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逼”周星馳抵押豪宅的風從哪兒刮來?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八卦

繼創作能力被媒體唱衰之後,周星馳遭遇財務危機的字眼又不斷出現在報道中。

先是有媒體曝光,周星馳疑似急需資金週轉,將名下的山頂超級豪宅“天比高”抵押給銀行獲取貸款,代為簽署的人是周星馳的姐姐周文姬。而後,有關周星馳前女友于文鳳向其討債的新聞也被舊事重提。

兩個新聞,均與錢財有關,周星馳就此被貼上了“財務危機”的標籤。

截止目前,周星馳一方並未對此事做出回應。外界普遍猜測,周星馳此次抵押豪宅,或與其早年間簽下的對賭協議失敗有關,需要他自掏腰包補足盈利差額或回購股份。

説起來,這事兒與周星馳在電影和房產方面的投資佈局是分不開的。

電影開拓: 靠拍電影賣公司

2016年,由周星馳執導的電影《美人魚》上映,在同檔期的電影中一騎絕塵,一舉打破多項票房紀錄,最終累計票房33.86億元。

“我們都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不再是一句空談,在口碑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下,周星馳展示了他瘋狂的吸金能力。

這還只是表面上的風光。

作為《美人魚》的投資方之一,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美人魚》上映後迎來了股價上漲。

不過,由於《美人魚》背後的投資公司眾多,相對於這些公司而言,新文化的投資回報率就顯得沒那麼起眼了。

於是,新文化又把目光瞄準了周星馳百分百控股的公司:PDAL。

《美人魚》上映前,PDAL只是一家年淨利潤34.8萬元的公司,而電影上映後,該公司立馬在利潤上實現了突破,2016年1-9月淨利潤達到了6418.5萬元。與此同時,估值也水漲船高,達到了驚人的26億元人民幣。

新文化在2017年披露的交易公告中稱,旗下全資子公司新文化傳媒香港有限公司和Young&Young;擬共同投資周星馳持有的PDAL。投資完成後,新文化香港持有PDAL40%的股權,Young&Young;持有PDAL11%的股權,周星馳持有PDAL49%的股權。

除此之外,周星馳在公告中承諾,只要是由他擔任主創的影視作品,PDAL及其子公司享有不低於投資總額20%的優先投資權。

就這樣,新文化花費13.26億元人民幣實現了對PDAL的控股,並且與周星馳日後的作品實現了綁定。而相比於《美人魚》帶來的票房收益,周星馳的股票套現上所得才稱得上是盆滿缽滿。

當然,高回報的代價還有對賭協議:周星馳承諾PDAL在香港會計準則下,2016財年、2017財年、2018財年和2019財年實現的淨利潤目標分別不低於人民幣1.7億元、2.21億元、2.873億元和3.617億元,合計實現淨利潤人民幣不低於10.4億元。收購協議約定,實際淨利潤數不足承諾數的部分由周星馳進行現金補償或回購。

那麼周星馳究竟有沒有完成業績對賭呢?

今年5月20日,深交所向新文化下發問詢函,其中便要求其就PDAL是否實現2019年業績承諾,原股東是否需要進行業績賠償進行説明。

6月12日,新文化回應稱,PDAL財務核算的會計年度適用香港財政年度。也就是説,PDAL的業績承諾到期日為2020年3月31日。但受新冠疫情影響,目前相關審計工作尚未正式開始。

雖然對賭結果尚未有定論,但周星馳的票房號召力在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到了2019年,電影《新喜劇之王》僅取得了6.28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甚至不敵同檔期的動畫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

因此,無論是彌補對賭虧空還是籌拍新電影,周星馳吸金能力或多或少都受到一些影響,也難怪要動用他另一項賺錢的基本盤了。

房產增值: 買買買和賣賣賣

周星馳的另一大愛好是投資房地產。

近日,與周星馳合作多年的藝人黃一山在社交平台上發聲,回應有關周星馳的經濟傳聞。他認為周星馳的經濟狀況沒有問題,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並講述了一個關於周星馳的小故事。

“我記得拍《逃學威龍》的時候是1991年,那時候在街道拍戲,我在看劇本的時候,就看見星爺喜歡在房地產中介前面看。我就問星爺在看什麼?他説再看店面,看豪宅呀。我就明白了星爺的興趣。”

據公開信息統計,從1990年開始,周星馳便開始了購房之旅,且購房類型多為香港豪宅。

以此次抵押的“天比高”為例,2004年,周星馳與菱電集團聯手,以3.2億港幣的價格買下“天比高”山頂地皮,並向政府申請更改門牌號碼,在該地皮上建起了普樂道10、12號、16號及18號四幢獨立洋房。

其中,10號、16號和18號已經先後售出,共收穫14.5億港幣,自己保留了普樂道12號,傳言價值在11億港幣左右。

可以説,比起拍電影,周星馳投資房地產的能力也不遑多讓。因此,此次的房產抵押頂多是解決資金流動問題,還稱不上是“財務危機”。

不過,周星馳一手拍電影一手房地產的生意雖然做得風生水起,但也是一個消耗聲譽的過程。近幾年,周星馳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小高潮,除了2018年,幾乎每年都有新作上映,目前手中的《美人魚2》也已經拍攝完成。

影響也顯而易見,作品的口碑一部不如一部,票房也在持續走低。“江郎才盡”“炒冷飯”等質疑聲不絕於耳。他的經歷,實際上正是資本潮漲潮退過程中,影視圈部分演藝人員的縮影。

明星們通過成立公司,賣出股份變現,但同時承擔對賭壓力,為了完成業績,只能拼命上項目,要麼頻繁上綜藝、軋戲、摳圖出演等,都是以聲譽換生意。

如今看來,幾年前種下的惡果正一一顯現,“還債風”也隨着疫情對影視行業的破壞越吹越大,已經從人們不太熟悉的公司,向着觀眾熟知的明星刮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