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環境、生活環境的不同使得我們每個人都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我們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辨別能力和思維方式較為成熟,即使在平時的溝通中有一些不當言語,那造成的影響也是較小的。
而對於稚嫩的孩子來説,他們的心靈往往比較脆弱,對待父母的話語,他們往往有着不一樣的理解方式。家長們對待孩子都是真心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不注意自己的言辭,更是有一些家長會把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就可能讓孩子在無形中曲解父母的意思,甚至放大父母傳遞過來的負能量。
為了鼓勵孩子、懲戒孩子、鞭策孩子,家長往往會在溝通和教育中摻雜一些情緒化的言論。這些話語也許對家長來説不算這麼,甚至只是隨口説説而已。但是這些話語對孩子的殺傷力是巨大的,語言雖然不能直接傷害孩子的身體,但是這種軟暴力對孩子心靈的傷害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1.諷刺、挖苦類話語
當孩子出現問題、表現不好的時候,家長心裏肯定是着急並且難過的。而在內心深處,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更加優秀。在這個時候,部分家長就會通過挖苦和諷刺來刺激孩子,企圖讓孩子“知恥而後勇”。
“你太笨了”、“你怎麼這麼沒用”、“你這智商將來還想有出息?”諸如此類的話語也許只是家長“泄憤”的表現方式,或者説家長本身是希望孩子好的,但是無形之中卻向毒箭一樣摧毀着孩子的心靈。
2.忽視孩子自尊的話語
激勵孩子的最好辦法是什麼?並不是的表揚和誇獎,而是讓孩子有“主人翁”的感覺。很多孩子彷彿就是父母的附屬品,不僅在家裏什麼事都要聽父母的,甚至自己將來的每一個重要節點都已經由父母規劃好,這樣的孩子往往沒有獨立的人格,也很難變得獨立起來。
“你小孩子懂什麼”、“你這點事關我屁事”、“這點成就算什麼?”這樣的話語相信很多人都會説,也許在家長心中,庇護孩子、監督孩子是自己權利,所以可以完全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但是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在性格和人格上有缺失。孩子雖然看上去稚嫩、不懂事,但是內心也有着被尊重、被認可的需求。
聰明的家長知道傾聽孩子的心聲,或者放低姿態瞭解孩子的內心,即使想讓孩子聽從自己的意願,他們也會用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跟孩子交流。這樣孩子不僅能從心裏接受父母的意見,還會讓親子關係得到昇華。
3.逼迫孩子走向極端的話語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會開始形成自己的三觀和處事原則,而在容易叛逆的年齡段裏,他們更是會忽視家長的意見,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和溝通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的孩子個人意識很強,行為和思想容易偏激,在產生矛盾的時候,家長要防止矛盾激化。
跳橋兒童事件讓家長明白,在孩子非常興奮的時候刺激他們,甚至強迫他們走極端,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越多,他們承受的就越少,他們越願意證明自己。有些家長會以一些不愉快的話為口頭禪,即使有衝突,他們也經常談論。這種不經意的做法很可能傷害兒童,並進一步加劇兩代人之間的衝突。
結語:有些孩子調皮可愛,承受能力很強,甚至在生活中經常和父母調侃。但是有些孩子性格內向,自尊心特別強,家長對待這種孩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辭。有些自認為隨口説説的話語,其實對孩子來説是一種無形的暴力,家長必須引起重視。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