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艾滋病日遇上新冠大流行
11月30日,尼泊爾加德滿都,志願者們在地上畫出紅絲帶,並點亮周圍的蠟燭。
11月30日,尼泊爾加德滿都,為紀念世界艾滋病日,尼泊爾人道救援組織Maiti nipal創始人發表演講。
11月30日,印度布里,印度藝術家蘇達爾山·帕特耐克在孟加拉灣海灘上創作“紅絲帶”沙雕,迎接世界艾滋病日。
11月30日,河北石家莊新樂市實驗小學,學生們展示自己製作的紅絲帶。
▋綜合編譯 胡文利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時至今日,艾滋病仍然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重大衞生挑戰之一。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艾滋病日陷入了另一場大流行病——新冠肺炎的陰影中。
總部位於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WEF)稱,過去40年裏,大約有3270萬人死於艾滋病。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不到一年,就有14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自上世紀90年代艾滋病開始全球流行後,全世界第一次面臨如此嚴重的公共衞生危機。無論是艾滋病還是新冠肺炎,都對人類健康和繁榮造成重大威脅,而追蹤、研究、治療和預防這些傳染病,需要各國和社會各界的合作與奉獻。
與新冠病毒相比,人類與艾滋病鬥爭的歷史漫長得多,取得的成就也更多。自2010年以來,隨着艾滋病在中低收入地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數減少了39%。在獲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方面取得的進展讓艾滋病患者活得更長、更健康,並能防止艾滋病毒進一步傳播。隨着治療藥物的價格降低,越來越多人開始接受藥物治療。拿南非來説,2002年,當地每位病人每天最基礎的ART藥物需花費250蘭特(約合人民幣107元),如今,同樣的藥物只需花費幾蘭特。
在20世紀80年代,被診斷出感染艾滋病毒就等於“被判了死刑”。現在,艾滋病越來越像一種慢性病,許多患者存活的時間遠遠超出預期。傑哈德是德國科隆第一批被檢測出攜帶艾滋病毒的患者之一。“一開始我拒絕接受診斷結果”,他對“德國之聲”電台網站回憶道,“我懇求醫生不要把結果告訴我,但他們還是説了。”
時至今日,傑哈德已與艾滋病毒一起生活了30多年。和其他許多退休者一樣,他和伴侶住在鄉下,每天遛狗散步,不時做些義工。這種田園生活對68歲的他而言再理想不過。
抗擊艾滋病毒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全球合作。在這一前提下,治療藥物得以開發,並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測試。全球合作還意味着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藥物質量的標準化。雖然人類與艾滋病的鬥爭還談不上最終勝利,但已曙光在望。WEF指出,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爭中,這些經驗值得借鑑。因此,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把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定為“全球團結,共同擔當”。
無論艾滋病還是新冠肺炎,都不是全球流行病的終點。科學家預測,由於全球化趨勢、氣候變化及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未來還會出現更多前所未有的流行病。WEF認為,能否成功應對這些流行病,取決於各國是否能共同承擔責任。艾滋病毒在全球傳播,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無差別對待任何人”。任何傳染病都沒有邊界,每個人都有被感染或受影響的可能。戰勝新冠肺炎病毒需要全球持續的共同努力,因為“在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