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它們有一個更加準確的名字——“超加工食品”。
雖然這個東西聽起來很陌生,但其實你可能天天都在吃。看一下超市貨架,幾乎全是它們!
超加工食物,是指工業化生產,並且添加了至少5種以上添加劑的食物,通常就是糖、穩定劑、保鮮劑、防腐劑、色素等。它們通常都是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食品。典型代表有:各種含糖飲料、麪包蛋糕、薯片、糖果、漢堡等。
常吃垃圾食品,改變你的DNA染色體,讓你老得更快!2020年9月,在歐洲和國際肥胖會議上,公佈的一項研究表明,食用大量工業加工的垃圾食品(超加工食品)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與衰老有關的染色體變化。①
來自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説,與很少吃超加工食品的人相比,每天吃三份及以上的人,會使其DNA端粒長度縮短一倍。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已知端粒縮短是細胞水平上生物衰老的標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不健康飲食是促使細胞加速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幾乎每個人體細胞都有23對染色體,包含着我們的遺傳密碼。端粒不攜帶遺傳信息,但對保持染色體的穩定性和完整性至關重要,進而對我們體內所有細胞運轉所依賴的DNA也至關重要。
在大多數體細胞中,端粒的長度是有限的。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端粒也會自然縮短,因為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損失一些。當端粒達到臨界長度後,基因表達就會受到影響而引起表達改變,進而導致細胞衰老死亡。
因此,端粒縮短一直被認為是生物年齡的標誌,也被很多科學家們稱為“生命時鐘”。
導致心血管疾病2021年3月,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上的一項研究最新分析發現,經常吃“超加工食品”,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每天吃得越多越危險。
此次研究人員分析了3003名無心血管疾病的中年人(平均53.5歲)。平均隨訪18年,共發生心血管事件648例。②
研究發現,每天增加一份超加工食品,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7%。心血管事件定義為冠心病死亡、心梗和腦中風。還增加了9%的心血管病死亡。在多因素調整後,吃較多超加工食品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依舊更高。
之前有研究發現,吃超加工食品與超重/肥胖、高血壓、代謝綜合徵和2型糖尿病有關。總的來説,5.8%的人患有糖尿病,19%的人患有高血壓。吃較多超加工食品者這些疾病的患病率更高。
讓你越吃越胖2020年表在《國際肥胖雜誌》上的研究顯示,2016年全世界有超過19億的成年人超重,其中超過6.5億人達到了肥胖的標準。全球食品體系的變化,尤其是超加工食品的出現,在為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悄然增加了體重過重的發生和流行風險。宅家必備的披薩和方便麪就是典型的超加工食品。③
而一項發表在《國際肥胖雜誌》上的系統綜述與薈萃分析指出,超加工食品和額外的體重增加有關,超重和肥胖的風險則水漲船高。
增加糖尿病、癌症風險不健康的飲食是非傳染性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為代表的疾病共同導致了全球近70%的死亡。除了肥胖之外,這些疾病同樣值得人們關注。最近發表在Nutrients(營養)和Nutrition Journal(營養學雜誌)上的兩項綜述探討了超加工食品和健康之間的關係。④
2020年5月,來自澳大利亞迪肯大學 (Deakin University)運動與營養科學系的研究人員分析了43項研究,其中有37項研究至少指出一項與超加工食品有關的不良的健康後果,而超加工食品對身體有益的證據卻是一個都沒有。在成年人中,超加工食品和超重、肥胖、心血管代謝風險、癌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腸易激綜合徵、抑鬱症、身體虛弱以及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超加工食品則與心血管代謝風險和哮喘風險增加有關。
一定要學會辨別超加工食品!想要遠離超加工食品,首先得明白什麼是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是NOVA食品分類系統中的一個類別,該系統得到了包括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在內的全球衞生機構的認可,並且被全球許多研究人員使用。
NOVA分類系統
該系統根據加工程度將食物分為四組:
1. 未加工及加工程度最低的食品:食物最接近食物本來的“面目”,例如水果,蔬菜,堅果,肉類,雞蛋和牛奶。最低程度加工食品包括烘乾,巴氏殺菌,蒸煮或冷卻。
2. 經過加工的烹飪原料:經過加工的烹飪原料,例如油,黃油,糖和鹽。經過加工後,這些材料可用於烹飪類別1裏的食物,但並不直接單獨使用。
3. 加工食品:食物自己在家往往還能做得出來,例如果脯和醃菜,魚罐頭,奶酪和新鮮的麪包。這些食品通常由兩至三種食材製成。
4. 超加工食品:食物大多隻能靠買買買才能吃到了。此類食品要經過繁多的加工過程,其中大部分工序無法在家中進行,如氫化,擠制加工,倒模定型和為了方便油炸而進行的預先處理工序。超加工食品中幾乎找不到完整的類別1裏的食物。但是加工此類食品的工業配方中通常含有五種或五種以上的成分,為的是模仿第一組食品的口感。成分包括非糖甜味劑,水解蛋白,氫化油和乳化劑等。
參考資料:
①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short telomeres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of the Seguimiento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UN) Project
https://academic.oup.com/ajcn/article-abstract/111/6/1259/5824715
②Filippa Juul, et al.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 JACC, 2021, 77(12): 1520-1531.
③UItra-processed food and the risk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20,10.1038/s41366-020-00650-z
④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Health Outcomes: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2020, 12(7), 1955; https://doi.org/10.3390/nu12071955
本文編輯:魯洋 審稿主任:楊小明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