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小兒腹瀉應該少吃哪些食物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健康

小兒腹瀉的現象比較常見,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會造成小兒的身體受到影響,大家需要全面進行治療,同時,也要注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要注意治療時的一些事項,不要吃脹氣的東西,不要吃生冷的食物,那麼,小兒腹瀉應該少吃哪些食物?

1.小兒腹瀉不能吃生冷和刺激類食物

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類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對腸道有刺激,腹瀉時不宜吃。

2.小兒腹瀉不能吃導致腹脹的食物

豆類、過多的牛奶等會使腸內脹氣,加重腹瀉。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瀉,所以腹瀉時可暫停用含乳糖的乳製品,待病癒後緩量攝取,直到逐漸適應。但酸牛奶含有乳酸桿菌,能抑制腸內有害細菌,且無乳糖,可以食用。

3、小兒腹瀉不能吃高糖食物

糖果、巧克力、甜點等含糖量較高,糖在腸內會引起發酵而加重脹氣,故應少吃糖。

4、小兒腹瀉不能吃高脂食物

因腹瀉時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點心等高脂肪類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導致滑腸,造成腹瀉不止。

5、小兒腹瀉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垃圾食品

油炸、燒烤等方式的加工,會導致難以消化,造成腹瀉。火腿、香腸、醃菜、方便麪等過度加工的垃圾食品中包含有害成分,腸道會將這些有害物排除,這是致瀉因素之一。

6、小兒腹瀉不能吃粗纖維較多的食物

芹菜、菠菜、韭菜、榨菜、筍類等含粗纖維素較多,能加速腸蠕動,加重腹瀉。

引起寶寶腹瀉的原因。

1.非感染因素

①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②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③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週歲最低,以後漸升高。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餵養兒較少發病,患病也較輕。同理小嬰兒輪狀病毒抗體低,同一集體流行時,小嬰兒罹病多。

④嬰兒體液分佈和成人不同,細胞外液佔比例較高,且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又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嬰兒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腹瀉後易於遷延。

2.感染因素

分為消化道內與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為主。

(1)消化道內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因而易發生在人工餵養兒。哺餵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夠,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帶菌(毒)者的傳染,如病房內暴發細菌性(或病毒性)腸炎後部分醫護人員受染,成為無症狀腸道帶菌(毒)者,可導致病原傳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組織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瀉,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腹瀉多不嚴重,年齡越小者越多見。引起腹瀉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另一部分可能是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羣紊亂: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各種頭孢黴素,特別是兩種或以上並用時,除可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更嚴重的是可引起腸道菌羣紊亂。此時正常的腸道大腸桿菌消失或明顯減少,同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

小兒腹瀉給孩子的身體造成了很大的損傷,但是父母不要過於擔心,弱視治療的方法準確,護理的比較好,就不會造成更多的危害,大家需要注意孩子的營養搭配,要注意孩子的體質變化,少給孩子喝牛奶,而且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有效增強孩子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