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常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二十年後會存在差距,就差在這點上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健康

8、90年代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是家裏的掌中寶。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一出生就集萬千寵愛於一生。一邊是外公外婆的關愛,一邊是爺爺奶奶的照顧,從小到大根本就沒有受過委屈。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雖然看似像温順的小綿羊,堅定又純良。一旦遇到挫折,就會變得脆弱不堪,心理承受能力非常低,一件小事都能把他們打擊得體無完膚。

其實從現在90後的就業情況就可以看出,他們一承受不住就會逃避。有一則很有趣的新聞,話題是不要隨意罵年輕人,因為你一罵他們,他們很有可能會辭職。如果非要罵,就罵那些有車貸、房貸的80後,他們離不開工作。

為什麼年輕人一被罵就會離職,完全是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關,雖然罵人確實是不提倡的行為,但領導生氣,他不罵幾句,怎麼發泄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可年輕人不理解啊,他們只覺得自己受委屈了,從來沒有人會對他們大聲責罵,都是哄着求着讓他們開心。工作後受到這樣的待遇讓他們覺得落差太大,於是選擇了像鴕鳥一樣逃避,只希望永遠待在舒適區才好。

那些經常捱打的孩子和從未捱過打的孩子,二十年後長大,在心理方面是存在差距的,那麼究竟表現在哪一方面呢?

是否捱過打,決定了孩子承受能力的強弱

從他們的成長軌跡可以看出來,一味的呵護並不是培養孩子最好的方法,在適當的時候,棍棒教育或許能鍛鍊一個人的承受能力,讓他們不至於連偶爾的挫折也承受不了。那些從小捱打的孩子是不是比不捱打的孩子承受能力強呢?

沒捱過打的孩子

從來沒有體會過棍棒滋味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小時候,小明雖然不是個壞孩子,但絕對稱得上是調皮的孩子。不過他一點也不擔心被懲罰,因為只要他一犯錯,就跑去找奶奶求助。奶奶一袒護,就算是爸爸媽媽也沒辦法拿他怎樣。相反奶奶還會拿好吃好喝的哄着他,小明別提多滋潤了。

不過沒有奶奶庇護的小明,可不會再受到別人的寵愛了。上課遞小紙條被老師發現,立馬會被要求去教室外罰站;拿錯了女同桌的橡皮,會受女同桌白眼幾分鐘;上課答不出問題,會被老師輕視。小明的自尊心無時無刻不再受打擊,他覺得除了奶奶外,世界上再也沒有好人,天底下沒有比他可憐的人了。

從上面看,小明自認為的委屈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麼,只不過他在家裏沒有受過這種待遇,接二連三的被無視,玻璃心自然承受不了。久而久之,他有可能覺得學校環境不適合他,進而產生逃離的想法,但這些只不過是他單方面的委屈而已。

捱過打的孩子

如今能體會到棍棒教育的孩子可以説是稀有動物了,當然暴力打擊除外。其實棍棒教育可以説是磨礪自尊心的過程,受過棍棒教育的孩子不會覺得自己嬌弱,不可冒犯。反而因為被教訓,他們內心會變得粗糙。

這樣的內心在經歷磨礪的時候,會更加坦然,不過這也可能根據人的性格而異。最重要的是,父母打的時候要掌握度,不要為了發泄情緒而打孩子,而是應該抱着給他個教訓,讓他對錯誤留下記憶的想法而打。

用棍棒教育,怎麼掌握好度呢?

棍棒教育,説到底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什麼時候會需要打孩子呢?比如説和其他小孩打架,或者是私自拿父母東西而沒跟父母説的時候。其實這非常考驗父母的情商能力,因為一旦沒做好,還可能給孩子留下陰影。

為了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用“打”來阻止孩子是最有效的方法。打的時候要讓孩子能承受得住,打得過猛那就已經上升到人身傷害的層面了。所以特殊事件採取特殊手段,既不盲目維護孩子,也不盲目斥責孩子,這樣才能更好的鍛鍊孩子,讓他成長為一個不卑不亢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