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還在強迫孩子分享?有遠見的父母,都允許孩子“自私”

由 無英 發佈於 健康

主持人楊樂樂,曾在節目中吐槽自家沐沐“自私”。

而生活中也不難遇到這些情景:

小姐妹帶寶寶來家裏做客,卻因為爭搶玩具、零食,而成了寶寶的

“戰場”。

寶寶將別人的玩具搶來,硬説“是我的”死活不鬆手,現場哭給你

看。

鼓勵讓寶寶分享玩具給小朋友,而寶寶卻死死抱住不撒手。

除了尷尬,媽媽們更擔心的是長期下去,寶寶會變得自私自利、性

格孤僻而不好融入社會。

但寶寶真的就是自私而不去分享嗎?

為什麼寶寶不願意分享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寶寶在3歲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也就是

説:

寶寶在這一階段,只能意識到以“我的”為開頭的東西。

3歲以後,寶寶才能慢慢意識到周圍世界,分清“我的”、“你的”、

“TA的”。

也只有當寶寶能真正意識到周圍世界時,才能慢慢開始懂得分享。

在這之前,媽媽可以滿足寶寶發展需求,不讓寶寶去分享。

而之後轉化過程,則需要媽媽慢慢去引導,讓寶寶學會分享。

大人的錯誤行為會讓寶寶不願意分享

很多時候家長在逼着寶寶分享。

這點不難理解,生活中當寶寶不願意和他人分享時,很多家長會由

於礙於面子、寶寶怎麼不懂事等原因,變着法的教寶寶分享,有時

候甚至態度會過於強硬。

這時寶寶會認為,分享並不是自己主觀能控制的,並會將“分享”

與“搶奪”聯繫在一起。

從而更加抗拒分享這件事。

如何讓寶寶學會分享?

◆培養寶寶的物權意識

物權也就是物品所有權,建立寶寶物權意識,也就是讓寶寶明白什

麼是“我的”、“你的”以及“TA的”。

比如,當你給寶寶買了一件新玩具就可以對寶寶説:“它以後就是你

的東西啦,你可以在任何你想的時候去碰它。”

然後用你的東西做對比:“這是媽媽的小熊,你要動他,只有經過媽

媽的同意才可以的哦。”

慢慢的,寶寶便會懂得什麼是我可以自己支配的,什麼是需要通過

他人同意才可以支配的。

◆以身示範,言傳身教

寶寶學習能力非常強,在寶寶慢慢有物權意識時,家長的表率也是

很重要的。

媽媽可以將自己的小熊拿給寶寶並有意識的告訴她:“這是我特別喜

歡的小熊,我們可以一起玩它。”

這時寶寶會想,媽媽最喜歡的玩具都給我玩,那我也可以把自己的

玩具給媽媽玩。

從而潛移默化地鍛鍊寶寶的分享意識。

◆和寶寶做輪流玩玩具的遊戲

比如:輪流搭積木,寶寶一次,媽媽一次。

前面可能需要媽媽不斷提醒,但慢慢寶寶便會理解輪流的概念。

在寶寶玩玩具失去樂趣時,可以抓住時機:

向寶寶表示,媽媽也想玩,讓寶寶主動將玩具“輪流”給媽媽。

媽媽在“玩”一段時間後,一定也要將玩具還給寶寶,並表揚寶寶

願意給媽媽玩。

從而讓寶寶學會分享,知道分享並不是讓玩具消失,而是提高再一

次分享的慾望。

◆鼓勵寶寶的每一次進步

並不是説,每一次寶寶都必須去分享,寶寶也有個成長的過程。

家長需要做好引導,當寶寶願意去分享自己的東西時。

一定要及時表揚鼓勵寶寶,如“寶寶願意把玩具分享給媽媽,媽媽

很開心!”等之類的話語。

適時的鼓勵可以讓寶寶更願意主動去分享。

◆及時化解衝突,不強迫寶寶

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寶寶不願意同同伴分享玩具,引發衝突時,家長要尊重寶寶物權,

不強迫寶寶去分享。

耐心和寶寶溝通,為寶寶分析不願意分享的原因,公平公正的處理

不願意分享這件事。

只有尊重寶寶物權,尊重寶寶思想,引導寶寶不分享的原因。

才能讓寶寶知道:“哦,原來這件事可以這樣做!”

從而,更願意主動去分享。

孔融讓梨,故為經典,但也不能成為強迫寶寶分享的理由。

在寶寶沒有“你”、“TA”意識時,完全可以不讓寶寶去分享。

當寶寶有了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才是寶寶學

會分享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