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型把尿法”正流行,但卻不適合於1歲半以下的寶寶,弊大於利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健康

把尿對孩子有傷害嗎?答案當然是有的,過去老一輩人習慣給孩子把尿,可隨着年輕寶媽知識的增加,寶媽們深知把尿對孩子不好,基本都不再給孩子把尿了。

可是,最近這幾年,一種新型的把尿方式卻悄悄走紅了,寶媽們又都蠢蠢欲動,嘗試着給寶貝把尿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三胎寶媽為省紙尿褲,給寶寶實施“新型把尿法”

我們小區有位張女士,她原來已經有兩個女兒了,為了生兒子,她又拼三胎。果然,美夢成真了。

不過隨着孩子的增多,張女士的經濟也捉襟見肘了。為了能省下點紙尿褲錢,張女士開始節衣縮食,能省的地方,都開始計劃着省下來。

既然奶粉錢不能少,那就從紙尿褲入手,看看能不能少換幾個尿片,多省點錢吧!張女士開始着手,訓練孩子不用紙尿褲,每天給寶寶把尿。起初,寶寶太小了,照樣會拉尿在牀上、褲子上。但張女士並沒有灰心,四處打聽方法,看看怎麼辦才能從寶寶身上“省點錢”。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女士終於從其他寶媽那裏,得知了一種正流行的“新型把尿法”。與以往的把尿方式不一樣,這個把尿法是控制娃的尿尿時間。還別説,這招挺有用,強行控制寶寶排尿時間,到了規定的時間點就給寶寶排小便,這招真就奏效了,寶寶確實把尿尿出來了。

只是,讓張女士措手不及的是,隨着把尿次數的增多,寶寶小便次數也越來越頻繁了,有時候都沒到規定的時間點,寶寶就又尿褲子了。眼看着寶寶尿頻,媽媽徹底慌了神,抱娃去了醫院檢查。

結果,醫生説,寶寶的排尿系統出現了問題,新型把尿法並不適合小寶寶,會對寶寶造成嚴重的傷害。

“新型把尿法”對孩子有兩大傷害

①很可能會影響寶寶自主排尿,寶寶容易尿頻

小寶寶在一歲半以下,自主排便的機能發育不完善,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無法自主控制大小便。

但隨着寶寶的長大,膀胱括約肌彈性逐漸增大,尿液儲存量也在增多,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慢慢可以控制大小便了。寶寶排便排尿的自主性,在3歲左右會趨於完善。

而在此之前,媽媽頻繁定時間給寶寶排尿反而會降低膀胱充盈時對括約肌的刺激,導致寶寶的大小便反射刺激不夠強烈和敏感,使寶寶的自主排尿功能受到影響。寶寶的膀胱括約肌得不到充分鍛鍊,缺乏憋尿刺激,膀胱容量就會變小,寶寶就會出現尿頻的情況了。

另外,如果寶媽長時間給娃把尿,寶寶拉尿不出來,媽媽還是一直把着不動,頻繁進行把尿動作。那麼,寶寶也很容易會肛裂或肛脱。

②可能會影響寶寶髖關節和脊柱發育

小寶寶的身體很嬌弱,發育不夠成熟,媽媽長時間給寶寶把尿,可能會導致脊柱和髖關節受力不均勻,越過度頻繁的把尿,越容易使寶寶髖關節移位。把尿時間久,壓力太大,寶寶的脊柱也容易出現彎曲畸形

平時寶寶排尿很頻繁,可寶寶的排尿並沒有具體的時間點,媽媽不該限制,不該對寶寶有過高的要求。

想讓1歲半內的寶寶戒掉紙尿褲,有點太早了!

1歲半的小寶寶,還沒有辦法自主排尿排便,這個時候媽媽想用“新型把尿法”給寶寶規定排尿時間點,規律寶寶的排尿習慣,有點不太可能實現。強行對寶寶進行新型把尿訓練,只會傷害到寶貝的身體,影響寶寶自主排尿,耽誤髖關節和脊椎發育,對寶寶有害無利。

儘管用新型把尿法,媽媽可能在短時間內比較省心,收穫到一定成果,讓寶寶節約了紙尿褲,也省的寶媽起夜了。但從長遠角度看,這事對寶寶害處大於益處寶媽輕易不該去嘗試。不然,一旦對寶寶造成傷害,媽媽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如果寶媽想要省點紙尿褲,不打算花那麼多的錢,寶媽可以動手給寶貝做尿片:先找一些純棉的布料,用剪刀把布料剪成長18-25釐米,寬15-20釐米的布條。然後,用乾淨的鍋具,把布條清洗一下,並用新水把布料煮沸消毒。

等煮到15分鐘左右,反覆翻動尿片,把尿布撈出來,放到烈日下面進行暴曬,多次殺菌,暴曬多次後,就可以收起來密封備用了。

互動話題:您家寶寶多大了?還在用紙尿褲嗎,晚上需要起夜給娃把尿嗎?