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9萬奧密克戎感染者後遺症有200多種?專家權威解讀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健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於鳳凰新聞,作者 | 張洪濤(美國藥理學博士),鈦媒體經授權發佈。

核心提要:

1. 最早感染奧密克戎的患者,病癒至今的時間也不過幾個月,因此不可能有真正可靠的後遺症數據,之前的後遺症已經不適用於目前的奧密克戎毒株,但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2. 不同於2003年“非典”的治療,新冠的治療不但沒有使用強效的糖皮質激素,也嚴格控制了治療的時間,這樣大大減少了副作用所導致的後遺症,且所謂的新冠後遺症,其實只是病毒感染所導致的長期症狀。

3. 肌肉疼痛、疲倦及恐懼、抑鬱等心理障礙是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研究發現,在感染30 天之後,COVID-19 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這些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4. 新冠疫苗的接種可大大降低出現長期COVID症狀的風險:頭痛減少了 54%,疲勞減少了64%,肌肉疼減少了 68%。

5. 目前傳播的多數新冠後遺症説法都不可靠,專家表示,“奧密克戎新冠病毒變異株有200種後遺症”這種説法大大誇大了感染奧密克戎的後遺症。只要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後遺症很少會出現,基本上可以完全康復。

上海本次疫情97%以上是無症狀感染者,會有後遺症嗎?

根據上海衞健委所公佈的數據,截至2022年4月7日,上海累計有尚在治療中的3989例本土確診病例,尚在醫學觀察中的120514例本土無症狀感染病例。這些數字裏,不包括本輪已經出院的確診病例和方艙醫院“畢業”的無症狀感染者。

從這個數字看,雖然現在每天增加2萬例陽性,大約97%都是無症狀感染者。

看到這個比例,大家可能心裏會有所釋然,對新冠的恐懼會有所減輕。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就會來了:後遺症怎麼樣?

目前的奧密克戎疫情,從去年年底才開始在全球流行,早感染奧密克戎的患者,病癒至今的時間也不過幾個月,因此不可能有真正可靠的後遺症數據。

但是,新冠已經摺騰兩年多了,一直不缺各種關於後遺症的説法。由於病毒改變了,之前的後遺症已經不適用於目前的奧密克戎毒株,但還是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圖/新冠後遺症可能仍然是美國數百萬人的慢性病。而且也是一種昂貴的疾病。截止今年1月,據一項估計僅在美國,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就已累計損失了 3860 億美元的醫療費用。4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責成美國衞生與公共服務部制訂全國行動計劃,並撥款11.5億美元應對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可能帶來的健康危機。

新冠的“後遺症”,其實更科學的名字是“長期COVID症狀”(Long- COVID)

2003年,在“非典”爆發之後,由於治療的經驗不足,大劑量使用了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而且由於患者病程比較長,藥物的使用時間就很長。“非典”疫情結束之後,在治癒的患者中,出現了長期的與糖皮質激素相關的後遺症。

因為新冠病毒與導致“非典”的SARS病毒有同源性,而且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案中也有糖皮質激素,後遺症也因此成為了一件令人擔心的事。

圖/新冠感染會造成生殖器縮小3.8釐米”和永久損傷男性功能?網上一直熱傳的這則關於男士丁丁的話題,在鳳凰網《腫瘤情報局》專門闢謠之後仍然至今熱傳,甚至成為一個“重要的新冠後遺症”。但事實上《世界男性健康雜誌》這本由韓國人辦的雜誌的研究文章,至今只研究了兩個病重到要切除生殖器的病人。這篇研究中是需要切除陰莖的極端情況,不能就得出結論新冠影響生殖器。

但是,2020不是2003,2022也不是2020。雖然糖皮質激素仍在使用,但是與“非典”的治療相比,已經大不一樣,不但沒有使用強效的糖皮質激素,也嚴格控制了治療的時間,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副作用所導致的後遺症。這也屬於“吃一塹,長一智”。

但是,互聯網上至今仍有一種聲音,仍在炒作“非典”治療的副作用,認為只要使用“西醫”的方式治療新冠,就會有副作用。這是在用無知挑起中醫和西醫之爭。

圖/新冠會引起腦萎縮?Nature 3月份發佈的一份研究曾引發廣泛的討論,但這個結論目前遭到了一些質疑。英國專家指出:對大腦的改變不一定來自病毒,且並非新冠獨有。而且這個研究仍然是基於早期病毒,與目前的奧密克戎無關。

