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暈車”的寶寶有苦難言,十一出行別忽略娃的感受,家長來學習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健康

過節放假出門玩耍對大部分人來説是件開心的事,但對暈車的人來説是件煩惱事,不僅成年人有這種感受,寶寶也是如此。

大人暈車了能説出來,但寶寶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更不懂暈車到底是怎麼回事。往往等到噁心,嘔吐嚴重時家長才發現他不舒服。可每當這時一系列措施去解決,孩子暈車問題沒有效果反而更嚴重了。

當孩子暈車時家長常見做法就是讓他向窗外的遠處看,這種效果往往沒有作用。即使向遠處看,景色和物體移動也是加速度在眼前閃過的,讓寶寶看着更頭暈。

暈車是成年人也有的問題,但大部分孩子暈車,到了一定年齡後都會漸漸消失,屬於孩子發育的一個階段性特徵。

孩子2歲左右開始到12歲左右,由於接觸的環境越來越多,年齡也更適合在外面遊玩。

而這是他的前庭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當身體連續移動,和看到的物品移動產生矛盾,繼而就會產生暈車的情況

寶寶不會表達,家長該如何判斷出他有暈車或不舒服呢?當寶寶已經嘔吐時説明他已經暈車很久了,況且不是所有寶寶都會吐出來,以下這幾種情況,也是寶寶暈車的表現。

小嬰兒上車就睡,下車就醒,並不是汽車有什麼魔力,這是他們暈車的表現之一。這種暈車反應算是比較輕鬆的,孩子睡醒已經到達目的地,家長過程中也不會特別擔心。

等到孩子大一些,2歲左右開始對旅途更好奇,睜開眼睛到處看,暈車的表現也會有所變化。

當家長髮現孩子從上車時的興奮狀態,開始變得無精打采、不愛説話,一方面是他有些累了再者説明他已經有些不舒服。

而經歷過這個初始階段,孩子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哭鬧,無理取鬧家長耍脾氣,等到孩子開始變得煩躁,臉色蒼白,並隱隱有噁心的表現説明暈車已經很嚴重了。

此時家長千萬不要引導孩子繼續在向車窗外看,更不要拿手機或平板等電子產品給孩子看,要麼閉着眼睛休息、要麼向車的正前方看。

可能就家長要問了,總不能因為孩子暈車,就不帶他出門吧?若想緩解孩子暈車的情況,可以做好以下幾個準備。

▼ 出發遊玩的前一晚,就要做好一系列準備

想要保證孩子第二天狀態好,前一晚一定要有充足、良好的睡眠,身體有較佳的狀態暈車反應就不會那麼明顯。

▼ 上車之後別一直問孩子難不難受

有些家長擔心自己沒發現孩子身體不舒服,到車之後一直反覆主動詢問孩子是否暈車了、惡不噁心,難不難受等問題,無形中加重孩子暈車表現。

暈車存在一些心理因素,當孩子暈車的感受並不明顯,家長的詢問反而給了孩子心理暗示,從而產生一系列的身體反應。

所以家長只需要用眼睛觀察,而不需要過多詢問,或許孩子因為好奇心,就淡忘了暈車這件事。

▼ 坐車前儘量不喝酸奶等奶類,別吃太飽

無論是大人孩子想暈車不嚴重,在上車之前儘量不喝酸奶或牛奶之類的奶製品,可以降低過程中腸胃的不適感。尤其是小嬰兒在坐車至少30分鐘,這一小時內不要喝奶。

嬰兒胃的角度與成年人不同,剛喝過奶再加上路途上的顛簸和搖晃,很容易引起嘔吐。

另外上車之前別給孩子吃太飽,吃飽後胃部是不舒適的,經過消化之後一些食材還會膨脹,再加上打嗝時一些味道,非常容易引起暈車嘔吐。

避開高峯時段或避開擁擠路段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時而暈車,時而不暈車,這和司機的車技也有一定的關係。當車子開得不穩,反覆停下、啓動容易造成孩子暈車。出行儘量避開高峯時期,或走一些比較通暢的路段,讓開車的過程順暢些。

暈車算不上什麼大事,但會耽誤孩子出行的體驗,還會耽誤孩子上幼兒園或上學後坐校車。

家長在平時可以帶孩子玩滑梯,或在商場中坐小火車、在遊樂園中玩旋轉木馬等,通過移動的體驗來促進孩子前庭系統發育,適應這種移動帶來的感受。

十一假期雖長,但帶着孩子還是不宜去太遠和人太多的地方,無論是在車上還是下車後,家長都要關心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