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夫人和子女
沈月英是杜月笙的原配夫人,原江蘇吳縣(今蘇州)冶長涇河南張華村人,小名小妹,沒有生育,領養一個兒子,名杜維藩。雖是養子,但此子進門後,杜月笙事事順利,所以愛得勝過己出。沈母曾是黃金榮夫人的梳頭孃姨,後由黃家做媒,將她嫁給杜月笙。杜發跡後妻妾成羣,但對沈月英仍相當看重,出資在冶長涇造了一座石拱太平橋。沈母亡故後,杜月笙還為丈母孃修了一個大墳。
姚玉蘭,京劇老生筱蘭英與梆子青衣姚長海的長女,演員。姚玉蘭9歲在漢口坐科學藝,12歲就正式上台演出。14歲到煙台演出,其時妹妹玉英也學成出師,兩人同時演出《虹霓關》,一唱王伯當,一唱東方氏;到二本又互換角色,分別飾演丫鬟和東方氏。後來被杜月笙娶為四姨太,其妹妹和母親也被杜月笙收到房中,不久後妹妹病逝。
女兒杜美如,杜月笙與京劇名伶姚玉蘭所生的長女。她與父親相處的主要時光集中在抗戰期間及杜月笙1949年客居香港之後。如今,她長年隨夫婿蒯松茂旅居於約旦安曼,並在那裏開了第一家中式餐館“中華餐廳”,一開就是37年。
孟小冬生育有一女兒名字叫杜近芳,出生於1932年在北京,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她曾獲第六屆世界青年和平聯歡節金質獎章。京劇演員,工旦行,師承梅蘭芳,王瑤卿 。從1951年起成為國家演員,在中國文化部中國戲曲研究院的實驗京劇團工作。
杜月笙:夫人和子女
文|草莓很暖
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原名杜月生,後由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人(今上海浦東新區),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
1902年,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去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下面介紹一下他的夫人和子女情況。
原配:沈月英
沈月英
二太太:陳幗英
杜月笙的第二個妻子是上海舞女陳幗英,兩人因為一支舞蹈在夜總會相識,最終結婚相伴一生。陳幗英和杜月笙育有3個兒子。名字叫做杜維桓、杜維翰、杜維寧。
子女:
子女:
子女:
子女:
杜維垣,1946年在香港娶嚴智珠之女嚴仁昌。曾任上海嵩山區區長(原上海法租界,杜公館所在地),後在美國紐約任職聯合國總部。
杜維翰,抗戰期間就讀於黃埔軍校。1949年留在上海,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後,杜維翰通過時任上海常務副市長潘漢年,在上海報紙上刊登了訃告。1955年“潘楊事件”發生,受到衝擊。
杜維寧,與同母兄杜維垣同娶香港藍塘道嚴惠宇家的一對堂姊妹,終老上海。
三太太:孫佩豪
杜月笙的第三個太太是蘇州人,原名叫做孫佩豪。16歲的時候嫁給了杜月笙,兩人有2個兒子杜維屏和杜維新。
杜維屏
杜維屏,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的紡織工程系。妻子名字叫孫佩豪,蘇州人,筱桂蓀外甥女,十六歲嫁給杜,生育兩個兒子,即杜維屏、杜維親。
杜維新, 1947年與杜維屏兩兄弟一起在上海麗都花園舉行婚禮,妻子名浦達陶蘭,是杜維新在美國留學期間結識的美國女孩,當時上海報紙笑稱此為“中美聯姻,有天下一家之兆”。杜月笙去世後遷居美國從商。
四太太:姚玉蘭
孟小冬、姚玉蘭、章遏雲(從左到右)
孟小冬
孟小冬
姚玉蘭為杜月笙生養了二子和二女,杜維善、杜維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杜維善
杜美如
兒子杜維嵩,1965年,年僅29歲時早逝於台灣。
兒子杜維善,知名收藏家和古錢幣研究專家,榮獲上海市白玉蘭獎。杜維善1933年12月16日生於上海,是杜月笙最小的兒子,排行老七。隨母親移居到台灣,完成了中等教育後,又赴澳大利亞學習地質學。留學的第三年,杜維善開始勤工儉學,到銀礦當礦工,鑽過礦井,畫過圖紙。杜維善畢業後回到台灣,做起了石油公司的地質師,定居加拿大温哥華,也曾多次回國。
姚玉蘭(前)、杜美如、孟小冬、杜維善
杜維善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大批珍貴的“絲綢之路”古錢幣和中亞古錢幣之前,內地博物館在這個領域的收藏和研究幾乎是空白。榮獲上海市白玉蘭獎。自1991年起,杜維善已經先後7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古錢幣總計2128枚,並且承擔起為上海博物館培養專業人才的任務。作為顧問,他在上博的5樓還有一間辦公室。
女兒杜美霞,在上海嫁給金廷蓀之子金元吉,後遷居台灣。她雖是姚夫人所生,卻由孟夫人養大,因此與孟夫人更親近,孟夫人晚年生活悉由其照料。
五太太:孟小冬
孟小冬出生於1907年,北平宛平(今北京)人,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是京劇著名老生餘叔巖的弟子,餘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她的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1922年8月20日,孟小冬與師父仇月祥及胡琴聖手孫佐臣由上海同赴漢口演出,演出期間結識女老生姚玉蘭,義結金蘭。
杜月笙對孟小冬的情分也早在1925年就開始了。1929年他雖然娶了名鬚生姚玉蘭,但對孟小冬依舊念念不忘,希圖找機會接近她。1936年孟小冬應杜月笙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揭幕剪綵,其後在此演出20餘日。因為孟小冬是杜之四夫人姚玉蘭膩友,演出期間理所當然地住在姚玉蘭處--18層公寓(今錦江飯店)。這樣孟杜的接觸就頻繁起來了。
孟小冬、杜月笙
1945年,杜月笙移居香港。由於杜對孟念念不忘,自然對孟小冬的情況就分外留心。在日寇鐵蹄蹂躪下的北平,孟小冬憑着堅韌的意志,非凡的才氣和對藝術執著的追求,終於執餘派之牛耳。杜月笙對其欽佩愛慕之餘,尤憐惜其箇中的甘苦。因而1946年,已返回滬上的杜月笙,又讓總賬房黃國棟寫信給孟,催其南下。孟小冬由於想念膩友,也就不再推託。姚玉蘭的噓寒問暖,杜月笙不露聲色的敬重體恤,使她感到數年來未曾有的温暖,她那孤苦無依的心靈又找到了依託。孟小冬感於杜月笙數年來的情深意重,加上姚玉蘭的一再撮合,此次赴滬不久,終於以身相許,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隨杜一家遷居香港。
杜近芳
杜家只有杜美如和杜維善偶爾在公眾面前露面。不過,杜家後代的共同之處是都不走黑道,並且都受到良好教育,多數定居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