在另一方面,一些新冠感染者在出院之後,確實還是會有一些長期的症狀,這也正好被炒作後遺症的人用來作為所謂的證據。

事實上,大多數有這些問題的患者,是中、重症感染者。這些患者治療後出院,並不等於已經被治癒。由於疫情所導致的醫療資源緊張,患者無法一直留在醫院進行治療,需要回家康復。所以,所謂的新冠後遺症,其實只是病毒感染所導致的長期症狀,也就是“Long COVID”。

圖/4月6日,《英國醫學期刊》(BMJ)公佈一份由瑞典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民眾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後的6個月內,患血栓風險會增加。研究團隊以逾100萬名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間確診新冠肺炎的人士為研究對象,再將他們的健康情況,與400萬名年齡以及性別和他們相同、但沒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士作對比。這仍然是德爾塔的後遺症,與目前的奧密克戎無關。

Long- COVID會有哪些問題?兩年前的武漢新冠感染者有這樣幾種後遺症:肌肉疼痛、疲倦及恐懼、抑鬱等心理障礙

對於2020年武漢疫情期金銀潭醫院治癒出院的新冠患者,中國學者進行了半年和一年的隨訪,研究結果發表於專業雜誌《柳葉刀》[1]。

研究表明,肌肉疼痛、疲倦及恐懼、抑鬱等心理障礙是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見的長期症狀。至少有一個長期症狀的患者,在出院後6個月隨訪時比例為68%,在一年隨訪時,雖然有所降低,但仍有49%; 有呼吸困難的患者,比例卻略有增加,從26%增至30%;有焦慮或抑鬱症狀的患者,也略有增加,6 個月時比例為23%,12個月隨訪時增加到26%。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都是金銀潭醫院的患者,感染後大多有重症。雖然有這些長期問題,88%的人還是可以返回工作崗位。所以,對於他們來説,生活雖然不能恢復到從前,但還是可以繼續。

國外疫情比中國嚴重,自然也有很多關於新冠後遺症的研究。一份對美國15萬新冠感染倖存者的研究發現,在感染30 天之後,COVID-19 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要高,這些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等[2]。

圖/新冠感染倖存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圖片來自文獻[2])

在中國,按照之前的標準,所有感染者都會接受治療,“應收盡收”。但是在國外,醫院一般都不收治輕症患者。對上述美國感染者的研究也表明,醫院收治的患者,尤其是ICU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才主要是有高風險的人羣,在輕症患者中,風險相對很小。

圖/在住院及ICU患者中,新冠感染倖存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比較嚴重(圖片來自文獻[2])

以上的研究都是嚴肅認真的學術研究。當然,也有一些並不嚴謹的研究,從一些不常見的個案中,推測出諸如“腦萎縮”等“後遺症”,甚至有民科式的解讀,根據小報上荒誕不經的報道,對人體的生殖器官“説長道短”,無上限地宣傳新冠病毒對人體生殖的影響。

這裏不得不舉一個大家不可能忽略的事實:在2021年春,印度經歷了巨大的新冠疫情,某些地方的感染率達到了80%,火葬場遺體堆積成山,連軸轉的焚屍爐都被燒熔了。但是,這並不妨礙印度的人口增長。2022年,印度人口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

如果説疫情對人口增長有影響,那麼對病毒的恐慌,遠甚於病毒的直接影響。

圖/由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曹彬、武漢金銀潭醫院王先廣、以及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建偉共同撰寫的這篇論文的相關數據,1276名新冠患者出院出院12個月後,肌無力/疲倦、抑鬱/焦慮、呼吸困難、睡眠困難、脱髮、關節痛等,是目前為止隨訪患者較為主流的後遺症。如果把排除的56位有精神問題/痴呆症而不能參加隨訪的患者也部分考慮在內的話,那有精神症狀的人羣比例其實更高。

接種疫苗,可以減少Long- COVID(新冠後遺症)

對於症狀嚴重的新冠感染者容易出現的長期症狀,有沒有什麼辦法避免呢?

辦法當然是有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感染!如果無法避免感染,那麼接種疫苗,也可以減少出現Long COVID新冠後遺症的風險!

