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不讓孩子哭的家庭,養出了惡魔
在一個母嬰論壇的話題回覆中,排名第一的都是:怕孩子生病!
其次是:怕孩子哭!
每個人在成長經歷中,幾乎都聽父母説過這樣的話:“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不許哭!”
“就知道哭,你怎麼那麼沒出息?堅強一點!”
英國進化心理學家MortenL Kringelbach説:“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愛哭就是嬌氣、脆弱的表現。
所以,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阻止孩子繼續哭泣。
但是,生生吞下的眼淚,會讓委屈翻倍。
慢慢學會隱忍的孩子,會把情緒憋在心裏,直至成年,他們也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哭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
它和笑一樣,它是合理存在的生理反應,也是正常的情緒流露。
美國發展心理學阿爾黛·索爾特博士説:“哭泣是機體在進行重新構建時所做的努力,它是進行自愈的一個程序。”
孩子的每一次哭泣都是一個自愈的過程,它是孩子不斷成長的標誌。
在孩子不能控制自我情緒時,眼淚就成了最好的表達方式。
在1歲以內,孩子的哭是“我餓了”、“我困了”、“我怕”等生理和情感的信號。
到了2歲左右,孩子的獨立意識變強,卻因為語言發展的限制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於是,他們常常用哭來表達。
孩子的心,是柔軟、單純的,感受到一點點快樂會笑個不停,感受到一點點難過也會淚如雨下。
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曾説:“在早期的成長中,‘哭’能在爸媽和孩子間引發依戀情緒。”
因為信任父母,把父母當作自己最親密的人,孩子才會在父母面前哭,展示自己的脆弱。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裏,嗯哼給人的感覺就是愛哭,每集幾乎都哭幾回。
上交玩具,哭;抽到不好房子,哭;與爸爸分開,哭;去地道里做任務,也哭......
不管爸爸如何安慰,也不管什麼規則,對嗯哼來説,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要哭一哭。
愛哭的嗯哼,不但熱情、會照顧人,還是一個有擔當、高情商的小暖男。
因為情緒來去自由,所以心裏充滿陽光。
被允許哭的孩子,不僅不會變脆弱,而且因為情緒被完全接納,內心充滿安全感,才擁有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
孩子哭的時候,是需要父母愛和幫助的時候,也是我們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一個契機。
如果我們能妥善地和孩子一起接納情緒、處理問題,就能讓孩子學會正確認識、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