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擠眉弄眼、愛做鬼臉?要警惕可能患上這種病!
指導醫生:張苗苗
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師從林穗芳教授,擅於將方藥同針刺、艾灸等傳統中醫療法相結合治療各科疾病,尤擅消化系統疾病。
◆ ◆ ◆
朗朗媽
醫生,我兒子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前幾天一直咳嗽清嗓子,吃了好多藥都沒有緩解。這幾天還時不時做鬼臉、擠眉弄眼個不停,這是啥情況呀?
張醫生
聽這描述,看着像是多發性抽動症。最好儘快帶孩子過來就診。
朗朗媽
我兒子疫情期間基本都待在家裏,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呀?難治嗎?
……
有些家長對抽動症可能不太瞭解
而最近疫情期間患病率卻明顯增多
這是為什麼呢?
一起跟着張醫生來了解一下吧!
抽動症,又稱“抽動障礙”,大部分患者於4-12歲之間起病,男孩發病多於女孩,尤以春夏季多發。有研究表明,近年來本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抽動症為慢性起病,多表現為身體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羣突然、快速、不自主、反覆地收縮或抽動,通常被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
運動性抽動是指頭面部、頸肩、軀幹及四肢肌肉的不自主、突發、快速收縮運動,表現為眨眼、噘嘴、皺鼻、搖頭、聳肩、甩手、踢腿、收腹等動作。
發聲性抽動實際上是累及呼吸肌、嚥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動,這些部位的肌肉收縮通過鼻、口腔和咽喉的氣流產生髮聲,表現為發出吸鼻聲、清嗓聲、尖叫聲、犬吠聲、穢語等。
以上這些症狀在入睡後往往會消失,情緒緊張時容易加重。而且這些症狀可以單獨出現,因此在患病早期往往不容易診斷,容易誤診為咽喉炎、結膜炎、鼻炎等。因此家長髮現孩子有異常抽動行為時,要立馬警惕,尋找專業醫生進行診斷。
中醫認為,抽動症主要與先天稟賦不足、感受外邪、情緒失調、飲食所傷等致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臨牀發現,孩子學習緊張、久看電視或久玩遊戲、手機等,會使得抽動症的概率大幅增加。
此次疫情持續時間長,兒童及青少年多宅在家裏,接觸電子產品時間長,或長期埋頭學習,缺乏户外活動,都是導致近期抽動症患兒明顯增多的原因。
一些家長朋友以為此病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會慢慢的自愈,這其實也是一種錯誤的想法。一般來説,抽動症患兒不依靠藥物治療是很難治癒的。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有抽動症的症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確診!
目前西醫治療抽動症主要有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治療、神經外科治療等方法,有一定的療效,但各種神經阻滯劑的應用易出現急性肌張力障礙、不能靜坐、嗜睡、認知遲鈍、藥源性煩躁不安、焦慮和抑鬱等副作用。
而中醫在治療抽動症上有獨特的優勢。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的病機為風痰膠結、肝亢風動,結合疾病不同階段的證候進行辨證論治,如實證以平肝息風、清心安神、豁痰解鬱、解表祛風等為主,虛證以滋腎補脾、養心安神等為主,改善臟腑功能失調狀態。
同時結合針灸、物理治療等進行調治,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療抽動症,也可避免長期服用西藥氟哌啶醇、硫必利等神經受體阻滯劑這類藥物導致的副作用,改善患兒的生活學習質量。
最後提醒:
由於抽動症狀較為侷限,程度較輕,對日常活動影響少,常易被忽略,多數家長未意識到這是病態,認為是小孩的壞習慣或調皮所致,常責罵、訓斥患兒。
也有不少患兒因此受到同學的歧視和嘲笑,這些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不利於康復。因此,不要隨意責罵孩子,應積極就醫,以免造成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