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看到標題,可能覺得我在誇張,其實一點沒有。
脾胃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為何?
其實很好理解,人要吃飯才能活着,但吃飯後如何被身體吸收呢?就是要靠胃來消化吸收,靠脾來運化營養,如果脾胃很虛,消化吸收不好,運化不了,那就等於,我們吃的東西多數都浪費了。
1、消化不良,飯後腹脹
這個很好理解,脾胃就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一旦脾胃虛弱,首先表現在消化不良。很多時候,明明沒吃多少,但就覺得肚子脹,甚至到晚上睡覺時還脹,於是睡覺都睡不踏實。
2、沒食慾,吃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明明感覺很餓,但真吃起來,隨便吃一點就飽了,吃什麼都沒食慾,有沒有?
以上兩種情況,在中醫上,又叫納呆,指胃的受納功能呆滯,即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飽滯之感的,稱為“胃納呆滯”。
3、完谷不化,大便稀溏
正常的大便應該是成形的,但脾虛的人,一般會長期便溏,不成形,其中還會夾雜沒消化的食物。
4、濕氣重,身體沉重乏力
脾主運化,身體內的水濕也是靠脾運化的,如果脾虛,則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導致濕氣集聚體內,產生一系列濕氣重的症狀,比如身體沉重,乏力,臉油,小肚子肥胖等。
5、脾胃虛,則氣血虛,頭暈失眠皮膚差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擔着化生氣血的重任。人從出生之後成長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都是要通過飲食而來,但是飲食必須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轉化為氣血能量。
所以如果脾胃虛弱,則氣血一定會虛。常見症狀大家都知道,頭暈,乏力,失眠,臉色不紅潤等。
脾胃虛弱怎麼辦呢?做一個健脾養胃食方:八珍糕
這個食療方,很多人都知道,開始出自明代名醫陳實功的《外科正宗》。陳實功是御醫,所以這個方子開始是用來給皇子們消食化積、健脾胃的。到清朝時,因為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特別喜愛,漸漸發展成了“清宮八珍糕”。
不過這個方子現在這麼出名,是因為中醫專家羅大倫老師在《百家講壇》上推薦過。
方子如下
材料:黨蔘30克 ,白朮30克 ,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 ,蓮子肉50克 ,芡實50克 ,懷山藥50克 ,白扁豆30克(大便乾的話去掉,成人用法改成杏仁也行),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
做法:把以上所有材料打粉,加入適量白糖,加水和麪,切成小塊,蒸成糕即可。切成15克左右一塊,每天吃兩塊。
這個方子中,材料有補脾陽的,健脾胃的,祛濕的,平和無偏,難怪有人説,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身體不好的朋友們,可以試試看,不方便自己做的,可以買成品食用:
那麼,這個八珍糕服用後效果怎麼樣呢?應該説效果非常好。在羅大倫老師的書中就講過:
許多小孩經常感冒,家長採取了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吃了八珍糕後,脾胃好了,正氣足了,也就很少感冒了。八珍糕不僅對小孩有益,對老人也非常好。
有位朋友的父親,六十多歲了,請我幫助調理一下身體,因為他説自己的身體出了很大的問題。我到他們家以後才知道,朋友的父親很瘦,無精打采,走路無力,吃不下多少食物。到各個醫院檢查以後,基本沒有什麼結論,不知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我診斷以後,發現他是脾胃虛弱,於是就讓他吃八珍糕。因為八珍糕調補脾胃,而調補脾胃是“醫中王道”,身體的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脾胃來解決。
後來,朋友告訴我,他父親自吃了八珍糕以後,身體開始逐步恢復,現在胃口好了,精神頭也足了,老人自己説,以前走不遠的路就要停下來歇歇,現在已經沒有這種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