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眼中的“清淡飲食”,需合理搭配營養,有助於保持健康
科學的清淡飲食方式有助於保持健康,適用於絕大多數人,尤其是患有高血脂、肥胖、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手術後的病人更應清淡飲食。
一、清淡飲食五個原則
清淡飲食的特點是儘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平和,營養豐富,容易消化,比較適合老人、小孩及口味清淡的人羣,尤其是高血脂、肥胖、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營養專家總結了以下五個原則。
1、調味少鹽少辣
建議成人每日攝入鹽的量不超過6克。
日常炒菜時,可以在菜餚快出鍋時再加鹽,既保證味道又減少食鹽用量。
除鹽之外,味精、雞精等增鮮產品,以及醬油、豆醬等所有鹹味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鈉,應少吃。
適當吃辣可以增加食慾,但過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統,讓人遭受上火、口腔潰瘍、便秘等問題,影響代謝。
2、用油少量多種
清淡飲食要少油,更要保證多種。
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經常換着吃,而且每日烹調用油以25~30克為宜。
3、 烹調常用蒸煮
多采用快炒、清燉、清蒸、白灼等方式,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原味和營養。
還要學會多種食材搭配,例如肉類最好和低脂、高纖維的菌藻類食材共同烹調,可減少脂肪和膽固醇在體內的吸收。
4、吃肉“白” “瘦”為主
肥肉脂肪含量較高,容易影響心腦血管健康,應以瘦肉為主,少選五花肉。
與畜肉相比,魚、禽類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
特別是魚類,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這類疾病的人吃肉應首選魚肉和禽肉。
5、控制糖的攝入
從廣義上講,清淡飲食還包括少吃高糖食品。
建議添加糖的每日攝入量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
添加糖包括白砂糖、冰糖、紅糖等,以及甜點、甜果汁中的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它們會刺激胰島素水平上升,加快脂肪合成,危害健康。
二、從選購食材到烹飪菜餚的過程全程把控
1、飲食均衡,營養多樣
專家建議全天菜品有個葷素比,大致為1∶3或1∶4。
每天應吃300~500克蔬菜,120~250克動物性食物,其中畜禽肉類50~75克、魚蝦類50~75克、蛋類25~50克。
主食粗糧∶細糧=1∶3
一天的主食中,有大約1/4~1/3的粗糧為好,也可以每週吃兩次粗糧。
粗糧含有較多膳食纖維素,對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薯類如紅薯、土豆,可以適量代替部分糧食。
每頓飯最好做一個涼拌菜,因為涼拌菜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多種活性保健因子。
2、少油少鹽,避免重口
調料多樣
清淡飲食要充分利用豐富多樣的調味品,不僅能提高食慾,還能減少油鹽的攝入量。
比如多用醋、番茄、檸檬汁,也可以用香芹、香菜、香菇、洋葱等有特殊香味的食物做搭配。
烹調少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烹調油每日推薦攝入量為25~30克,但我國八成家庭每天攝入食用油量都超標了。
調節鹽量
湯快好時再放一點鹽,利於減少鈉的攝入;若放了雞精、味精、醬油等調味品,儘量不要再放鹽,以免鹹味疊加。
在湯的選擇上,建議優先喝蘑菇湯、冬瓜湯等蔬菜湯,這類湯比肉湯更易做到清淡,湯中若多放些新鮮蔬菜,利於補鉀,有助於身體對鈉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