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原因在父母
在一間教室裏,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個孩子在興高采烈地講着一些趣事,他身邊圍繞着很多同學,嘰嘰喳喳熱鬧得很。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安靜看書的同桌,同桌沒有加入他們的對話,時不時翻頁,甚至嫌他們太吵,把耳機帶上,也把“熱鬧”隔絕在自己的世界外。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又話多,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且話少,這其實跟他們早期的撫養過程有關。
孩子話多和話少的原因,跟父母的撫養有關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就談論了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之間的區別,以及形成的原因。
◆話多的孩子
話多的孩子小時候一定是“親情撫養”,也就是大量的時間有親人在身邊,父母經常會絮絮叨叨地跟孩子講話:“今天開不開心,寶貝餓不餓啊!”哪怕孩子聽不懂。
聽得多的孩子一定説得早。當孩子第一天叫出“爸爸、媽媽”的時候,家人都高興地圍過來,讓孩子再多叫幾聲。父母會高興地把孩子親一親、抱一抱,爺爺奶奶可能會給孩子塞一塊糖。由此孩子便知道,只要自己一開口家人就高興,於是他就會多説幾遍。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一點也不認生,家人把孩子帶出去玩,看見對門的叔叔讓孩子打招呼,孩子就會馬上開口叫一聲:叔叔好。
◆話少的孩子
話少的孩子正相反,在早年的撫養過程中,相當一段時間內缺少耳邊的嘮叨。這樣的孩子從小不在親人身邊長大,或者是留守在家中、或者由保姆帶,或者父母本身關係不好等等原因。
愛的撫養和非愛的撫養是有很大區別的,孩子在孤獨寂寞中長大,身邊沒有人交流,由此也造成了孩子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一跟人打交道就發怵。
因此,孩子有時候寧願動手、不願動嘴。比如讓孩子跟人打招呼,他立刻把頭低下去了,旁顧左右就不叫。但最後走的時候,讓孩子揮手説拜拜,他會跟着把手揮一揮,卻不願開口。
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①性格方面
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言語發育的快慢就會發展成不同的性格。毫無疑問,話多的孩子外向,話少的孩子內向。外向的孩子擅長跟人打交道,朋友多、人緣好,在班上特別活躍,時刻引起老師同學們的注意;相反內向的孩子,喜歡默默呆在一個小角落裏,不想跟人打交道,不希望受到別人的注視。
②認知能力
孩子言語的發展還會影響認知能力。孩子上學以後,話多的孩子看似聰明伶俐,但是往往學習都一般,相反話少的孩子學習都很好。這其實跟智力無關。話多的孩子上課總是開小差,一會兒看老師、一會兒看同學,就是不看黑板;而話少的孩子注意力穩定,只盯着黑板上的內容看,不喜歡跟人眼神交流。
③社會性發展
社會性發展指的是願不願意和人親近、交流。話多的孩子社會性發展強,喜歡跟人交流,結交很多朋友,人脈關係廣,長大了適合當領導。話少的孩子社會性發展弱,在幼兒園很難交到朋友,他沒人交流也不喜歡熱鬧,總是自己一個人玩,但他做一件事很認真,比如玩個玩具能玩一上午,長大了適合搞研究。
父母應該怎樣做好孩子的語言啓蒙呢?
☆父母適當嘮叨
李玫瑾老師説過:“6歲之前,父母在孩子耳邊的嘮叨是黃金。”這個時候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還比較弱,需要父母的引導,所以孩子會很聽父母的話。父母的嘮叨會在孩子腦海中不斷形成一個又一個印象,有助於他的思維和言語發展。
☆父母多陪孩子聊天
孩子還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父母在嘮叨的時候,孩子會學着父母説話,或者學着電視機裏面的聲音説話,但是父母能與他進行雙向交流,看電視只是單向交流,所以父母也要多陪伴孩子,跟孩子聊天是最不花錢又有用的育兒方法。
☆鼓勵孩子開口
父母還要鼓勵孩子多開口説話,當孩子發出聲音,不論他説得標不標準,父母都應該給予積極的回應,孩子如果得到肯定,就會激勵他不斷開口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