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用不了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由 湯生 發佈於 健康

孩子的安全感,完全來源於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如何。

一歲之前,孩子身上具備的能力還很少,不會走不會説話,甚至連自己獨立吃飯的能力都沒有,大部分時間還是需要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行。

即便如此,孩子對於媽媽的需求和依戀情感還是非常深切的。在他們眼中,媽媽就是他們的生活的全部。

如今,越來越多的媽媽會忽視孩子的感受

工作壓力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大部分媽媽為了家庭,為了緩解老公身上的重擔,就不會選擇放棄自己的工作,畢竟大部分用人單位對女性的要求非常苛刻,總是帶着有色的眼鏡對待他們。要是真因為在家帶娃而耽誤了工作經驗的積累,沒有人能夠網開一面的。

所以,一旦媽媽投入到了工作當中,自然是要犧牲自己的一些時間,比如不能有大把的時間陪伴孩子,無法時刻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平靜地面對孩子發生的一切。

畢竟媽媽的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總是以超高的標準要求她們,也是不公平的。但無論家裏其他人對孩子的感情再深厚,也無法替代媽媽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媽媽總是很強勢

天生性格強勢的媽媽,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就會展現出這個特點,就算是面對還不會説話的寶寶,媽媽也會有她們獨特的標準,比如必須什麼時候吃奶,每天排泄多少次等等。

等到孩子稍微長大一些的時候,強勢的態度也不會發生任何改變。明顯的舉動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想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子。

這樣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慢慢也會和自己產生距離感,畢竟沒有人天生就是心甘情願任人擺佈的吧!

一歲前“被溺愛”和“被忽視”的孩子,用不了三年,這些差距凸顯

安全感方面:被忽視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夜驚現象

雖然一歲之前的寶寶各方面能力發展得還不是很好,很多感受還無法真正分得清楚,但實際上,這個階段的寶寶,除了日常生理需求之外,精神需求也不斷上升。

其中對於媽媽的依戀之情就是一個部分,當他們睡醒的時候,睜開眼睛就想要看到媽媽的身影,想讓媽媽親親自己抱抱自己,因為只有在媽媽的懷裏,才能感受到莫名的温暖和踏實。

但有些媽媽總是讓寶寶消極等待,寶寶在發出求助信號的第一時間,媽媽不能馬上出現在孩子身邊,總是要過去很長時間再出現。或許是因為媽媽正在忙其他事情,或許就是因為媽媽不重視寶寶。

時間一長,總是被忽視的寶寶,在心裏就會產生不安的情緒,每一次的失望都會透支自己已有的安全感,對媽媽的需求不減反增,就算是在夜裏睡覺,也會頻繁驚醒過來,想要確認媽媽是不是還在自己身邊。

情緒表達方面:被溺愛的孩子表現更優秀

當孩子一直處於被溺愛的環境中,內心的滿足感和自信心是嫉妒膨脹的,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都會非常有底氣,畢竟媽媽作為自己堅強的後盾,自己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

當他們慢慢學會了情緒表達之後,就會毫不掩飾自己對媽媽的喜愛之情,因為在他的世界裏,媽媽的存在就是唯一,無人可以替代。並且他們知道,只要自己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之後,媽媽也會做出相應的反饋。

而那些總是被媽媽忽視的孩子,就算是他們內心想要表達出對媽媽的需求和喜愛,但是他們卻不敢表達,萬一媽媽再次忽視了自己的感情怎麼辦?萬一媽媽因為自己太粘人而產生厭煩怎麼辦?從而將自己的真正情感深深埋藏。

今日小結:

你家孩子是屬於被溺愛還是別忽視呢?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