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被定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黴毒素,在哪些食物中含量高?瞭解下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健康

WHO在很早之前就列舉超出120種的一級致癌物,其中酒精、尼古丁、黃麴黴素、苯並芘、亞硝酸鹽等都在列,如果長期接觸這樣的物質,是容易增加癌症出現的可能性,尤其是黃麴黴素,其毒性比古代的砒霜要強的多,攝入1微克就可以達到增加癌症風險的效果,20微克就可以達到致死的效果。因此今天就和大家談一下黃麴黴素這類致癌物可能存在於哪些食物中,平時注意遠離,可以減少癌症的發生風險。 節儉是美德,弄不好也是“致病”原因 現在的經濟條件不斷的變好,不管是食物種類還是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有這樣的一羣人,長期習慣了節儉的生活,經常喜歡購買一些打折的水果或者是蔬菜,常常一買就是好多,而這些食物有的在購買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一些黴變,有些長時間沒吃完也會出現黴變,而這些黴變的部位就存在黃麴黴素,即使你把這些黴變的部位挖去,其中含有的致癌物質也非常多,為了自己的健康,這些黴變的食物還是不要吃為好。

肉眼看不到的並不代表就沒有危害 食用油是我們每天都需要用的調味品,它不僅可以提升飯菜的香味,也能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但是生活中很少有人去關注這些食用油的保質期,只要是沒有吃完,就會一直吃,開封的食用油如果長時間沒有吃完或者是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都是容易發黴的,雖然説這種發黴的情況是肉眼不容易察覺的,但是並不代表不存在黃麴黴素。 有些人喜歡吃一些農村的自榨油,認為這樣更加的安全、健康,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榨油食物存在發黴的跡象或者是榨油機沒有得到及時的清洗,都是有可能造成自榨油中存在致癌物,經常吃這樣的食用油,也是容易增加癌症的出現風險。

零食入嘴之前最好是“扒皮脱骨”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喜歡吃一些零食,尤其是一些瓜子、核桃、開心果等堅果類的食物,不僅口感酥脆,還能補充身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和不飽和脂肪酸,更好地維護身體健康。一些人在這些食物就會直接放在嘴巴里磕,等到發現嘴巴內出現怪味或者是吃起來比較苦的時候,黃麴黴素已經進入到身體內了,這樣的習慣也是容易增加癌症的出現風險,需要多加註意。在吃這些帶殼類的零食時,需要先脱殼看一下是否存在黴變,這樣吃才能更好地減少致癌物質的攝入。

木耳泡發時間過長,不是增加口感,而是增加致癌物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吃木耳,而大部分的木耳是乾燥過的,因此在烹飪之前需要先用水泡發一下,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口感,也能達到一定的清潔作用。而有些人不知道,長時間泡發的木耳是容易出現黴菌的,而這些黴菌其實就是黃麴黴素的一種,在長時間泡發的過程中容易增加這些細菌的含量,嚴重的可能達到致病含量,也是需要多注意的。 除了這些食物中可能存在黃麴黴素,一些生活用品上也是可能它的“隱藏地”,廚房中常見,每天接觸水分和空氣,也是比較容易發黴變質的,如果沒有做好定期的清理和暴曬,其中可能含有不少黃麴黴素,而日常的食物和這些廚房用具不斷的接觸,也是容易增加體內致癌物質的含量,需要多加註意。

總而言之,一些發黴的食物中存在黃麴黴素的含量是不低的,就算是你把發黴、變質的部位挖去,致癌物質的含量也是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如果真的想要控制和降低癌症出現的風險,除了這些發黴的食物需要多注意之外,油炸、煙燻、醃製類食物都是需要多進行控制,做到全方面減少致癌物質的數量,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充足的營養,更有利於減少癌症的風險,獲得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