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東西被搶,該叫他搶回來,還是選擇謙讓?或許我們都做錯了

孩子漸漸長大,總歸是要走上社會、和其他人接觸的,而在這個接觸的過程中,有愉悦,也難免有摩擦。

尤其是孩子在和同齡人的接觸時,難免因為心智的不成熟而鬧出有些不愉快,“搶東西”就是其中非常常見的情況之一。

孩子東西被搶,該叫他搶回來,還是選擇謙讓?或許我們都做錯了

當自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因為零食、玩具、甚至是動畫片主角的“扮演權”發生爭搶時,作為家長,該叫他搶回來,還是選擇謙讓?

有些家長“護犢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袒護自家孩子,這樣的家長卻往往被稱為“熊家長”,他們無腦袒護孩子、不尊重公共秩序,為人們所厭惡。

也有些家長則會要求孩子謙讓,不管是誰對誰錯,總是讓孩子原諒對方、讓着對方,並自以為是讓孩子變得講文明懂禮貌。

然而,自鳴得意的後者很大程度上卻是做錯了,他們把孩子教成了老好人,孩子習慣了忍氣吞聲,習慣了不爭不搶,漸漸變得自卑、窩囊。

孩子東西被搶,該叫他搶回來,還是選擇謙讓?或許我們都做錯了

當家長看到孩子面對機會不敢抓住、面對挑戰總想退縮、面對欺辱不知反抗時,是否想過,這是自己硬逼着孩子謙讓造成的?

在孩子的東西被搶了時,作為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你自己的東西你自己有支配的權利,別人問你要,你想給就給,不想給就不給,給了是你謙讓,不給也是你應該的。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所有權,實際上也是在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在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所有權。

那些被家長強逼着“謙讓”、“分享”的孩子,往往會因此模糊了你我之分,不知道珍惜自己的東西,也不知道重視別人的東西。

孩子東西被搶,該叫他搶回來,還是選擇謙讓?或許我們都做錯了

當然,我們説教孩子一味謙讓是錯誤的,但那些無腦袒護自家孩子的熊家長就更是錯上加錯。

有些孩子自己不尊重別人、亂拿別人的東西,這本身就是錯了;如果家長再無腦袒護孩子,孩子知錯不改,錯上加錯,價值觀都會扭曲。

有的家長會覺得為難,讓孩子謙讓是錯,袒護孩子也是錯,那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呢?

具體情況肯定要具體分析,家長需要結合前因後果來判斷自己的孩子到底是被人欺負還是在欺負別人。

孩子東西被搶,該叫他搶回來,還是選擇謙讓?或許我們都做錯了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別人的東西我不要,自己的東西保護好。這個説教很簡單,其中的道理通俗易懂,對孩子的教育意義卻是非常大的。

親愛的家長們,對於這類事,你們會怎麼處理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6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東西被搶,該叫他搶回來,還是選擇謙讓?或許我們都做錯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