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喪偶式育兒”?3招調動寶爸帶娃積極性,調教“模範奶爸”
自從家裏有了小寶貝,“誰來帶娃”就成了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必須面對的問題。若蘭媽咪先問大夥兒一個問題:你家娃都是誰帶?我估摸着有説姥姥姥爺帶的,爺爺奶奶帶的,或是媽媽全職帶的,但很少會有説爸爸帶的。“帶孩子”的重擔,大部分是壓在寶媽一個人的肩膀上的。
對於家庭的分工,經常是男主外,女主內,很多時候孩子已經成了媽媽的附屬品。現在流行一個詞兒,“喪偶式育兒”,意思是爸爸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扮演的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現在的社會現象也確實體現了這一點,咱經常能看到媽媽抱着孩子去遊樂場玩,去醫院掛號排隊看病,但很少會看到爸爸的身影。
現在很多家庭都在經歷着“喪偶式育兒”,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讓媽媽們覺得苦不堪言。當然,爸爸的“缺席”,苦的不只是寶媽,還有孩子!
孩子從母親安全的懷抱中走入人羣,從內心發展處對世界的興趣,與對於人生的冒險衝勁兒。父親,是我們對未來與未知充滿好奇的源頭。跟着父親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會更加勇敢、獨立,具有冒險精神,並保有一顆仰望星空的好奇心。台灣心理學博士許皓宜曾經寫道:父親扮演“燃料”的角色,能夠推動孩子向前探索。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別的認知、人際關係的處理都有着重要的影響。父親的缺席,使孩子嚴重缺乏父愛,這將會影響孩子的心態,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優秀,走向社會以後會更容易成功。
心理學家弗洛姆説過:“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温暖的懷抱,更需要爸爸強壯有力的臂膀和引領。育兒路上,爸爸應該擔起父親的責任,在孩子的童年記憶中留下清晰而美好的身影,而不只是一團影子。
網上有很多關於父親角色的吐槽,抱怨那些當父親的人,要麼忙於工作(這當中也不乏“996工作制”常態化造成的影響),要麼耽於玩樂(一到家就玩手機打遊戲,從不陪孩子玩,也不管妻子忙不忙,要不要幫忙照看孩子),在家庭生活尤其是教養孩子上面,在和不在一個樣,照顧孩子幾乎變成了媽媽一個人揹負的重任。寶媽們與其花費力氣吐槽、抱怨,不如想辦法調動寶爸的帶娃積極性,讓寶爸主動參與到育兒工作中來,寶媽自然就輕鬆了。
1、多向寶爸灌輸“爸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增加寶爸的“責任感”。
不論是寶爸還是寶媽,都要改變“帶孩子是媽媽的事情”的傳統觀念。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養育孩子是夫妻雙方的責任,媽媽不能把重任扛在自己肩上,也要給點機會讓爸爸去嘗試。
據一份調查資料顯示:有72%的家庭父母共同參與孩子的教育,其餘近三成家庭父親基本不參與。在父母共同參與教育的家庭中,又有七成家庭以母親教育為主,父親投入很少,只是輔助角色。可見,很多父親只是在履行自己的社會功能“賺錢養家”,卻忽視了自己一項重要的家庭功能“對孩子成長的教育”。實際上,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卻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不少爸爸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媽媽,這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好,爸爸帶孩子的優勢更多,會帶來更多好處。
父親陪伴孩子的意義到底有多重要?家庭生活就像一台戲,父母子女每個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為父親,扮演着母親所無法取代的角色。有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力不僅涉及到體格、情感、品德等多方面,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其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缺乏,表現抑鬱、孤獨、任性、多動、有依賴感。長期缺乏父愛,孩子可能會患上“缺乏父愛綜合症”,從而造成認知、個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缺陷。
父愛如山,只要寶爸有時間,我儘量會讓他參與寶寶的成長中來,比如一起做遊戲,一起出遊,總之多創造一些親子互動,爸爸參與的親子活動效果很明顯,比如:拉着爸爸陪我和寶寶一起外出,這時候時我明顯感覺寶寶要比和我單獨出遊時,更興奮、更膽大一些,也會主動去和小朋友玩。
奧巴馬曾經在一份聲明裏説:“身為兩個女兒的父親,我知道,作為一名父親是任何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他看來,做父親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做總統。所以,如果寶媽只是想抱怨寶爸,就告訴自己(也告訴他):他不重要,沒有也行。但如果真的想讓他多參與一點兒,就必須承認:他很重要,沒有他不行。父親對一個家庭的平衡以及孩子的成長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寶媽要給寶爸帶孩子的機會,讓他們承擔教養孩子的責任。
