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這“3個差距”很明顯
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裏面有一種教育方法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人都信奉這句老話,連《三字經》也説:“子不教,父之過”。所以中國式的家長就變成了嚴厲家長的代名詞。特別是在教養兒子時,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就應該從小嚴格教育。但其實這種教育方式也是一把雙刃劍。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這3個差距很明顯,家長上點心
小金和小林是一對錶兄弟,兩兄弟雖然親密無間,但是在性格上卻截然相反。小金的性格開朗,而小林則十分內向,甚至有些自卑。
從小學開始小金就表現出很強的領導能力,在班裏當班幹、在學校搞活動。而小林總是班上最默默無聞的那一個。上了大學工作以後,小金順利地進入了外企。而小林,想着考研,卻兩三年也沒有考上,很是失意。
為什麼兩兄弟的人生差別這麼大呢?究其根本,這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關。常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這“3個差距”很是明顯。
小金的父母是一對非常開明的父母,從不打罵孩子,有問題和孩子平等的溝通交流。而小林則不同,小林的父母對兒子格外嚴厲,導致小林從不敢忤逆父母的想法,自己變得沒有主見,甚至有些自卑。而小金卻正好與他相反。
從小林和小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得出,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後在性格、處事方式、人生規劃上,這3點差距很明顯,所以家長們在教育方式上還是要上點心。
經常捱打的孩子,不敢和父母説出心裏的想法,不能很好地發覺自己的潛力,在性格和能力上都缺少正確的引導,而從不捱打的孩子,父母能夠與孩子平等地溝通、交流,能夠接受父母的建議,所以在性格養成和能力挖掘方面更勝一籌。但是,又有家長會問了,不打孩子,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①更換懲罰方式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們認識到打罵孩子弊大於利,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選擇了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韓國明星宋一國有三胞胎兒子,孩子之間特別是三個男孩直接平時難免有摩擦,每當孩子爭吵時,宋一國都會把互相爭吵的孩子分開,兩個孩子一起在安靜的卧室裏面壁思過,“思過”十分鐘後,宋之一國就會和孩子講道理,最後再讓吵鬧的兩兄弟彼此擁抱,冰釋前嫌。
這樣的方式既不打孩子,又能讓孩子明白道理,維護兄弟感情,可真是“一石三鳥”。
②跟孩子説道理
方式許多家長認為是最無用的。但是俗話説得好:“最遠的路就是捷徑。”
台灣明星陳美齡曾有過教育孩子七個小時的經歷,她的兒子説:“這比打我還狠,還有效。”教育孩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家長把“講道理”代替“打孩子”,隨着時間的推移,家長就會驚喜地發現,孩子也開始變得越來越能夠與家長溝通,思想方式也在發生變化。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打孩子並不難,可是“打”這個動作的背後卻隱藏着許多問題,孩子的暴躁脾氣、親子之間的隔閡、孩子的性格養成……這些都是比“打”孩子更難解決的問題。所以,家長們再動手打孩子之前一定要考慮好,是不是除了“打”,還有別的方式可以管教?畢竟,讓孩子明事理、真成人才是家長們的最終目的。
今日話題:寶爸寶媽們,你們贊成打孩子嗎?
————————————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閲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贊、分享,謝謝!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