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模仿爸爸喝醉,拍着父親的臉喊“老弟別慫”,腳步體現精髓
都説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通過孩子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家長是什麼樣的。
多數孩子從2歲開始會進入模仿敏感期,而且模仿敏感期會持續較長時間,模仿的對象通常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模仿是孩子最主要的一種學習方式。
他們會通過模仿父母、身邊熟悉的人或者小朋友,來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近,就有一位萌娃模仿爸爸喝醉的樣子走紅網絡,讓人捧腹不已。
只見孩子拿着爸爸的公文包搖搖晃晃地進門,“咣噹”甩掉腳上的鞋,低着頭一臉蒙圈,跌跌撞撞地往房間裏面走。
左腳跟右腳甚至打起了架,一會撞到鞋架,一會撞到沙發,活脱脱一個“醉鬼”的樣子。
走到茶几旁的時候,還趴在茶几上對着假裝存在的垃圾桶乾嘔了好幾下,接着又左右搖擺地朝已經攤在沙發上的爸爸走過去,走到爸爸面前,用小手拍了拍爸爸的臉説:老弟,別慫、繼續,再來一杯!
最後一句堪稱點睛之筆,可謂成功抓住了精髓,不愧是親兒子。
網友們紛紛感嘆,這孩子真是渾身上下都是戲,這麼好的苗子不去上戲可惜了。
除了模仿爸爸,最近還有一位模仿媽媽的小男孩被網友們評為了“最暖心哥哥”,暖化了一眾老母親的心。
畫面中,哥哥讓弟弟躺在自己的懷裏,拿着毛巾動作嫺熟地給弟弟洗頭髮,弟弟看起來才幾個月大,估計哥哥的手藝不錯,弟弟也很享受,蹬着小腳丫乖乖地配合哥哥洗頭。
看哥哥的動作估計平時也沒少照顧弟弟,在一眾雞飛狗跳的兄弟關係中堪稱“一股清流”。
孩子這麼省心,跟家長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羅姆.凱根曾經説過:對於兒童,模仿可以是一種獲得快樂、力量、財富或者其他渴望實現目標的自我意識的嘗試。
從一歲多開始,孩子會單純模仿大人的行為,比如牙牙學語、學走路、學用搜狗,3歲之後,孩子的模仿就達到一系列模仿的高度,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模仿的行為、語言組合起來,達到另自己滿意的效果。
孩子通過模仿學習各種能力
模仿是指寶寶重複原型所顯示的行為,表示孩子的心智已經發展到可以領悟和掌握行為背後能力的階段了。
寶寶會通過觀察模仿,將動作重複,並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語言敏感期,模仿家長的發音方式來説話,模仿家長拿着勺子的樣子吃飯,寶寶不舒服時,媽媽抱着寶寶,當媽媽不舒服時,寶寶也會學着媽媽的樣子來照顧媽媽,不僅促進孩子的智能和認知發展,還會影響寶寶心理的發展。
模仿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
先有模仿,才能有創造,這是每個寶寶正常的發育階段,也是孩子重要的智力發育過程,這個模仿的過程順利度過,孩子的下一階段創造能力才會得到良好的發展。
不過,寶寶的模仿通常是不分好壞,照搬全部吸收的,孩子會模仿到周圍的人好的一面,也會模仿到不好的一面,所以家長的行為方式對孩子來説尤為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為方式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不抑制孩子的模仿行為
孩子模仿別人的動作行為是模仿敏感期的正常表現,父母不要覺得孩子是在“淘氣”而加以抑制。
進入模仿敏感期的孩子同時也是進入了“可怕的2歲”階段,很多孩子的搗蛋行為背後是對家長的模仿,比如小女孩學着媽媽的樣子穿高跟鞋,偷偷拿媽媽的口紅塗的滿臉都是,總是讓媽媽又氣又心疼。
比如對於孩子模仿的不合適行為,家長可以用正確的行為方式來示範,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抓住模仿敏感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模仿敏感期,孩子會學着大人的樣子穿衣服,穿鞋子,擦地板,收玩具,但是因為孩子的能力有限,結果往往是一團糟,被家長怒稱為“搗亂”,但是過了這個階段,家長想讓孩子養成自理習慣時,家長再叨叨,孩子可能還是當耳邊風。
所以趁模仿敏感期,家長可以利於孩子的這些好的動作模仿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雖然剛開始時孩子可能做的並不好,但是隻要給機會孩子嘗試,幾次之後,孩子就會養成習慣,這些習慣不但會讓家長省心不少,也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