2、別給寶爸貼上“不會帶娃”的標籤,充分信任並支持寶爸的育兒方式。
當媽真的太苦,不僅要帶好娃,同樣也要進入職場拼搏、競爭,為了事業也好,為了補貼家用也好,媽媽們都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帶娃真的太累,為了寶寶好,小到飲食起居,大到教育培養,媽媽基本都會親力親為,媽媽不僅受累,也讓寶寶產生很大的依賴性,這樣的依賴性其實非常不利於寶寶成長。
很多寶媽都在抱怨自己是“喪偶式育兒”,問這些媽媽們“為什麼不讓寶爸幫忙帶孩子”,她們的理由也看似很充分:爸爸得賺錢沒時間,而且爸爸看孩子不靠譜,可別讓他們坑咱孩子了。
若蘭媽咪認為:爸爸這個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一方面來自他們自身的“懶”和寶媽們的“慣”,另一方面來自寶媽們對寶爸的“不信任”。
養娃這件事,不怕爸爸不靠譜,就怕爸爸不參與。爸爸們有時候往往想要嘗試和幫助,但媽媽們經常不會讓他們做任何事情,所以爸爸們只能放棄了嘗試,讓媽媽們來做一切。網上有“爸爸帶娃一定是孩子的噩夢”的説法,許多寶媽也都認為,爸爸是個糙漢子,帶娃這種事,只能媽媽來親力親為。結果不但會把自己累垮,還讓爸爸的參與熱情越來越低,剝奪了孩子和爸爸相處的機會。
沒有人天生就會帶孩子。媽媽們要相信“好爸爸”不是天生俱來的,也是和孩子每天不斷的相處慢慢磨練出來的。我家若蘭剛出生的時候,寶爸連抱都不會抱,第一次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奶嘴也不能順當的塞到寶寶嘴裏。但是,過了最初兩天的手忙腳亂,寶爸很快就進入了角色,餵奶、拍嗝、換尿布、穿衣服,越來越順溜。所以説,沒有人生來就會帶娃,千萬不要給寶爸貼上“不會帶娃”的標籤,只要寶媽願意“放手”讓寶爸試一試,沒準寶爸能夠帶來很多驚喜。
另外,想讓爸爸成為「育兒搭檔」,媽媽需要給予包容和機會。每次爸爸們試着幫助他們的妻子做一些事情,但是媽媽們經常告訴他們做錯了,而這讓爸爸們不想再嘗試。在照顧孩子最初時,爸爸若沒有得到恰當的引導和對他錯誤的包容,爸爸很容易受挫。能者多勞,隨着媽媽照看孩子越發熟練後,爸爸自然而然,就淪落成笨手笨腳的人。雖然女人在養育孩子方面比男人會更細膩,主要源於母性的光輝。男人有時和孩子一樣,這就需要女人的鼓勵和開導,靠吼叫和訓斥只會適得其反。學會肯定和欣賞爸爸,不諷刺不挖苦,相反,嘗試給他們一些積極的鼓勵,就像媽媽試圖找到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當然爸爸也可以找到他們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雖然我家寶爸從若蘭寶貝出生,就和我一起帶,但我依然擔心他一個人搞不定。所以,我家若蘭寶貝從出生到4個月大,我沒有離開她半步。那次我不得不出去一趟,只好把若蘭留給寶爸一個人帶。我人雖然出了門,可心始終在寶貝身上,一會兒一條信息的詢問寶貝的情況,寶爸一邊照顧寶寶,一邊向我彙報情況:剛剛給寶貝喝了奶,這會兒在哄睡,馬上睡着了,已經睡下了... ...總算熬過了漫長的2個小時,當我回到家,寶爸開了門,寶貝撲進我懷裏,甜甜的笑起來,我的心才踏實了。所以,媽媽們一定要相信,爸爸也能自己帶娃,媽媽不在的時候,爸爸也能頂“半邊天”。
3、定期安排寶爸跟孩子的“獨處”時光,促進親子感情。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陳小春在兒子出生後也會常常抽時間陪着兒子Jasper,但跟Jasper並不是特別親近。依然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期中,他對Jasper大吼,而Jasper一直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後來,在節目錄制的過程中,兩人有了獨處的機會,一起露營,一起做飯,一起聊天,一起做遊戲......陳小春越來越瞭解兒子,而兒子跟他的關係也越來越親近,會常常跟爸爸説“我愛你”。
如果寶爸已經具備了“單獨帶娃”的基本技能,這時候寶媽不妨定期安排一段寶爸跟孩子的“獨處”時光,一方面寶媽也可以趁機給自己“放個假”,另一方面可以讓寶爸在單獨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的過程中,瞭解孩子,靠近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促進親子感情。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自從有了讓我家寶爸單獨帶若蘭寶貝的經歷之後,我和寶爸重新進行了分工:寶爸早上6:30左右先起牀洗漱,7:00左右寶貝醒了,爸爸給寶貝衝一杯奶,等寶貝吃完奶之後我帶着寶寶睡“回籠覺”,寶爸打掃完衞生之後做早餐。大約8:30我給寶貝收拾起牀吃早餐(我晚上要熬夜,睡的比較晚,寶爸比較體貼,我早上可以多睡一會兒)。吃完飯我會陪着寶寶玩,寶爸忙自己的事情。晚上9:30左右,把寶貝哄睡着了,寶爸負責帶寶貝睡覺,我會開始忙我的兼職工作。到了週末,只要天氣允許,我們都會一起帶寶貝出去玩(平時一般只在小區附近,週末可以到稍微遠一點的地方,活動範圍增大一些),有時候也會讓寶爸一個人帶寶寶,我可以“偷會兒懶”。通過這樣的分工之後,我也算基本上實現了“996”。
所以,各位辛苦的寶媽們,別再“喪偶式育兒”了,趕緊試試上面的3招,調動起寶爸的帶娃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