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世,我們不能保證自己不生病,一旦生病,便要花費許多金錢和精力,最恐怖的莫過於住進ICU病房——堪稱“世界上最貴的酒店”。
阿強(化名)就是一位在ICU度過了危險時期的一名患者,因為事故,他被送進醫院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心臟、臟器衰竭,據説就算所有的治療手段都用上,救活的概率也不超過10%。但是最終,阿強一家花費了將近300萬元,在ICU中治療了兩個月,成功存活了下來,堪稱生命的奇蹟。
2個月,300萬元,相當於每天住着5萬元的醫院,平均每分鐘的呼吸就要“燒”掉2毛錢。
有人説,掙的錢夠不夠用,住一次ICU就知道。問題在於,ICU中的那麼多錢,都“燒”到哪裏去了?
進ICU病房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昏迷狀態,因此對其生命體徵的監測是非常重要的,而生命體徵的監測又要靠高端儀器來實現。ICU中硬件設施多為進口,這些儀器能為重症患者提供生命支撐,延長生存期。
比如呼吸機,維持正常的呼吸;監護儀,隨時觀察病情變化等;這些儀器有的按小時計費,有的按日計費。而這部分費用在普通病房也不會存在。平時還要注意無菌、空氣和温度調節、轉運方便、供氧等很多方面考慮。
人員配置成本高
ICU中會專門配置醫護人員,進行全方位服務。他們會為患者提供特級護理,包括全程照顧患者,24小時監測、每天定時牀上擦浴、口腔護理、翻身拍背、餵食、清潔大便等等,加上24小時不斷,耗費資金、工作強度、需要人員往往大於普通病房。而且ICU的醫護人員短缺,值班強度大,每個護士掌管一個病人,隨時核對記錄各種參數,而醫生則要同時管理幾名患者,及時處理各種緊急情況,有的時候還要進行搶救。
檢查項目繁多
重症病人病情變化迅速,為確保階段治療,往往需要進行反覆性多次檢查,才能及時瞭解其最新狀態。像患者的血常規的生化指標,一般患者都要每天查一次。有時根據患者的病情,一次要查很多指標,甚至可能連續查幾天。有的檢查需要大量耗費一次性器材,由於材料成本高,所以收費高。
重症病人藥物使用頻繁,病情愈發嚴重,更要採用效果好、藥效強,最新上市的進口藥物。入住ICU的病人,均為急危重病人,每天都在生死間徘徊,一般藥物已對病人不起作用,為了能夠抓住活着的機會,使用的藥物也會涉及高價的“特效藥”,此時所用升級版藥物,常常成本較高。加上醫保報銷限制。
有數據表明:患者在ICU內一天費用大概為兩千到兩萬之間,大多數花費在六千到一萬之間。這個數字對於普通工薪家庭的人來説,他們一個月的工資是不足以支付一天的治療費用。再加上病情複雜或者惡化的情況,那麼每天的花銷可能會到達兩萬。
那外國的lCU,一天要多少錢呢?根據圖表顯示,在過去的幾年中,ICU設備的全球市場迅速發展,北美地區位居第一,我國在相比之下並不靠前。2019年全球ICU設備市場總值達到了335億元,預計2026年可以增長到485億元。隨着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重症監護病房的價格將呈下降趨勢。
如果家人住進了ICU,便會面臨生死兩難的抉擇:繼續治療還是放棄治療?這是擺在子女面前的一道坎。
繼續治療,將要承擔鉅額的費用以及不能成功救治的風險;而放棄治療,就要背上“不孝”的罵名。
眉山市杭州路上發生了一起嚴重車禍,50多歲的朱素芬在事故中發生意外,在當地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可是,朱素芬的兒子竟然選擇把朱素芬的呼吸管拔掉。
據醫護人員介紹,之前家屬就有過放棄的念頭,但遲遲不肯簽字。朱素芬的兒子坦言,自己確實是沒有辦法了,醫院説了幾次希望不大,又不斷催我們交錢,家裏的債務還沒還清,實在沒有更多的錢了……
不久後,朱素芬醫治無效離世。當今社會中,有很多人是無奈的。無法承擔高額的治療費用。有了大病。就意味着全家要陷入貧困的境地。
但是,“孝不孝”則是一個更偏向於人情的問題。
放棄治療也要看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有的親人由於已經是高齡患病,身體已經很虛弱,無法承受治療需要的各種辦法,因為這種治療的結果很可能僅僅是延緩生命,增加痛苦。
其次,醫院體制改革私有化,每個科室獨立核算,有盈利才能得到足額工資,由此產生先付款後治療,為防止有部分人支付不起高額醫療費,會出現託欠現象。
放棄治療也能夠理解,因為兒女的積蓄已經耗盡,再也無力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不得不放棄治療。所以,並不能一定説放棄治療就是不孝,孝敬父母,盡心盡力,無愧於良心就好。
醫院裏離死亡最近的地方大概就是ICU了,醫護人員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患者保駕護航,家人也會竭盡全力去付出一切留住生命。
如今我國醫保政策年年都存在新規劃,相信不久將來,ICU價格也能被老百姓所接受,更為完善的提供便利。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健康,加強鍛鍊,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愛護自己,愛惜自己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