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器官捐獻中來,把愛傳遞下去。”27歲的小章是一個愛舞蹈的女孩,也是一名腎移植患者,三年前,她在湘雅三醫院接受了親屬腎移植,媽媽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而重生後的她積極樂觀,開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
6月11日是第四個“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在湖南省衞健委和湖南省紅十字會的指導下,發起了“生命是一首歌”為主題的公益宣傳活動,小章帶着自己的舞團現場表演,呼籲更多人加入到器官捐獻事業中來。
據統計,中國每年都有30萬器官衰竭患者等待器官移植,但僅有約2萬人有機會獲得器官移植,一個器官捐獻者最多可以拯救9個人的人生。自2010年3月2日起,我國啓動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捐獻、移植數量均躍居世界第二位。
大學剛畢業確診尿毒症,媽媽捐腎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27歲的小章是安徽人,舞台上的她跳着優美的舞姿活力四射,讓人很難與腎移植患者聯繫到一起。2016年,小章在長沙剛剛大學畢業,她和男友一同做舞蹈培訓工作。和同齡人一樣,她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嚮往,但命運卻和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有天早上起來,眼睛突然看不清了,連鏡子裏的自己都看不清。”小章回憶,那段時間總覺得很累,走路也走不動,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診所做了簡單治療,效果並不好,第二天眼睛完全看不清。最終,在男友陪同下來到大醫院檢查,“當時血壓180,肌酐也很高,眼科檢查沒問題,醫生建議去內科檢查。”
“醫生説是尿毒症,當時就懵了。”小章説,她沒想到自己會得這個病,在醫生的建議下,她開始接受透析治療,期間男友還陪同她到北京求醫,輾轉來到了湘雅三醫院治療。
小章在醫院進行透析治療,醫生建議做腎移植。“對這個詞很陌生,從來也沒了解過。”小章説,她邊做透析邊等腎源,在等了八個月後,2017年6月6月,在湘雅三醫院移植中心,醫生為其進行了腎移植。
“我接受的是媽媽的腎,媽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説到這,小章眼圈紅了,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在此之前,媽媽一直在北京打工,等不到合適的腎源,媽媽主動做了配型,幸運的是和她匹配成功,那一年媽媽49歲。
“從監護室出來,我才知道媽媽疼的一整夜睡不着。”小章説,在她出生的時候,媽媽曾發了三天三夜高燒。如今,媽媽又給她捐了腎,讓她獲得了重生,“以後我會好好的照顧媽媽。”
生病期間男友不離不棄,正備孕準備迎接新生命
91年出生的小劉來自懷化麻陽,是小章的老公,比她大兩歲,兩人因為跳舞結緣,今年的11月2日是兩人相識的第7年。因為對跳舞的熱愛,2012年小劉在大學周邊租房做舞蹈培訓,他和小章也是因為跳舞相識。
“她確診尿毒症的時候心情很複雜。”小劉説,當時他正在深圳參加比賽,接到電話他趕緊趕回長沙,陪同小章到醫院檢查,為了治病他們去過北京,最終輾轉又回到了長沙。
小劉説,當時要做透析,一個星期要做兩次,他並沒有想太多,主要是安撫小章的情緒,照顧她讓她配合積極治療。
“兩個人合得來,也沒有想太多。”小劉説,對於他的做法,父母也表示尊重他的選擇。
“我想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小章説,有了這次經歷,她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她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蔘與到器官捐獻中來,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獲勝重生的機會,“我願意加入到器官捐獻中來。”
作為器官捐獻的受益者家屬,小劉説,他支持妻子的做法,他也有意願登記,希望能把這份愛延續下去,讓更多人獲得重生。
今年,小劉和小章結束了愛情長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手術後的小章身體恢復的比較好,小章説,她已經備孕了半年,準備迎接新生命。
每年約有30萬人需移植,僅有6%的患者能夠手術
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醫療手段,但沒有捐獻就沒有移植。目前,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2萬例,移植的缺口很大。
經過10年的探索,我國已經逐步建立起科學公正、遵循倫理、符合國情和文化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體系。根據國家衞健委發佈信息,2018年我國器官捐贈、移植數量已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患者數量龐大,每年約有30萬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而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但其中僅有6%的患者能夠實現器官移植。
據瞭解,2020年1月1日至5月31日,湖南志願報名登記人數10821人份,全省實現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獻133例,共捐出大器官382個遺體捐獻32例,角膜捐獻43例。歷年累計實現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2558例,共捐出大器官6904個,使6451個重病患者重獲新生。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表示,器官捐獻和移植是醫療衞生行業中最能體現人文精神、大愛精神的存在。同時,器官捐獻讓更多逝去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湘雅三醫院移植中心作為國家第一批器官捐獻試點單位和先鋒隊,已成功實施捐獻案例近500例,成功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病患近2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