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暑過後,吃“度暑粥”,飲三伏茶,闖三關,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健康

“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

7月22日,是大暑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大暑過後,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大暑時節,陽氣最盛,是養生的最佳時期,可以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在民間,大暑時節,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吃仙草等習俗。

大暑時節,是趁暑化濕“解冬病””的好時節,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冬病夏治”。

大暑陽氣盛,體內陰濕亦外泄,極大利於祛除寒邪,減少秋冬易發病的發生。

大暑過後,吃“度暑粥”,飲三伏茶,闖三關,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大暑過後,吃“度暑粥”

大暑過後,天氣越來越炎熱,此時,可用“粥”來滋補身體。

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

在大暑節氣,吃“度暑粥”,可補氣清暑、健脾養胃,幫助安度盛夏。

用綠豆、百合煮粥,是大暑時節不錯的選擇。

綠豆,清熱解暑,潤喉止渴。百合,清心潤肺,安神去躁。

此外,用西瓜翠衣煮粥,亦可解暑除煩,避免中暑的發生。

西瓜翠衣,是削去瓜皮,餘下的介於瓤與皮之間的部分,營養價值高。

大暑過後,飲三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清涼祛暑。

大暑過後,是飲伏茶的好時節,尤其是下面這幾種。

1、下火茶

大暑過後,人易上火,出現口乾苦、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

此時,用清熱下火小植物,泡杯茶水,可幫助下火、消炎,是不錯的選擇。

蒲谷丁根茶,泡水代茶飲,可清熱解毒,下火消炎,預防改善暑天上火。

蒲谷丁,俗稱婆婆丁,在三伏天,十分常見,採挖一些,將其做成茶即可。

經常用其泡水,不僅可降肝火,改善口乾口苦,咽喉腫痛,還可清胃熱,改善消化不良,是三伏天下火不錯的茶飲選擇。

2、祛濕茶

大暑時節,解暑降温,健脾祛濕,此時,喝點草藥熱茶,最為合適。

紅蘇子葉茶,泡水代茶飲,解暑降温,發汗解表,健脾開胃,祛濕解乏。

紅蘇子葉,也是三伏天裏,比較常見的植物,其辛温,入肺、脾經,是三伏天裏,防暑降温,祛濕解乏,不錯的選擇。

3、疏肝茶

天氣炎熱,人們易動“肝火”,導致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急躁焦慮等。

此時,喝點疏肝理氣的茶水,有助於改善這些不適的情況,十分有必要。

刺玫菊茶,泡水代茶飲,疏肝解鬱,理氣化瘀,改善不良情緒,舒肝膽之鬱氣,健脾降火。

因此,在三伏天,多用刺玫菊泡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大暑過後,闖三關,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關:“暑濕熱”關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大暑陽氣最盛,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此時,暑濕熱最重。

一旦不注意,暑濕之氣就會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損害健康。

因此,大暑過後,要注意解暑祛濕,對抗暑邪之氣,以免侵入身體。

對策:

1、喝三豆湯

用綠豆、赤小豆、黑豆,一起煮湯。

綠豆、赤小豆清熱解暑、利濕,黑豆健脾補腎。

三豆一同煮湯食用,解暑、清熱、祛濕,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2、熱水泡腳

堅持熱水泡腳,有助於祛濕,對健康好處多。

雙腳有許多穴位,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循環,幫助排出體內濕寒。

所以,堅持每天用熱水泡腳,水温以38~43度為宜,水量摸過腳踝。

每次泡腳,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不要泡太長時間。

3、按揉穴位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是人體的排濕大穴。

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濕,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驅除體內的脾濕。

稍微用些力點按此穴,再開始揉按,按摩5-10分鐘左右。

第二關:睡眠關

大暑過後,夜間温度也較高,很多人容易失眠,影響睡眠。

中醫認為,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因此,大暑時節,每天睡好覺,是健康養生的首要。

對策:

1、增加午睡

午休的時候,小睡15-20分鐘的午覺,不但可補足睡眠,還有助於心臟健康。

研究表明,睡一份午覺,能夠改善冠脈血供,增強體力、消除疲勞,還可以大大減少心臟的發病機會。

2、睡前少玩手機

很多人,睡不着覺,會選擇玩手機。

然而,睡前玩手機,也容易導致失眠,影響睡眠質量。

所以,睡前不要玩手機,可以泡泡腳、揉揉腹,有助於促進睡眠。

3、做個柔軟操

睡前做伸展、柔軟操,放鬆一整天的緊張情緒 ,也能讓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幫助入睡喔。

不要要注意,千萬別做過於激烈的運動,反而會促使脈搏跳動次數增加,讓交感神經過度旺盛,就更沒辦法好睡了。

第三關:養陽關

大暑陽氣最盛,此時,養護好陽氣,十分重要。

一旦,體內陽氣不足,生有陰寒性疾病,在冬季容易發病或加重。

並且,體內陽氣不足,不能將陰濕祛除,若感陰寒之邪,會造成慢性疾病。

因此,大暑時節,一定要守護好身體的陽氣。

對策:

1、不貪涼

炎熱的天氣裏,一定不要貪涼。

貪涼是最損害陽氣的行為,如喝冷飲,洗冷水澡等。

要謹記,夏天要適當順應天時“熱着過”,不可一味的貪涼。

2、曬太陽

適當的曬太陽,是補陽氣的方法。

曬太陽,最合適的位置是督脈,督脈是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

所以,在太陽不是十分強烈的時候,曬曬後背,有助於身體養護陽氣。

3、按揉神闕

神闕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經常按揉神闕,益氣補陽,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

順時針方向,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方向,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

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