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經的三個反叛期,聰明的家長要這樣應對~
蘭蘭最近對孩子的教育感到尤為的發愁。“孩子本來挺可愛的,可是近來越來越不聽話了。”蘭蘭對着朋友吐槽孩子的種種不是,不明白乖巧的孩子怎麼就變得這麼倔強了。一天,孩子看到媽媽在洗衣服,於是湊到一旁想要觀看。蘭蘭擔心孩子弄髒衣服,於是對孩子説“不要過來,一會兒弄濕了衣服可別怪我打你。”孩子本來只是想看看,沒想到聽到媽媽的“不”字後,直接行動起來。
只見孩子飛快地把小手伸進了水盆裏,整個袖子全都被泡沫水浸透了。蘭蘭見狀生氣極了,揚起手來要打孩子,沒想到孩子居然沒有收斂,還趁機把蘭蘭洗好的衣服踢翻,蘭蘭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恨不得狠狠地踢孩子幾腳。
一、孩子不喜歡聽“不”的原因是什麼?
此前有新聞爆出。某市一名男生用父母給自己新買的上網課用的手機打遊戲,被父母發現後沒收了手機。該男生對此很是不滿叫囂着“既然給我買了,為什麼不讓我用!”男生的父母也很生氣“既然是我們買的就有權利不讓你用!”男生聽後情緒激動,奪門而出後離家出走。所幸男生最後被民警找到,沒有意外發生。
1.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在孩子3歲以後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不管是生活中的小事,還是大問題上的選擇,孩子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自身喜好,於是孩子渴望自己有想法表達的機會。即便缺少社會經驗的他們常常做出錯誤的選擇,但是此時父母的拒絕卻會讓他們很逆反。
2.孩子希望自己被尊重
孩子的成長中,自尊心需求較為強烈,孩子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擁有和父母平等相處的權利。當父母向孩子説“不”的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和父母是不平等的,自己是不被尊重的。
3.孩子不喜歡父母的掌控
當父母説“不”時,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所施加的掌控。孩子的心思敏感,父母的控制讓孩子覺得很沮喪。孩子被否定、被拒絕,這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掌控是一種自己想要逃離的壓制。
當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的想法相左時,父母們需要做的不是強硬地對孩子説“不”,靈活地應對會更加容易獲得孩子的接納。
二、父母怎麼才能讓孩子聽話呢?
胡可帶娃確實很有一套,培養出了暖男安吉、呆萌可愛的小魚兒。家有兩個男孩這對父母的教育引導可謂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一次,安吉和小魚兒發生了爭吵,安吉不滿小魚兒和自己搶奪媽媽。這時候胡可發現了,但是她沒有教訓安吉説不可以欺負弟弟。而是很温柔地蹲下來抱抱安吉,告訴他説,“弟弟和媽媽一樣都是會愛你的人,你和弟弟在媽媽眼裏都是很特別的。”顯然媽媽的話起了作用,安吉對待小魚兒的態度越來越暖。
1.採用孩子願意接納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
父母通過對孩子的瞭解和觀察更加能夠找到與孩子恰當的溝通方式。當孩子喜歡更加柔和的方式並且“吃軟不吃硬”時,父母的強勢對待顯然就是不恰當的了。找到孩子願意接受的方法進行疏導會更加有成效。
2.少説不,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做
當父母拒絕孩子或者不允許孩子這麼做時,父母有必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有必要告訴孩子自己希望孩子怎麼做。這種教育引導方式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是最為恰當的。
3.允許孩子適當犯錯,不過分上綱上線
父母允許孩子適當的犯錯,並且對孩子的某些行為有適當的容忍,這是孩子成長中父母有必要學會的“妥協”。過分地上綱上線,緊緊抓着孩子的錯誤不放,把大道理掛在嘴邊或者是信手拈來,這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較為不利的。當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時,更加能夠聽得進去父母的教育。
吳建莉説,父母的三分壞脾氣會給孩子帶來7分的傷害,所以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有必要更理智更冷靜一些。
當孩子做得不好時,父母完全不必強勢地對孩子説“不”,採用柔和的方式也同樣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父母教育中除了堅持外,還應該有智慧。大家對於父母喜歡説不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