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做事拖拉的罪魁禍首是它?太險了,寶媽一直在做還不自知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健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一般都會扮演惡人的角色,每天説的最多的話就是:“快點快點”,總覺得孩子沒有做好。所以大家形容媽媽時,總會用“嘮叨”。

有的孩子甚至覺得,媽媽不在便是天堂,媽媽一來就變地獄。

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很多媽媽對孩子説的最多的就是:寫作業快點,穿衣服快點,上廁所快點,吃飯快點、刷牙洗臉快點……

媽媽覺得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要不就會耽誤出門時間,導致遲到或者耽誤即將要做的事情。所以,一遇到事情,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催促孩子快點。

我們總覺得孩子的動作很慢,容易分心,也擔心他們做不好。所以,總是在一旁催促期待能做的好一些。其實,媽媽催孩子“快點快點”,只是希望孩子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做好。但是,媽媽的催卻是在無意間打亂了孩子做事的節奏,他的注意力也會因此而分散。他拖拉磨蹭的毛病一點也沒有改掉,反而會變得更慢。

五一小長假,我約12歲的小侄子一起出去玩。我前一天晚上就對小侄子説好了第二天出發的時間。估計是孩子太興奮了,聽説前一晚激動地很晚才睡,所以第二天一早當我去接他的時候,他才睡意朦朧的剛起牀。

我和女兒坐在客廳等他,只聽到他媽媽在一邊不停地説:“你快點,麻利點,“動作放快”,我和女兒在一旁看的熱鬧,嫂子一邊幫助他準備洗漱的東西,一邊催他快點,孩子一直在懵的狀態下機械的完成着媽媽的指令。

“快點,過來洗臉,趕緊把牙刷了”

“你還不速度快點,衣服都沒穿……”

“快點呀!過來吃一點早飯再走……”

“你能不能動作快點,不要傻站在那裏……”

“你説話的時候能不能手裏邊不要停下來……”

“你倒是快點呀!把鞋穿好就趕緊走”

在一陣催促中,侄子終於完成了起牀、洗漱、穿衣、吃飯等一系列動作。瞧他一直在機械式的,幾次出現不知所措的懵圈。孩子正在做這件事,媽媽的下一個指令又來了,孩子不知道該繼續這件事,還是去幹另一件事……

我們的催促,會讓孩子不再動腦筋去思考,而我們的催促也剝奪了孩子自己的決定權利,就像個小木偶,我們則是他的操縱人,失去思想的木偶,永遠不可能自己動起來,它自然就會磨蹭拖拉。

很多時候,父母希望通過自己的催促能讓孩子變得更快、更優秀一些。但是,經常被催促孩子,容易出現四個方面的缺陷:做事沒有耐心、不喜歡思考、脾氣暴躁、牴觸父母變得叛逆。

其實,孩子拖拉、磨蹭、沒時間概念,都是被父母催的。日本教養雜誌《AERA with Kids》曾經做過調查,80%的父母每天多次催促孩子“快一點”,催促集中在出門、寫作業、收拾玩具、洗澡、睡覺的時候。孩子為什麼會慢吞吞呢?

主要原因有兩個原因:

1、孩子處於動作發展期導致孩子做事比較慢;

2、孩子對需要做的事情毫無興趣,孩子一慢父母就忍不住去催催催,但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所以,我們該好好衡量一下這些催促的作用與價值,慢慢的減少盲目催促,提醒孩子自己考慮自己的事情。我們催促孩子是希望他變得更好,但是結果卻是恰恰相反。

這個時候,父母就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了。

v  首先,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v  第二,我們要適當地給孩子自己安排時間的機會。

我們之前總是不放心孩子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我們應該用我們的經驗告訴他,避免他走彎路,也擔心他們因沒有時間觀念耽誤事。可是,我們越不讓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孩子就越沒有這方面的能力。

俗話説得好:不下水就永遠也學不會游泳。

我們要適當給孩子機會,讓他安排自己的時間。比如:起牀穿衣服要用多長時間,刷牙需要多長時間,吃飯需要多長時間,去學校或者目的地需要多長交通時間等。

當慢慢的孩子自己開始把握時間的用度了,我們就不要再催促。哪怕有一些還不是那麼的好,也要看到他們的進步,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何必又多此一舉的去催促呢!

當然,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用這樣的方法。在孩子的成長中,肯定會有一些突發事件或者特殊事情需要處理。對於孩子來説,面對突發事件還沒有能力去應對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去安排時間,讓他能穩定有序的處理事情,不至於太過慌亂。在每件事情中讓他成長,這是我們的培養方式。

v  第三,利用興趣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v  第四,給予孩子基本的信任,適當的給予獎勵和鼓勵。

我們之所以催促孩子,覺得孩子不可能自己處理好事情,或者覺得孩子太慢,其實,歸根究底是因為我們不太信任孩子有這個能力。

所以,我們我們需要放開手,創造機會讓孩子去自己嘗試,我們應該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就算這一次做的不好,總結教訓之後下一次會更加努力。

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就是給孩子最大的支持。在孩子認真努力時,不要起負面作用。孩子取得點滴成功時,我們都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他更進一步。

電影短片《鷸》,這部電影講的是鷸媽媽怎麼教育孩子的故事。

在一片沙灘上,潮水時漲時退,有一羣鷸生活在這裏,它們總是趁着退潮時去覓食貝殼裏的肉,漲潮了又退回去,在不遠處的草叢裏住着一對母子。由於鷸寶寶還太小,所以覓食都是有鷸媽媽負責,鷸寶寶在原地觀望。

只見鷸媽媽用嘴在沙灘裏叼出一隻貝殼,轉過身來給鷸寶寶看,鷸寶寶興奮的張開嘴閉上眼睛等待投餵。但許久之後都沒有等到美味的貝殼,它睜開眼睛卻看到鷸媽媽把貝殼裏的肉吃完了。

沒辦法的鷸寶寶只能自己跑到沙灘上覓食,它學着其他鷸的樣子,從沙灘裏叼出貝殼。叼是叼出來了,卻不知道怎麼打開吃貝殼裏的肉。忽然他看見所有的鷸都逃離了沙灘,不明所以的鷸寶寶也跟着一起跑。他在路上看見一隻大貝殼,於是停下了腳步,鷸媽媽看一眼鷸寶寶,還是轉身離開了。

鷸寶寶被潮水淋成了落湯雞,等到潮水退了的時候,鷸媽媽過來想讓鷸寶寶出去覓食,可是鷸寶寶受了驚嚇哪裏都還敢去?鷸寶寶還是抵擋不住飢餓,自己跑出去覓食。這一次它吸取經驗,潮水來的時候趕緊跑回去把頭埋在草裏。

突然發現腳下踩着一隻螃蟹,螃蟹面對潮水一點也不害怕,潮水來的時候在沙灘上打洞鑽進去。鷸寶寶學到了新技能,也學着它的樣子,果然潮水來了毫髮無傷。不僅如此,它還發現水底下能把貝殼的位置看清楚,潮退之後便能夠準確的找到貝殼。它興奮的向鷸媽媽炫耀自己的成果,同伴們也是羨慕不已,鷸寶寶還幫助自己的同伴找到許多貝殼,從此在沙灘上肆意覓食。

鷸媽媽教育鷸寶寶的方式值得我們學習,不自己去經歷,怎麼能學會成長。如果鷸媽媽一直餵它,鷸寶寶就永遠學不會自己覓食。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放手多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管理自己,給他充足的空間去鍛鍊,相信孩子就會變得有來有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