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過半,在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大廳就坐滿了候診的家長和孩子,大多都是來複診的身材偏矮或性早熟的孩子。
“孩子12歲了本來挺高的,可最近不太長了”
“孩子14歲半了,才148cm,比他表弟小兩歲,矮了一頭還多”
“16歲了,1米63,這也太矮了,看看還長不?…”
進入青春發育期,家長最關心孩子成長問題了。
下午1點半,骨齡片如約而出,果不出所料:
12歲的男孩看似高高胖胖的,可骨齡已經14歲半了,生長空間不大。
16歲的大男孩,骨骺線已經閉合,身高定在了1米63,沒有了長高的希望。
14歲半的男孩還好,骨齡晚於年齡兩歲,可身高只有148釐米,身材明顯矮小,又沒有突長的跡象,需要進一步檢測以排除內分泌疾患。但是孩子年齡大了,即便是干預治療最終的身高還是偏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