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穿太多反而容易生病,給你一個正確的穿衣公式!
寶寶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多時候我們會摸摸寶寶的掌心和腳心來判斷他是熱還是冷。
當摸到寶寶小手、小腳冰涼的時候,趕緊套上厚外套、裹上棉被藉以保暖,卻往往把寶寶悶出滿身汗,甚至發生捂熱綜合症的情況。
男嬰兒,6個月大,發燒39.5℃。
上身穿厚棉內衣+毛線衫+棉背心+絲棉襖,下身是厚棉長褲+毛褲,全身又套了一件彈力絮連體棉襖。孩子精神不大好,趴在奶奶背上一動不動。
醫師摸摸孩子後背,全是汗,便趕緊讓奶奶把孩子的絲棉襖脱掉和彈力絮連體棉襖脱掉,散散熱。
醫生提醒:1歲以內的嬰兒,如果出現大量出汗、臉色發紫的情況,應及時檢查是不是捂得太熱了。
手腳冰涼其實是幼兒的末梢血液循環較不佳,有時候手冷腳冷,只是因為空氣對流或低温,使得末梢温度較低,其實只要中央體温處於正常範圍即可。
我們在寒冷的冬季總是怕寶寶被凍着,於是就一個勁的多穿。
新生寶寶的皮下脂肪較成人薄,體温調節中樞也沒有發育完善,在過冷或過熱時不能自動調節,對外界氣温的適應能力很差,所以他們即不耐寒,又不耐熱。
尤其是5個月內的寶寶,他們喝奶容易流汗,產熱量很大,出汗散熱又比較緩慢,如果爸爸媽媽把寶寶包裹得很嚴實,就很容易產生高熱的環境,導致寶寶“中暑”。
寶寶怎麼穿衣服合適
人類穿衣有兩個目的:一為遮體,二為保暖。
嬰幼兒不會自己訴説冷暖,我們可以參考一個比較實用的原則:
一個月以內的新生兒:秋冬季的時候,室温低於 24~26 ℃,就要多穿點,一個簡單的做法: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
因為新生兒體內的脂肪比較薄,抗寒能力差,同時睡眠較多,活動產熱較少,因此需要比大人多1件衣服。
一個月以上的健康寶寶,靠兩個字——摸汗。
小寶寶的末梢神經發育不完全,通過摸後背來判斷最佳。
大寶寶的話,大人用温暖的手,摸摸孩子的手心和後背;如果手心和後背都是暖和的,也不出汗,就説明衣服穿得比較合適。
大致的原則是這樣,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大家根據寶寶的情況靈活調整。
除去上面的判斷之後,還有一個穿衣公式。
一位兒科醫生用了三個月時間,總結出小孩“穿衣公式”:氣温+衣服增加的温度= 26℃。
這是她在她女兒身上總結出來的經驗。經過3個月的實踐總結,得出結論:氣温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温度,控制在26℃,是孩子最舒服的穿衣狀況,不會着涼打噴嚏,也不會動一動就出汗。
根據測量,每件衣服能增加的温度:厚羽絨服9℃,薄款羽絨服6℃,稍厚彈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絨衣服3℃,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
温度為26℃時,穿一件T恤剛剛好,以這個為基準,如果温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剛剛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以此類推。
是不是覺得有點神奇?大家可以做參考哦!
怎麼判斷寶寶穿衣是否合適
1、觀察體態
寶寶軀體屈曲不舒展,頭縮在衣服或襁褓裏,肢體活動減少,表示感到寒冷。
2、看看面頰
面色紅潤,表示穿着合適;如穿得少,體温降低,臉色變青紫。
3、摸摸後背
如果後背是暖和的,身上也不出汗,手也不涼,就説明衣服穿得比較合適。
無論什麼季節,都應給寶寶選擇穿棉、真絲或麻質,吸汗而不刺激肌膚的衣服。
過緊、過厚的衣褲會限制寶寶的運動和發育,不利於排汗、透氣,遇到涼風就容易傷風感冒。
穿衣有技巧
新生兒儘量穿開衫繫帶的衣服,安全,也比較方面穿脱。同時為了讓寶寶穿衣服時不哭鬧,且愉快進行,我們不妨使用一點技巧。
1,換衣服時,多和寶寶説話和互動,準備一些玩具。
2,穿脱衣褲時注意蓋住寶寶肚子,避免着涼。
3,穿套頭衣服時,用手拉開領口,避免衣領太緊弄到寶寶的耳朵、鼻子。
4,穿袖子時,先用手將袖口打開,伸入袖子由裏頭握住寶寶的小手拉出袖外。
5,穿有拉鍊的衣服,拉拉鍊時,先將衣服稍微拉開,以防拉鍊夾住寶寶的皮膚。
6,秋冬天多用洋葱式穿衣法,一層接一層,這樣穿脱更方便,注意每層的衣服要薄一點。
7,衣服穿寬鬆些,以免束縛寶寶讓他不舒服,因為新生兒會衣服緊而掙扎哭鬧;另外也不要穿得太多,避免捂熱綜合徵。
8,為了避免因吐奶頻繁換衣服,可以使用“圍嘴兒”或“口水巾”。
愛孩子,就應該讓他穿得舒服,而不是一味讓他多穿衣服。
衣服不是越多越好,孩子也真沒大人們想的那麼怕冷。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温度,給寶寶合理穿衣。此外,還需要根據寶寶的活動量,來判斷冷熱,及時為寶寶增減衣物,以免着涼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