傳》
無論是劇情,演技,道具,場景都處處見真章。已經看過小説了,但是還是忍不住一集一集地追,都是全新的感覺。關於演員的顏已經沒那麼重要了,因為裏面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近些年來少見知禮儀有邏輯的宮鬥劇,終於看不到娘娘宮女滿世界亂跑,王公大臣御花園亂逛,奸妃小人腦袋上刻字,聖母女主成日家學雷鋒了。
在這個雷劇氾濫的年代,甄嬛傳實在是不可多得,每一個角色都塑造得很立體,好想念華妃,好想念眉莊,甚至是安陵容也讓人恨得難以忘懷。後宮裏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或者毀滅之路。對曹貴人印象比較深刻,做了這麼多其實大部分都是為了孩子有個好的將來,而不得不去爭。
身世低微又不得寵的她運用了她的全部聰明智慧在後宮生存,可惜還是聰明過了頭,被太后和皇上滅口了,只能説可恨又可憐,如果曹貴人沒死的話可能會成為甄嬛很強勁的對手吧。在複雜多變,人人精明的後宮之中,女主甄嬛為何能得到寵愛,榮居高位霸氣逆襲。
《羋月傳》
主題很宏大,既有生離死別,又有國恨家仇,橫跨幾十年,捲入幾代人,時空渺茫,厚重滄桑。開門見山地點明瞭我們霸氣太后註定不凡的出身霸星啊。作為女主,她的竹籃子必定是不會漏水的國際高質量保障。人小鬼大的4歲羋月雖然看起來萌萌噠,但是講話十分犀利。這個心機girl竟然還懂得為自己的媽爭寵。
就這麼離開了楚國,大楚基本也就下線了。那個山河廣袤,以蠻夷之姿被賜姓一路發展到非秦帝則楚王,到被吞併之後仍然“楚雖三户,亡秦必楚”,出了屈原,出了項氏家族這樣的大國,就露了個後宮的臉就下線了,春申君就算是戰國四公子裏最low的。他也是位列四公子門客無數的,身上寄託着多少人的政治理想和目標。
一族當中的翹楚,出名到了可以被拉過來強行穿越的地步,然而他就只負責談戀愛、蘇、標準苦情男二還是男三。拿着古人開涮,用穿越的宋明貞操觀,還有現代的真愛無價去苛求宣太后,再利用宣太后因勢利導的豐富經歷博收視率。真的從內心深處瞧不上羋月這種經歷就請拍明清戲,穆斯林戲。何必抱着貞操褲,束胸帶,裹腳布追着給始皇帝祖奶奶她老人家穿?
從最初的萬眾矚目,到現在的諸多吐槽和質疑,本來大家都期待看到升級版的甄嬛傳,但最終等來的卻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贏了話題,輸了口碑。台詞成語頻頻穿越,服飾道具義烏質感,歷史人物生拉硬拽,甚至連後期配音都時時對不上口型,凡此種種,離“良心”二字實在相去甚遠,更遑論精品。
列舉了“國劇教父”鄭曉龍導演一系列優秀作品豐功偉績,最後告誡眾人評論要“慎重”。到這裏才忽然明白,在製片方早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資本收益遠遠高於投資的前提下,我們這些人究竟動了誰的奶酪?原來我們動了那頂高高的帽子,動了那塊金光閃閃可以圈錢無數的招牌,動了國人最看重的“權威”,而維護這塊招牌,保住高高在上的體面遠比反省自身,製作精品來的重要。
結語
製片方只看經濟利益,真正用心嚴謹的作品反而得不到應得收益。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當下,如果我們一味寬容爛劇,底線一退再退,那便也沒了底線,終有一日,只有爛劇可看。電視劇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歷史劇更是承載着一定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傳播功能,就算沒有情操,至少也要有點兒良心,稍稍多哪怕一點點歷史責任感,讓孩子們少受點荼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勤奮的娛樂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