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家長圈流傳着這樣一句話
“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不能説是貼切,應該説是非常形象了。
為什麼反差會這麼大?
大概是因為在每對父母的心中,對子女的期望都是空前的。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的期望值開始下降,網上出現的這樣的一張圖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家長的這個心路歷程
其實“沒有期望就不會失望”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你要家長自己躺平,什麼都不管,大家又不甘心,該怎麼做才能稱得上是“科學輔導”?心態該如何調整?
在輔導孩子作業前,先去醫院做個體檢
這不是在開玩笑。
家長都應該很清楚地知曉自己的身體狀況,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看吧,在輔導孩子作業前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做一個全面的評估是有多麼地重要。
新聞中這位46歲的媽媽也算得上是“大齡”父母了,隨着二胎及三胎政策的開放,會有越來越多的大齡父母加入到輔導孩子作業的大軍中來。
要知道,隨着年齡的增大,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
如果家長心情本來就很糟糕,比如今天工作不順利,或者有應酬喝了酒,這個時候如果再去輔導孩子作業,那就更加容易會“上頭”
,這也會加大心腦血管疾病意外風險,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今天放棄輔導。
這也算是
“規避風險”
了。
所以,如果家長們身體有這方面的問題,在輔導孩子之前就得多關注自己的身體情況,提前做心理暗示: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生氣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
降低一點要求,心態就會好得多
在輔導孩子做作業前,需要對孩子的能力水平有一個大致且客觀的認知。
雖然絕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天資聰慧,但事實上
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是這樣的天賦型選手,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認知水平都有一個具體到抽象、基礎到深入的過程。
之前,有報道稱一位博士爸爸逼7歲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學習高等數學,這完全就是一種迷惑行為,也沒有辦法去理解。
小學是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崩潰的重災區。
為什麼不是初中或高中?因為家長輔導小學的情況是最多的,這也大概是因為成年人的學業水平倒退只能輔導小學生了吧?
當自己的孩子拿着不會做的數學或是語文作業請教家長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在心裏咆哮“
這都不會?!
”
但其實三年級以上的數學和語文作業對孩子而言,都已經存在一定的難度,
家長最好是能對自家孩子的特點多瞭解,幫助他們做針對性的訓練,
這樣他們的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也才能減少你氣急攻心的概率。
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很重要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在幹什麼?
是陪在身旁看自己的書,還是忍不住在刷手機玩?
言傳身教不是説説而已,有句話叫做“打鐵還需自身硬”,你自己都是吊兒郎當的一副做派,又怎麼給孩子樹立榜樣,你説的話還能有幾分“威信”?
如果不在乎培養孩子的習慣,只會“打罵教育”,輔導作業情緒就失控,長此以往,
孩子不僅會害怕向你提問,也會喪失對學習的熱情,可能就會讓孩子早早變成對作業對學習無動於衷的“鹹魚”。
也有的家長會説“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她)的將來父母也沒法管。
他們的將來父母是沒法管,但是父母卻是可以管教和培養孩子改變他們的未來。要知道畢竟你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一家人
。
適當的時候尋求場外援助
如果輔導的時候自我感覺情緒即將失控,或者覺得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不要憋着這口氣一定要把這個問題給孩子整明白。
家長畢竟不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講解題目的時候難免缺乏方法。
如果孩子就是聽不懂,也不要爆發情緒,放過自己吧!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尋求場外援助——讓伴侶上“戰場”。這樣輪流輔導孩子作業,減輕全由一個人扛的負擔。
特別提醒,再崩潰也不能危害公共安全
去年10月,江蘇一位爸爸躺在馬路中間求民警拘留,因為他女兒算出來“800減700等於900”。
這樣的行為不僅讓家長自己處於危險中,還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涉嫌違法。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你們即使輔導失敗,也還是應該言語文明、行為友善,該吃吃,該喝喝,啥事別往心裏去啊。
你們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崩潰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