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倒刺一直撕一直長,到底孩子缺了哪種維生素?
怎麼判斷進入秋天了呢?
天涼了,風大了,
手上的倒刺出現了……
相信很多人和小編的反應一樣,對倒刺如鯁在喉,下意識的就要去把它撕掉。
孩子們也是,看到手上長倒刺,也忍不住地會用手撕、用牙咬。
但是想輕鬆的弄下來哪有那麼容易,一個不留神就會撕成了這樣▼
每每這個時候,都會想起長輩們的諄諄教誨:
“讓你多吃蔬菜,就是不聽,缺維生素了吧!”
好吧,那為啥老是在秋天才開始缺維生素?
還有,到底缺了哪種維生素才會出現倒刺啊……
倒刺,在醫學術語上稱之為
“逆剝”
,指的是
指甲周圍表皮逆向剝脱
。主要表現為指甲周圍的表皮開裂,呈三角形的形狀脱開。它
屬於一種皮膚或者説表皮不健康的表現
。
坊間相傳,當人體缺少某種維生素時,手指上的倒刺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至於具體到哪種維生素,有説
缺維生素A,有説缺維生素C,有説缺維生素D,還有説都缺的……
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長倒刺和缺維生素沒有半毛錢關係。
不然為啥只有手指有倒刺,腳趾怎麼很少有長的?而且手指其他部位也不會長,只出現在靠近指甲的地方。
出現倒刺確實是代表身體缺東西,但不是維生素,而是
油脂。
指甲周圍這一小片範圍的皮膚與身體各部位皮膚都不同,
非常薄,而且沒有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這就造成了這部分皮膚沒法達到“鎖水、保濕”的效果。
秋季開始低温乾燥,沒有了皮脂保護,肌膚水分加速流失,極易造成表皮層缺水,進而導致開裂起皮。
所以
乾燥
才是產生倒刺的重要原因。
此外,如果經常洗手、洗碗、洗衣服,或者打球運動,也有可能引發倒刺。
因為
肥皂、洗滌劑或物理摩擦除去了皮膚表面的皮脂,導致角質層失去保護
,水分蒸發加劇,從而出現乾燥和剝離。
所以一旦手上長了倒刺,拼命補充維生素是沒什麼用的。這很可能是長輩為了讓孩子們多吃蔬菜而誤傳出的“甜蜜謊言”。
以前當孩子缺少維生素時大部分靠食補,按照這個“謊言”做也相安無事。
但現在因為有了各種保健藥品,反而有可能會造成
維生素攝入過量
,對身體產生危害。
比如維生素C過度服用可能誘發胃潰瘍、腹瀉、糖尿病、腎結石……
再比如維生素D補充過量可能會造成精神煩躁、體重下降、肝脾腫大、腎臟損害……
讓我們還是回到對最初問題的討論上。
既然知道了倒刺的真相,處理起來也就變得簡單了。但是有一件事需要格外注意:
出現倒刺以後,千萬別撕!
撕倒刺後果可小可大,有些人只是出了點血,而有些人需要截肢……
年初的時候有位演員發微博分享了她的經歷▼
只是撕了個倒刺,沒想到最後卻變成了去醫院動手術……
很多網友也紛紛曬出了自己的“血淚史”▼
前面提到了,我們
指甲周圍皮膚太薄弱了
,會被一些不起眼兒的刺激引發剝脱、損傷。
如果長了倒刺後用手去撕扯,
輕易就可以造成皮膚的破損
。而當傷口碰到水後又
容易引起感染
,輕則紅腫疼痛,重則導致甲溝炎,引起皮下膿腫或者甲下膿腫。
如果細菌進入骨頭,還可能引起骨髓炎;如果細菌通過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可能會引起膿毒血癥,會面臨截肢的危險,甚至會危及生命。
倒刺雖然創口小,但也能形成皮膚破潰,為細菌打開方便大門。那麼出現倒刺後,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首先需要
忍
,剋制住自己想去撕掉或者啃掉的想法。
然後
用温水泡軟局部皮膚
,再用酒精消毒指甲鉗或小剪刀後,
沿着長倒刺皮膚的根部進行修剪
,修剪到沒有明顯可觸及的起皮即可。
隨後外用護手霜或潤膚霜,保護皮膚。
預防倒刺比事後處理更重要。
首先需要
避免手部的過度清潔
,在進行需要接觸水的勞動時,建議佩戴橡膠手套,除了可以預防倒刺外,對於手部其他皮膚病如汗皰疹也有很好預防效果。
此外建議
常備護手霜
,每次洗手後及時抹一些。甲周皮膚分泌不足的油脂,我們外用護手霜給它們補上。
最後還可以使用加濕器,
增加環境的濕度
,防止皮膚水分從空氣中過度流失。
為了全家人的健康,快把以上內容轉發至“相親相愛一家人”羣吧~~
END
來源:首都教育,本文部分素材綜合自光明網、科普中國、貓大夫醫學科普等
編輯:瑩瑩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