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誡孩子不能哭的中國式家庭,會毀了我們的孩子
小孩子的天賦技能之一就是哭。孩子難受了要哭,受委屈了要哭,做錯事情了被批評還是要哭,很多家長們看到孩子的眼淚就頭疼。但是其實在孩子哭的這件事上,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覺得哭是不好的,是膽小軟弱的表現。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總是不讓孩子哭。無論還是是犯了錯誤哭鬧,還是摔倒了,遇到難過的事情了,都告訴孩子不要哭。但是,哭真的很可怕嗎?不哭才最好嗎?
絕大多數家長,都把“哭”視為一個負面的表現,覺得孩子“不哭”的狀態是正常的,“哭”的狀態是不正常的。所以家長總是一看到孩子哭,就急忙想讓孩子止住眼淚,慌忙之下甚至可能會用上呵斥,威脅等不正確的方法。但是實際上,哭真的沒有那麼可怕。家長們首先要正確的看待“哭泣”。
人天生就有喜怒哀樂。哭和笑,都是一個人正常的,真實的情感流露。情緒本身沒有好壞,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應。人不可能把正常的情緒硬是分出好壞來,更何況,哭泣本身就是發泄悲傷和壓力等負面情緒的一個渠道,通過哭泣,人才能夠調節自己的狀態。如果不讓孩子哭,孩子的負面狀態無從排解和調節,會讓孩子更加壓抑,還會伴隨着情感的封閉,情緒的暴躁等情況。家長們大可不必對“孩子哭了”這件事過度緊張。
但是孩子哭的時候不理不睬,就讓孩子哭下去也不可以。家長還是要幫助孩子化解心中的負面情緒,幫助孩子調節好心理狀態。這能讓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也是讓孩子停止哭泣的最根本的方法。那麼家長要如何做呢?
⑴允許孩子哭,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
哭個笑一樣,是人的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家長們需要讓孩子學會感知情緒,並且正確接納自己的情緒。所謂接納,就是不加指責地承認情感的真實性,不加指責地承認任何人都有產生和表達這種情感的權利。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即便是有生氣、傷心、恐懼、嫉妒這些負面情緒,其本身也不是一件“錯”事,而是一個人的真實情感,去接納它。所以,家長們不要總是給孩子的情緒“劃分好壞”,更不要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否則,孩子很容易會在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去否定自己,覺得是自己有問題才會總有負面情緒,從而敏感自卑起來。
⑵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
哭泣的本質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想想孩子還不會説話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和需要都是通過哭泣表達的。餓了渴了,身體不舒服了,上廁所了,都分分鐘哭給爸爸媽媽看。但是這種情緒表達的方式是比較原始的。在孩子學會了説話後,這些都可以用語言來更好的描述表達。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要。平時,父母就需要和孩子多溝通,並且鼓勵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當孩子更習慣用語言來表達情緒,那麼久不會動不動就哭了。
⑶孩子犯了錯哭鬧,不要訓斥
家長有時候是不能冷靜的面對孩子的情緒的。比如孩子犯了錯誤,忍不住哭泣的時候,家長就很難冷靜下來,甚至可能會有“你犯了錯還有臉哭”之類的想法,從而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其實,當孩子犯錯哭鬧的時候,家長需要做的並不是訓斥。因為當時孩子哭並不是不好的。正相反,孩子這時候哭可能是因為認識到了錯誤,內心難受愧疚,還可能是害怕家長的批評。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夠用比較柔和的態度先安撫孩子,孩子會更容易被打開心房,從而聽家長的話。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發出的第一聲,就是嘹亮的哭聲。哭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他們的權利。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有灰心喪氣,傷心難過的時候。大人們有時候尚且會想要痛痛快快的哭一場,那麼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們不哭呢?難道只是因為家長覺得“不哭”的孩子才聽話,才勇敢,才讓家長省心嗎?請把哭泣的權利還給孩子,讓他們有一個敢哭敢笑,有酸有甜的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