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地電影的崛起
三十多年前,在港片的繁榮年代,內地電影市場一直比較平靜。雖説也產出過不少優秀的作品,但大都以文藝片為主,相較於香港繁榮的電影市場,內地的商業片環境可以説是十分的冷清。
彼時的內地電影市場,除開一些小眾的文藝片外,幾乎全靠着謝晉、吳貽弓、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作品產出,可以説在那個年代,這幫電影人幾乎是內地電影的頂樑柱。
不同於港片的是,這些內地導演的作品,很多都來自於文學作品,例如《霸王別姬》、《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包括後來的《1942》等作品。這也導致了這一代內地導演的明顯特徵,就是充滿着正派的時代感,以及較重的文藝氣息。這也是那時候商業片不發達的原因之一。
只有馮小剛是個例外。馮小剛活的通透,商業區賺錢,賺到錢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前些年的《1942》票房不好,馮小剛就炒冷飯拍了《私人訂製》補貼虧空,結果真的票房大賣。在這一批內地導演裏,馮小剛可以説是玩商業片最有把握的人。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香港影壇,也開始進入了新的時代。這也代表着,繁榮的港片即將迎來新的轉機。這個轉機,在十幾年後通常被人叫做“港片的沒落”。人挪死樹挪活,於是香港的電影人們也開始做探索新道路。不少導演、演員開始北上,到內地尋求發展,劉德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2004年,“小品導演馮小剛”的新賀歲片《天下無賊》上映了,也是劉德華到內地發展的第一部電影。
2004年,由馮小剛執導,劉德華、劉若英、王寶強、葛優等人主演的喜劇片《天下無賊》上映,在內地取得了1.2億票房,僅次於當年的《功夫》和《十面埋伏》。
《天下無賊》2004年12月9日上映,《功夫》12月23日上映,兩部影片也算是同台打擂了。當年馮小剛和劉德華在宣傳《天下無賊》的時候,劉德華對馮小剛説:不要失望,因為周星馳那麼多年,真的沒輸過,輸過他,也不會難看。後面華仔又開玩笑的説道:我壓力是怕贏,雖然沒有可能。
當年還在宣傳期,票房結果並未出來,馮小剛説:在那個結果出來之前,我們時刻保持那個夢,只要我們儘可能多做一些,那種贏得夢。劉德華接着説道:就好像《天下無賊》,我們保持那個夢。
時隔16年,我們再看《天下無賊》,真的是一部羣英薈萃的作品。劉德華、劉若英、葛優、範偉、李冰冰、馮遠征、林家棟、徐帆、張涵予……當年風華正茂的這些演員們,如今都已經成了影壇前輩。
但誰也沒有想到,因為《天下無賊》受益最大的演員,是當時22歲的王寶強。
那時候港片開始了下坡路,內地電影開始了上坡路,電影市場實際上處於相對的低谷期。那時候王寶強還是單純的“傻根”,還沒有遇到他人生的坎,劉德華也剛來內地。
二、馮氏喜劇
中國所有的喜劇片導演裏,風格最獨特的是周星馳,其次可能就是馮小剛了。
馮小剛早年的《甲方乙方》等作品,充滿了小品的段子氣息,電影結構並不嚴謹,所以當時也有不少人叫他“小品電影導演”。
在《天下無賊》裏,馮小剛展示出了自己的野心,電影結構完整,雖説前半部分的敍述節奏有些亂,但整體而言是一部很優秀的商業喜劇。這也是他想擺脱“小品”這兩個字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馮小剛在《天下無賊》裏,也試圖講述“人性”,在電影深度上進行了挖掘。
據説雖然是冬天的戲,但拍攝時間是在夏天,所以工作人員開拍前都要吃一些避暑的藥物,以此堅持拍攝出更好的畫面。可見馮小剛對《天下無賊》下的功夫之深,《天下無賊》也確實把馮小剛抬到了更高的位置。
電影從劉德華和劉若英飾演的盜賊夫妻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一個關於“賊”的故事。
王寶強飾演的“傻根”在西藏打工,賺到了六萬塊錢準備回老家蓋房子娶媳婦兒,臨走時工友勸他寄回去,傻根非要自己帶着錢上火車。於是就被劉德華飾演的王薄和葛優飾演的黎叔團伙盯上。
