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數數總錯,不是腦子笨,是家長忽視了精細動作發展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健康

四五個三四歲的孩子在一起玩玻璃球,有一個媽媽提議説:“你們數一數有多少個玻璃球?”孩子們用手指在玻璃球上指指點點,總是丟三落四。

有一個寶媽困惑地説:“我兒子能從1數到20,可是要問他這裏有多少個玻璃球,他總是數錯,不是手指指得太快,就是數得太快,總是對不上號。”

這個寶媽的話立馬得到其他家長的共鳴,還有一個孩子的奶奶説她感覺孫女很笨,每次數數都要掰手指頭,數很小的數也是如此。

相信很多家長都遭遇過以上兩位家長説的情況吧?那麼,如何解釋孩子的行為呢?這就要從孩子的思維方式和精細動作發展兩方面來解答。

孩子數數為什麼一定要掰手指頭

我家二寶3歲的時候,我問他家裏有幾口人,他會伸出手指,指着手指説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哥哥,這是我,伸出四個手指後,再把手指數一遍,才會告訴我,家裏有四口人。三歲半左右,再問他家裏有幾口人時,他就會指着每個人一一地數一遍,現在二寶4歲半了,數5以內的數,不會掰手指,也很少用手指指着數了,能夠在心裏默數出來,再告訴我答案。

絕大多數孩子數數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這是直觀動作思維的一個典型表現,直觀動作思維也稱為動作思維、操作思維、實踐思維,通常以直觀的具體的實際動作表現出來。

比如孩子想拿桌子上的水杯,因為桌子太高,他夠不到,怎麼辦?幼兒不會像我們成年人一樣先去思考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怎麼做,很可能在無意中發現扯一下桌布,杯子就動了,然後就通過扯桌布來拿水杯。

孩子思維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先是動作思維,然後發展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在3—6歲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主要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感知和動作一旦停止,孩子的思維也隨之停止。

我們在教孩子數數時,最早就從掰手指開始的,孩子掰手指的過程就是動作思維的過程,當我們不准他掰手指時,他似乎就感知不到數字的存在,就不會數了。所以,不要覺得孩子掰手指頭數數就是笨,而是他思維發展的結果。

孩子用手指着數數,為何總會丟三落四

“寶貝,數一數這裏有多少塊積木?”當我們讓寶寶指着書中的圖片數一數時,寶寶經常會數錯,常常是手指的頻率與數數的速度配合不好,不是數快了,就是手指指的速度快了。有的家長就認為孩子笨,教了那麼多次,為什麼還會數錯呢?

這種情況在三四歲孩子身上最為常見,但並不是孩子腦子笨,而是精細動作發展不夠好,精細動作發展主要包括五大基本元素,分別是手指動作、手眼協調、雙手協作、手腕的靈活與穩定、抓握力量。

手眼協調是精細動作發展中五大基本元素之一,它其實鍛鍊的是大腦,眼睛看到的圖像傳遞到大腦,再經過大腦的處理向手發出信號,嚴謹地説這應該是手眼腦的協調。孩子指着圖片上的物品進行數數,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數數行為,實際上卻要調動孩子的手、眼、腦,哪一個環節慢半拍,就無法合拍,數錯就很正常了。

如果孩子數數的時候經常出錯,不妨注重訓練一下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比如,讓孩子搭積木、套塔、穿珠子、用筷子夾豆子等等,待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提高,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會數錯了。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切勿拔苗助長,不能看到孩子哪方面能力不行,就認為孩子不如他人,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和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