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摔倒了,家長該不該抱?別慌張,不同情況有不同抱法
寶寶是每個家長的心頭肉,對寶寶都是悉心照顧着,生怕出現一丁點差錯。
寶寶一歲左右就開始學習走路,但是寶寶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避免不了摔倒。這時家長們就會很糾結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在學習走路過程中,寶寶摔倒了,家長們是去扶還是不扶好。扶的話就怕寶寶產生依賴性,不扶寶寶又哭得厲害,家長們又心疼。
有一次,我跟朋友去遊樂場玩,恰好是週末,遊樂場人多得很。家長帶小孩的,情侶,好朋友一起來的,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當我跟朋友興高采烈地去尋找好玩的項目時,走在我們前面的一對夫妻大概三十五歲左右,帶着一個兩歲多的小男孩,小男孩看什麼都好奇,這探探,那探探,踏着不太穩重的步伐,看着都怕他摔着了。
果真,在一處不太平坦的水泥路上,小男孩一個踉蹌摔倒了,立馬嚎啕大哭起來,他轉頭看向父母,期待着父母過來將他抱起來。
父親走到他身邊,小男孩保持着摔倒的姿勢,等着父親將他抱起來。可是父親卻沒有直接把他抱起來。
父親對他説:“你是男子漢,自己不小心摔倒了,是自己的事情,是不是應該自己站起來呀?”小男孩停止了哭聲,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父親又説:“那你快點站起來,把手上的灰拍拍,我們去坐旋轉木馬咯”,
小男孩慢慢爬了起來,照着父親所説的,小手拍了拍,牽着一旁的母親,一起往旋轉木馬的方向走去。
這位家長的做法我覺得還是很機智的,既能讓寶寶自己站起來,還教育了寶寶應該獨立,是一件完美的事情。
或許會有些家長在寶寶摔倒的一瞬間,會立馬去把小孩抱起來,並當着寶寶的面指責導致寶寶摔倒的人或物品。
也有些家長是看到寶寶摔倒後,遠遠地對着寶寶喊,自己站起來,然後忙活自己的事情,不再理會寶寶。
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1、自己獨立爬起來
有些寶寶就會很堅強,在自己摔倒後,不管是有沒有受傷,自己都不哭不鬧,也不會等着家長來抱自己,而是自己主動爬起來,繼續尋找自己的樂趣,把剛才摔倒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2、因為摔倒感覺到疼痛而大哭
因為寶寶年齡還很小,不小心摔倒了也容易受到驚嚇,寶寶就會通過大哭來表示自己受到驚嚇後而感覺到的害怕。
或者是寶寶摔到身體的哪個部位感覺到疼痛,就會大哭向家長表示自己的感受,寶寶身體各個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也容易受到傷害,當寶寶一直嚎啕大哭不止時,家長要注意關注寶寶。
3、等着家長抱起來
大部分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寶寶摔倒後,家長會立馬奔向寶寶,將寶寶抱起來,久而久之,寶寶就會養成摔倒後,不管自己有沒有受傷,都會哭着等家長來抱起。
寶寶摔倒後會有各種反應,每種反應都能體現出寶寶不同的心理情況,家長要想知道寶寶內心的真實想法,需要更加關注寶寶的舉動。
應不應該抱寶寶,不能一偏之論,根據不同情況而做不同決定,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1、寶寶摔得不嚴重
寶寶摔倒後,大部分家長會很緊張,馬上跑過去,將寶寶抱起來,怕寶寶摔疼了,這種做法對寶寶未必是好事,會讓寶寶產生依賴。
家長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摔得嚴重,如果寶寶摔得不嚴重,家長可不必去將寶寶抱起來,可以給寶寶一些鼓勵,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樣既可以培養寶寶的獨立性,還可以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2、寶寶摔得有點嚴重
家長根據寶寶摔傷的情況而定要不要幫助寶寶。
寶寶摔得有點嚴重時,家長可詢問寶寶的傷勢怎麼樣了,表示自己知道寶寶摔得很痛,詢問寶寶是否能自己站起來,需不需要家長的幫助。
如果寶寶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再去幫助他,這時候可能寶寶已經有點嚴重了,但是家長要給孩子獨立爬起來的機會,而不是直接去抱他。
3、寶寶摔得很嚴重
寶寶摔得嚴重時,家長不要急於將寶寶抱起來,先檢查寶寶有沒有摔到頭部,有沒有頭暈、嘔吐的現象,再觀察寶寶手腳有沒有骨折的現象,如果寶寶有骨折,家長最好不要輕易將寶寶抱起來,避免寶寶發生二次傷害。
家長及時撥打120,向醫護人員尋求幫助。
如果寶寶年齡較小,不能理解家長的話時,家長可以使用物品和語言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例如:寶寶只是輕微摔傷而哭鬧時,家長可以讓寶寶看一個令寶寶感興趣的物品,讓寶寶轉移注意力,讓寶寶忘記剛才摔傷的事情。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避免不了有摔倒的現象。雖然摔倒是一件小事,但是寶寶還是很敏感的,對寶寶的成長曆程存在一定的影響。
總而言之,寶寶摔倒後,家長的做法起到一個很關鍵的作用,如果家長能正確處理好寶寶摔倒後的教育問題,這對寶寶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可以幫助寶寶養成勇敢,獨立的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