在火車上,兩夥盜賊你來我往,劉若英飾演的王麗因為懷了孩子,想收手向善,一路上護着傻根。幾番爭鬥後,王薄死在火車上,黎叔團伙被警察抓住,傻根對這些驚心動魄的交手卻依然渾然不知。
《天下無賊》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一是因為抓住了當時一些社會現象;二是在電影裏也進行了對人性的探討,所以有了一些很動人的地方。
第一個動人的點,是浪子回頭。
影片裏的王薄是個技藝高超的賊,和王麗組成夫妻搭檔,坑蒙拐騙無惡不作。電影開頭,兩人騙走了富豪的車,那時候王麗已經知道自己懷孕了,但沒有告訴王薄。她勸王薄收手,但王薄覺得無法理解,於是把王麗丟在路上,也讓王麗遇見了單純的傻根。
在西藏的時候,有一段王麗去廟裏拜佛的情節。王麗在聖地西藏的廟宇裏,為了肚子裏的孩子虔誠的懺悔,王薄卻趁機偷了一袋子香客的手機。
真正的轉變在火車上,王麗向王薄説出了自己懷孕的事情,王薄一時間無言以對。接着,他也放棄了騙傻根的錢,轉而幫傻根對付黎叔一夥人。
浪子回頭的故事有很多,《阿郎的故事》、《九龍冰室》都是經典的浪子回頭的故事,《天下無賊》裏的王薄跟“阿郎”和“九紋龍”一樣,因為孩子,所以選擇了浪子回頭。
賊也有對生命的敬畏和虔誠,這是一個很深的話題,電影沒做過於深刻的探討,但恰到好處。任何一個故事裏的角色有了兩面性,就有了人性,也是因此有了成為好作品的基礎,《天下無賊》做到了。
第二個觸動我的點,是傻根這個人物。
傻根是個善良單純的年輕人,在滿是賊的故事裏,除了最後出現的警察以外,傻根是唯一的主要正面角色。
而“天下無賊”這四個字,也正應該是以傻根的視角説出的。所以有人説,《天下無賊》看似講的是賊,其實主角是傻根。
在車站裏,傻根不信邪的大聲嚷嚷自己有六萬塊錢,導致被賊惦記上。在火車上也傻乎乎的,對一切事件渾然不知。被潑水,還有獻血後睡覺時發生的明爭暗鬥,自己的錢被掉包好幾次,都毫無察覺。
對於傻根而言,直到故事結束,他還是沒有碰到賊。也就是説,他一直相信的,那個美好的世界,在他心中依然存在着。
有人説這是一個烏托邦的童話故事。對於傻根而言,這個結局也的確是童話的結局。因為“天下”本可以“無賊”。
至於第三個感人的點,相信所有看過《天下無賊》的觀眾都能感受到,就是劉若英吃烤鴨的結尾。
影片的結尾,王薄在和黎叔的較量裏輸了,也失去了生命。傻根拿着自己的錢回老家蓋房子,也許還會對村裏人説外面沒有那麼亂。黎叔團伙被警察抓住伏法。只有王麗一個人,挺着大大的肚子,要和這個孩子一起面對未來的世界。
劉若英一邊吃烤鴨一邊流淚的結尾,相信許多人都深受感觸。賊沒有好下場,或許她能得到一個好的結局,也是因為肚子裏的孩子。劉若英這一段的表演也十分經典,悔恨,傷心,迷茫,表現的很好。
這樣的結尾給電影畫上了一個遺憾的句號,作為商業片,可以給觀眾以警示和感動,作為有野心的電影,也對小偷這個羣體進行了更深的人性挖掘。所以説《天下無賊》的結尾在整個華語電影範疇裏,都算是經典的結局。
天下本可以無賊,但天下永遠不可能無賊。複雜的人心永遠不能被善惡定義。
三,馮氏語錄
馮小剛電影的一大特色就是經典語錄,雖然近些年的作品都偏文藝,但以往這些電影都是金句頻出,放在現在,一定也是充滿熱度的那一類電影。
2014年,韓寒的處女作《後會無期》上映,一大堆經典的電影台詞在網絡上刷屏,就有人點評這種風格跟馮小剛的黑色幽默很像。
馮小剛本人也對此次回應説,韓寒的電影是韓式幽默。但韓式幽默的台詞比起功力深厚的馮小剛,依然是太年輕了。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
葛優和範偉的喜劇功底真的不是蓋的,但是也離不開台詞的優秀。這幾句話到今天都還有人掛在嘴邊。這也就是經典的魅力。
這樣的經典畢竟也過去十六年了。
時過經年,周星馳不再出現在銀幕上,馮小剛的馮氏喜劇也越來越少,開心麻花這樣年輕的喜劇電影團隊出現,還有像陳思誠、韓寒這樣獨具風格的導演出現,時代已經變了。
喜劇電影不同於其他沒落或者崛起的類型片,幾十年來一直穩步發展,但對於中國喜劇電影的評價一直很有爭議。有人覺得從前的喜劇電影更好看,有人覺得現在的喜劇電影更好看,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