由於不到位的宣傳,之前大家對疫苗期望過高,以為可以完全避免感染。當發現這不可能做到之後,又對疫苗極度失望。

但是,數據已經表明,目前獲得批准並大力推廣使用的疫苗,對重症、死亡都有較好的保護率。而真實世界的數據也表明,疫苗接種有助於降低出現長期COVID症狀的風險。

一份調查了3000名感染者的研究表明,與不接種疫苗的人羣相比,完成新冠疫苗的接種,可以大大降低出現長期COVID症狀的風險:頭痛減少了54%,疲勞減少了64%,肌肉疼減少了68% [3]。去年英國的一份研究也有相似的結論,在完成疫苗接種的人羣中,長期COVID症狀的風險減少了一半 [4]。

圖/接種疫苗後,各種長期COVID的症狀都大大減少了(圖片來自文獻[3])

奧密克戎的“後遺症”有哪些?目前那些危言聳聽的所謂新冠後遺症説法都不可靠

對於奧密克戎變異株,目前已經知道,部分感染者會出現味覺、嗅覺的短暫改變甚至消失。

英國的一份研究表明,感染奧密克戎毒株之後,有13%的人會喪失嗅覺或味覺。相比之下,在之前的疫情中,這個比例高達34% [5]。從這個數據來看,奧密克戎的殺傷力也下降了。

因為奧密克戎感染的病程相對較短,一些感染者的嗅覺或味覺喪失,就會在其他症狀消失之後,確實可以稱為“後遺症”了。所幸的是,在短暫消失之後,大部分人的嗅覺和味覺都會恢復。

此外,兒童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後,會出現“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香港奧密克戎疫情的數據表明,有“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的兒童,在康復後的兩到五週之內,會有高燒、皮疹、腹瀉等症狀,所以家長在兒童康復後需要注意觀察。

對於其他的長期COVID症狀,數據還不充分,但有人認為,雖然不能用“非典”的後遺症來推測新冠,但是用之前毒株感染後的數據來推測,也是合理的吧?並非如此!

儘管之前的毒株和奧密克戎都屬於新冠病毒(SARS-CoV-2),但是,病毒感染的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之前的毒株很容易造成肺部的感染,損傷肺的呼吸功能,因此大量患者需要吸氧,嚴重的還需要機械通氣。相比之下,奧密克戎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對肺的損傷較少,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輕症甚至無症狀。在奧密克戎疫情期,也幾乎很少聽説氧氣瓶不夠用的情況。

出現了這樣明顯的改變,再用之前毒株感染後的結果來推測,就不合理了。

針對“奧密克戎新冠病毒變異株有200種後遺症”這樣的説法,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傑教授表示,“這種説法大大誇大了感染奧密克戎的後遺症。作為一種病毒感染,奧密克戎和兩年前經常侵犯下呼吸道的新冠原始病毒類型相比,主要侷限於上呼吸道。只要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後遺症很少會出現,基本上可以完全康復。”

雖然奧密克戎還是會引起少量的重症感染,尤其在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羣中,但是,從目前所瞭解的知識來判斷,即便有長期COVID症狀,發生率也會大大低於之前毒株的感染者。

目前上海、吉林等地疫情比較嚴重,所幸的是中國之前的抗疫政策,讓我們堅持到了今天,沒有讓德爾塔等毒株引起大面積疫情;只是讓一個毒性比較小、但傳染力巨大的病毒破防了。

疫情帶來的困境,不能靠恐慌帶路走出!科學和理性,才是GPS!

希望上海等地早日走出疫情。

參考文獻:

  • [1] Huang L, Yao Q, Gu X, et al. 1-year outcomes in hospital survivors with COVID-19: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2021; 398: 747-758.
  • [2] Xie Y, Xu E, Bowe B, et al.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 Nature medicine 2022; 28: 583-590.
  • [3] Kuodi P, Gorelik Y, Zayyad 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vaccination status and reported incidence of post-acute COVID-19 symptoms in Israel: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patients tested between March 2020 and November 2021. medRxiv 2022;2022.01.05.22268800.
  • [4] Antonelli M, Penfold R S, Merino J, et al.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profile of post-vaccination SARS-CoV-2 infection in UK users of the COVID Symptom Study app: a prospective, community-based,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 22: 43-55.
  • [5]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variant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England. Technical briefing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