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嘮”寶寶養成記,1歲後做好這幾點,輕鬆培養溝通能力
照顧新生寶寶的時候,媽媽們都很苦惱,因為寶寶不會用語言表達,肚子餓了只會哭,身體不舒服了也只會哭。等到寶寶1歲的時候,有些家長反而習慣了寶寶不會説話,這是不對的,寶寶1歲後,家長要學會和寶寶語言溝通。
一、寶寶1歲後的語言能力
寶寶1歲之後,隨着心智的發育,逐漸開始用語言表達,寶寶的嘴裏會發出單音節的話,像“媽媽、爸爸”這種話,這説明寶寶到了語言啓蒙階段。讓寶寶儘快流利的説話是家長們都想看到的,這也需要家長們日常的溝通引導。
二、家長要學的溝通技巧
1、不再把哭當語言
“哭”是寶寶特有的語言,不過寶寶1歲之後,家長可不能讓他經常把“哭”當作語言了。寶寶想喝奶的時候,讓他主動説“喝奶”,另外寶寶穿的拉拉褲一定要合身,比如,及時更換拉拉褲,穿脱方便,像小內褲一樣,一套一拉可以輕鬆穿,舒服又貼身,不會讓寶寶哭鬧哦。
2、引誘寶寶多説話
家長要學會引誘寶寶用語言表達,吃飯的時候,要讓寶寶主動多説話,好吃不好吃都讓他説;帶寶寶出門的時候,如果孩子跟外人對話吐字不清楚的時候,家長在旁邊不要解釋,家長要讓寶寶多説話、多練習,這樣才能提升寶寶的語言表達。
3、重複性教寶寶説話
寶寶的記憶力不深刻,家長在和寶寶溝通或者教話的時候,寶寶可能理解不了或者第二天就忘記了,家長一定要重複多次的教,要有耐心,保質不保量,這樣能讓寶寶循序漸進的學會語言表達。
三、和寶寶溝通有忌諱
1、不能大聲吼孩子
孩子雖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不深,但他能從家長語言的聲調中感知到情緒,如果家長一直很大聲的吼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對家長有懼怕心理,寶寶的心理敏感,是缺乏安全感的,家長切記別大聲吼孩子。
2、説話立場不堅定
寶寶在1~3歲的時候,所學的技能和語言都是從父母這裏學來的,因此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粗魯的語言不要讓孩子學去。教導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一定要指正他,不能因為寶寶哭就心軟。
四、孩子在溝通中學到啥
1、説話能力提升
家長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家孩子的口齒越來越伶俐,會逐漸説出很多詞彙,有時候還會説出讓父母驚豔的語句,寶寶的説話能力提升的時候,代表着他的思維能力也提升了。
2、親子感情提升
有些家庭認為寶寶説話不用刻意教,他發育好了就會説話,等到孩子上學的時候,學校有老師教他説話寫字,這是不可取的,説這種話的基本是沒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親子感情會逐漸的得到提升,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依賴你,親子關係變好。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3歲會背百首古詩”。孩子的童年是需要快樂成長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