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去找你爸爸睡去!”8歲女孩非要跟爸爸睡,一句話反懟媽媽
都説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可見女兒們都和自己爸爸更親近一點,比和媽媽要親很多,導致有些媽媽有時候會吃女兒的醋,還會因為女兒和爸爸的關係太過親近而抱怨,從而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感情。
所以説父母和孩子之間就算在親,異性還是要學會避嫌的,這不僅僅是男女有別,也更是為了幫助孩子能夠獨立。但是孩子年紀還非常的小,讓他們獨立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就連自己單獨睡覺的事情,他們往往都很難做到。
018歲女孩非要和爸爸睡,一句話讓媽媽啞口無言,性別教育刻不容緩
前段時間我就看到這麼一個案例,一位寶媽彤彤(化名),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她的女兒和大多數女兒一樣,非常的喜歡粘着爸爸,每天晚上都要和爸爸睡在一起,一直到今年,彤彤的女兒都已經8歲了,還是不願意自己單獨睡覺,怎麼都不願意和爸爸分開睡。
一開始夫妻兩人都覺得孩子還小,沒什麼,但是慢慢的這麼多年過去了,孩子還是這樣,孩子的行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彤彤和老公的夫妻生活,彤彤堅決要讓孩子單獨睡,但是孩子總是抱着爸爸哭鬧,和爸爸撒嬌,彤彤的老公也是一個妥妥的“女兒奴”,看到女兒這樣自然也是不忍心的,於是就説算了算了,為此彤彤和老公意見不和,經常吵架,彤彤的老公還責怪彤彤太小心眼了,連女兒的醋都吃。
最後彤彤決定和女兒好好地談一談,因為孩子太過依賴爸爸,導致現在已經8歲了還什麼都不會做,完全不獨立,什麼事都要依靠爸爸才能完成。結果剛説讓女兒以後自己睡覺,女兒就立馬説道:“我就是想和爸爸在一起睡覺,你別想讓我和爸爸分開,你要是羨慕我,你就去找你爸爸睡覺去”,這句話讓彤彤又氣又想笑,後來還是勸説失敗了。
俗話説:“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做父母的就要注意避嫌了,即便你們是家人也要注意男女有別,所以不管是出於哪一方面,孩子都是要學會獨立睡覺的,不然這對孩子和家長都沒有好處,孩子還會因為過度依賴家長而變得非常的不獨立。
02孩子不能獨立睡覺的後果
1、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
孩子如果過於纏着夫妻某一方,一直不分牀睡,這樣就會導致夫妻常年沒有私人空間,這對夫妻關係來説是一種間接的傷害,長時間下去會影響夫妻雙方的感情,就像上面説到的彤彤和她老公,因為女兒晚上一直霸着彤彤的老公,導致彤彤和老公的私人生活受到了影響,最終影響到了兩個人的感情。
2、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發育
孩子小時候和父母一起睡,會讓他們有安全感,感覺到父母的温暖,但是過了三歲以後,孩子慢慢的就有了性別意識。在大一點,10左右就會有正常的生理反應了,再和父母同睡的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非常的不利,會讓孩子“性早熟”或者給孩子帶來錯誤的“性別觀念”。尤其是父女、母子之間,長時間同睡,會讓孩子不知道男女有別,將來遇到男生也不知道避諱,很有可能因為早戀而過早地發生一些這個年齡不該做的事情。
3、孩子的獨立能力會非常的差
長時間和父母睡在一起的孩子,會非常的依賴自己的父母,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覺得父母説的都是正確的,自己做什麼事的時候也會非常的想要父母陪在身邊,認為一定要有父母在才能把事情做好,這樣的孩子將來性格很難獨立堅強,遇事也會非常的膽小怕事。
所以,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和父母分開睡覺,尤其是女生,更要從小培養她們正確的性別意識,這樣才懂得和異性之間男女有別,知道和異性保持安全距離,確保自身的安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習慣獨立睡覺呢?
03想要讓孩子習慣獨立睡覺,家長最好這樣做
1、尋找孩子不願意獨立睡覺的原因
我們常説:“對症下藥”,就是説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地解決辦法,孩子不願意自己睡覺可能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我們不妨可以和孩子好好的談談,不要一上來就直接告訴孩子你要自己睡覺,這樣孩子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家長可以先問問孩子到底是為什麼不願意自己睡覺,是害怕還是什麼別的原因,然後再針對原因尋找合適的辦法幫助孩子獨立睡覺,這比直接強迫孩子自己睡覺要好得多。
2、睡前陪伴孩子
有些孩子不願意自己睡覺的原因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睡前是一個人,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就可以選擇在孩子睡覺前陪伴孩子,哄孩子睡着,讓孩子有一個過渡期,能慢慢適應自己睡覺。
我們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唱兒歌,來哄孩子入睡,並且和孩子約定好,第二天早上醒來就會看到爸爸或者媽媽,讓孩子放心,然後我們第二天一定要説到做到去叫孩子起牀,不然孩子醒來看不到爸爸媽媽,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不再相信父母,從而更加不願意自己在一個房間睡覺。
3、給孩子裝一盞夜燈
很多孩子不敢自己睡覺是因為膽小,不敢自己一個人在黑黑的空間裏,尤其是女孩子,膽子都是非常小的,總覺得燈一關黑黑的,周圍會有一些什麼可怕的“東西”來傷害自己。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的房間裝一盞夜燈,讓孩子的房間不那麼的黑,這樣孩子睡覺的時候也會更安心,然後慢慢的習慣自己一個人睡覺。
最後作為家長,我們養育孩子不光是要讓孩子吃飽穿暖,還要學會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